日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及语用功能

2013-01-21 19:25杨海茹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日语话语语境

杨海茹

(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日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及语用功能

杨海茹

(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通过对日语中语用含糊现象的介绍,总结了语用含糊现象的四大语用功能,即增强话语理解的语境依赖性,扩大话语的解释范围,加大表达方式与概念之间的距离,以及语用含糊现象的幽默功能。对日语的含蓄、暧昧、模糊表达从语用学角度予以论述。

语用学;语用含糊;模糊限制语;信息精确度;语用功能;语境依赖

按照Grice的合作原则,伍铁平在《模糊语言学》中指出:语言交际中人们要尽可能说真话,传达真实、适量的信息使话语有关联,不使用晦涩难懂、有歧义的话语。但在实现交际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很多时候,人们故意使用不清楚,含沙射影、甚至有悖于逻辑的话语,而结果不但不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相反还可以提高交际效果。这就涉及交际中的语用含糊及实现语用含糊的手段[1]。每个民族都有因民族历史的沉淀和心理深层的构筑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日本民族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委婉含蓄、暧昧模糊,其目的是通过各种语境或社会、文化规约,交际双方“相手の気持ちを損なわないため、物事をはっきり直接的に表現せず、人と直接の摩擦や衝突の発生を避ける表現”来实现交际目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2]201。日语的这种含蓄暧昧模糊的表达,对于异文化背景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消除辞书中所表达的意思与场景会话的真正意图的“ずれ”尤其困惑。本文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的语用含糊现象及语用功能予以论述。

1 语用含糊现象

语言哲学、语言学、修辞学都对语言中的含糊现象(vagueness)进行讨论。近年,语用学研究主要涉及话语所表达的语言行为的不确定性及含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理解[3]。语用含糊现象指在语言交际中为了达到某个特殊的交际目的,说话人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来表达的一种语言使用现象。简言之,就是说话人对含糊语言的刻意使用[4]。小泉保指出,语言传达表面上是说话人向听话人传达某种信息,而实际上是说话人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某种意图[5]。可见,语用含糊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把它当做一种交际策略来应用。比如,以下是店员和顾客在超市的对话:

店员 「お探しの物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您需要的东西找见了吗?)

顾客 「そうねえ。ごめんなさい。また来ます。」 (是啊,对不起,下次我再来。)

此时,如果顾客直接回答“我要的东西你们店没有,很遗憾”。那么,对方会不太舒服,会话气氛会很尴尬,这种直接的对答方式,也不是日本人的性格表现所在。例句中,顾客回答说“是啊,对不起,下次我再来。”这样,顾客虽没有直接回答店员的提问,但顾客模糊的回答已经流露出失落、遗憾,既达到了交际目的,又没有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青年男女彼此表达爱慕之情的情况,如果双方彼此都比较中意、钟情,那就另当别论。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对方不是自己中意或者钟情的另一半时,情况就比较微妙。表达时既不让对方的自尊受到伤害,又要把自己的心思表达清楚,这时含糊、暧昧的表达效果就尤为凸现。比如,日剧《OL日本》中,都留向神崎表明自己的爱意片段:

神崎 あ、都留君。

都留 すみません。こんなとこに呼び出したりして。

神崎 ううん。どうしたの?

都留 僕は神崎島子さんが好きです。神崎さんには自分の見っともないとことか全部見せちゃって。でも、そういうふうにかかわりあえた人って僕の人生で初めてなんです。もしこのまま富山の支社に行くことになって、僕の人生からあなたが消えてしまうことが考えられないんです。この気持ちだけは伝えておきたくて。

神崎 ありがとう。都留君の気持ちは嬉しい。都留君のことが好きだけど、ほっておけない弟みたいな感じなの。ごめんなさい。

都留 いえ、はっきりいってもたって、気持の整理がつきました。

神崎 でも、またいつか都留君の歌聴きたい。これはお世辞じゃないから。

都留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通过以上的会话,神崎使用含蓄、暧昧的表达“你对我的心意我很高兴,我也比较喜欢你。但我对你就像放心不下的弟弟。”拒绝了都留,既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没有伤害都留的面子。所以,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人们有必要违反Grice的合作原则,刻意地使用含蓄、暧昧、模糊表达,反倒能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这种拒绝“告白”表达,日语中还有很多,比如“気持ちは嬉しいけど、まだ友達でいたいんだ”“仕事に専念したいの”“ほかに好きな人がいます。すみません”“私にはもったいない。もっといい人がいるよ”等。

很多时候,因受国家文化、民族习惯、地域因素的影响,有些话题不便直说,如果使用语用含糊作为交际策略,想办法避开直接谈及的话题,往往可使谈话内容更容易接受,使交际顺利进行。比如,得了脑瘤的大久保君为了心中喜欢的女人,想继续生存下去时与医生的对话:

大久保さん 「先生、奇跡ってありますか。この爆弾が消えてなくならないのは分かっていますが、でも爆発せずに天寿を全う出来る事なんて、あるかな?」

先生 「大久保君は真実を報道する仕事をしているんですよね、真実を言ってほしいって言いましたね。だから、やりたい事、言いたい事、会いたい人、お元気な間に思う存分おやりなってください。」

(日剧:同窓会)

双方的会话,谁也未涉及“死”这一令人伤心的字眼,但通过对话,不仅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交际双方的真实意思,而且非常含蓄、模糊地传达了交际双方的心情,使听话人欣然接受“脑瘤”这一不可改变的现实。

交际语言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传递字面意义或含义,说话人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寓意深刻的话语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比如,大久保君和播音员在性爱之后想分手时候的对话:

「もう 行くの?」「人生は短いのではない。我々がそれを短くしているのだ。」

「どう言う意味?」「そのままの意味。」「やっぱり別れたいってこと?」「よく分かってるんじゃない」

(日剧:同窓会)

从以上含蓄、模糊的对话内容看,大久保君没有明确说出从此分手,但是已经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分手的意思。

再比如,以下的对话:

A 「ねえ、もしよかったら 一緒に食事しないのか」

B 「ごめん、一人食事するのが好きなの。」

其实懂日语的人都明白此时B已经毫不客气地拒绝了A的邀请。但是从模糊语言的角度也可理解为B在解释自己的喜好、兴趣。通过B的语用含糊这一交际策略,自己既没有答应A的邀请,同时也减轻了A面子遭受伤害的程度。

聂中华指出:语言表达的含糊、暧昧现象是日本语特色之一,通过这种手段,交际双方可以表达出“批评、讽刺、踌躇、抱怨、不满”等多种情绪,达到交际目的[6]。可见,语用含糊是一种交际策略,可服务于不同的交际需要。然而,作为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语用策略,语用含糊又可发挥怎样的语用功能?以下对此进行讨论。

2 语用含糊现象的语用功能

2.1 增强话语理解的语境依赖性

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传达信息,语言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还是通过它在不同语境中具体运用来得以实现。准确的理解话语,需要足够的语境知识。如果会话场景参与者不具备相应的语境知识,那么他就会感到说话人话语的含含糊糊,不知所云[7]。交际语境中,为了达到语用含糊所带来的特殊交际效果,交际策略上常常使用指示语,指示语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附于语境,若脱离语境,指示语就毫无意义。因此,故意使用指示语可以增强话语对语境的依赖性,使不具备足够语境知识的人感到摸不着头脑,达到交际人所期待的交际效果。比如,两个日本学生关于本学期的所选课程的对话:

女 「田中さんはどの授業取った?」

男 「えーと、さっき話したあの書くのは苦手奴だったの。」

女 「ああ、あれか、難しい授業取ったね。」

会话中,男的“書くのは苦手奴”和女的“あれか”“難しい授業”都选用了双方具有共同熟知的语境知识的词汇,究竟选了哪门课,只有对话中的男女知道,在场的其他同学则会感到模糊,不知其所云。

除了使用指示语外,在选择语用含糊交际策略时,人们还可以通过会话含意或间接语言行为来提高话语的语境依赖性,增强话语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模糊性语言的自然属性之一,在没有具体语境的限制下,孤立语言的意义往往是不确定的。语境具有一定的解岐功能,即某一话语,只有放在具体语境中,其所表达的意思才能明了、完整。这就要求谈话双方必须享有足够的语境知识,因为如果说话人知道听话人具有足够的语境知识,能够明白话语的真实用意,使用间接语言行为表达的话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掩盖说话人的真实意图,给说话人留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也可以使话语更容易被听话人接受,这也是提高话语的语境依赖性的有力手段。日剧《同窓会》中,在同学聚会上,由于亲近的朋友们知道愛川知美さん和杉山君儿时相互暗恋的背景,具有足够的语境知识,以下的调侃对话,充分反映了“30年ぶり”的同学聚会,大家对儿时美好情景的追忆:

洋子 「これ(指着相片)、杉山君じゃない」

知美 「さあ…」

洋子 「何よ、好きだったくせに。探してあげる」

(洋子向大久保打听杉山的下落时)洋子 「ねえ、杉山知らない?親しかったよね。」

大久保 「杉山なら、さっき、ばかっり会ったけど、仕事だって来ないじゃないかな」

(此时,洋子对着站在远处的知美大声喊道)

洋子 「ふん、ねえ、知美、杉山君欠席だって」

知美 「ちょっと、やめてよ、恥ずかしいから」

(此时,大久保似乎认出了知美)

大久保 「もしかして、愛川さん?」

知美 「えっと、大久保さんよね」

大久保 「杉山じゃなくて、ごめん」

愛川知美さん和杉山君儿时相互暗恋、非常喜欢对方,但又都是不轻易吐露真情的“タイプ”,“30年ぶり”的同学聚会,此时此刻彼此“会いたかった”的心情,所以,了解真相的亲密朋友在具有共享的语境信息的背景下,以调侃的口吻,道出男女双方惦念的心情。这种只有在共享的语境信息条件下,才能够明白的对话内容,对其他旁听者来说,类似言谈确实是模糊的。谈话人故意选择使用对语境具有较大依赖性的话语,来增强信息的不明确性,提高话语的理解难度,从而使那些缺少共享语境知识的听话人无法理解会话内容,达到为男女双方保守秘密的目的。

2.2 扩大话语的解释范围

语用含糊之所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还在于它能扩大话语的解释范围。如果某个话语对任何人来讲都只有一种解释,那么该话语就不能造成任何含糊的效果,也就达不到话语所需交际目的[8]。笔者认为,语用含糊之所以能够达到特殊的语用效果,还在于能让说话人根据交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解释。另一方面,语用含糊也可以使听话人在不能确定说话人真实意图的情况下,难以把握该话语的真实意义,从而产生含糊效果,达到交际目的。

日本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的《雪国》中的开头语:

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2]51。

“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的主语究竟应该是什么?按照后续的语言“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来分析,这个主语一定是“私を乗せた汽車”。但是,又不仅仅只限于“汽車”,也可以是“(この私が)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这个主语既可以是“汽車”,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乘车的人”,是乘车的人在当时的背景下对自己亲身体验、经历的风景有感而发的叙述。所以,语言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是通过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运用来得以实现的。分析一句话语的真实意思,离开当时的语境的谈论都是空洞的,不真实的。再请看以下的对话:

学生A 「今度のクリスマスパーティー、先生も誘う?」

学生B 「そうだな、先生は忙しいんじゃない?」

B的回答给自己留有余地,可以说B不想邀请老师,也可以理解为B为不想参加学生パーティー的老师寻找推辞的理由。

除了上述方式,还可以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和降低信息精确度的方式来扩大话语的解释范围。按照这个定义,何自然指出,一些使交际双方得不到确切信息的词语或者一些表达推测和不确定含义的词语是模糊限制语[9]。日语中的模糊限制语很多,如:“ちょっと”“けっこう”“どうも”等。日语中降低信息精确度的表达方式也举不胜举。比如:“と思う”“かもしれません”“ようです”“らしい”“~のような気がする”“であろう”“考えられる”“~ないわけではない”“~のも無理はない”等。刘小珊指出,日本人对语言表达非常敏感,为了尽可能做到不给对方武断的印象,往往愿使用同别人商量的谦虚口吻[10]。由于这种心理的作用,所以虽然说的是同样的事情,日本人也总希望能委婉地表达出来,而推量句形式正好是适合于表达这样的心理的最佳形式。以上的这类模糊限制语和降低信息精确度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说话人有足够的余地掩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谦虚不武断,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尽量同别人商量的国民性特点。

学生A 「このシャツ、どうかな」

学生B 「ちょっと、派手じゃない?」

学生B没有直接回答这件衬衫对B来说好看还是不好看,而是使用模糊限制语“ちょっと”,还有“派手じゃない?”,B用暧昧、模糊话语已流露出这件衬衫对于A不合适的观点。使用这类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说话武断,使话语更具客观性。同时,也减少了会话双方面子受损伤的程度。

「頑張れば、一日100個単語を覚えられないわけでもない」这一句,“如果加油,一天背读100个单词也不是不可能”,这句话降低了信息准确度,有可能达到目的,把“100个单词背出来”,也有可能“背不出来”,但是充分表达了“一天要背读出100个单词”的决心。宫伟也指出:日本人在钟情于语言委婉表达这样一种心理的驱使下,爱用否定形式来表示肯定的含意,以此达到语气稳健、温和的效果[11]。双重否定由于绕了一个弯,使意义变得不那么直接,从而显得比较委婉,没有那种咄咄逼人或者强加于人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适合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交际习惯,因此双重否定在日语中得到广泛地使用。由于这种模糊限制语和降低信息精确度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话语具有多种可能的理解,所以可以扩大话语的理解、解释范围。

2.3 加大表达方式与概念之间的距离

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指出,作为交际策略,实现语用含糊的另一个重要语用手段就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语言手段来加大话语表达方式与其概念之间的距离[12]。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交流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悦、让人感到尴尬或难为情的话题,这些话题会在交际主体的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反应,因此,为了使交流顺畅、愉快地进行,会话双方使用刻意回避,不愿直接提及的方式,来有意拉开表达方式与表达概念之间的距离,来减缓该概念对交际主体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日剧《同窓会》中,在同学聚会上,女主角愛川さん为了面子,害怕自己当前穷困潦倒的生活现状被大家耻笑,在自我现状介绍时,为了给自己挣得足够的面子,撒谎说:

愛川さん 「えと、私は気楽な主婦です。子供は中3と小5で、主人は外資系の損害保険会社に勤めてるわ。」

同学们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说道 「安泰じゃない。」

愛川さん 「まあ、平凡だけど、幸せではあるわ。」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愛川さん与自己儿童时代就暗恋着的杉山的感情有了进一步发展时,不愿欺骗自己所爱的人,向杉山君道出真情:

「私は杉山君に嘘付いている。実は主人失業中なの。私が食堂でパートして、家計を支えてるの。惨めな生活してるって、分かったら、嫌われると思って、言い出せなかった…。最低よね。」

「ああ、最低だな。そんなことで、嫌うと思うなんて最低だ。」

会话中女方道出实情“我丈夫现在失业中,我也仅仅是做点零活维持家计,如果这样的悲惨的生活状态让你知道的话,一定会讨厌、看不起我的(所以,我对你隐瞒了事实,说我丈夫是很体面的保险公司的职员)。这样的我真是太低贱了啊”。男方回答说“是啊,太低贱了。”接着又补充道“(如果女人为了维持家庭,努力地赚钱)这样的事也被认为是低贱的话,这样想的人才是最低贱的”。男主角用了指示词“そんなこと(代替女主角不愿告知自己的、难以启齿的事。比如,“丈夫失业,自己撒谎,生活窘困等)”有意拉开表达方式与表达概念之间的距离,这样既宽慰了自己深爱的女人,又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对方的面子及自尊。

在日本的文化传统中,与“死亡”“性”等有关的话题都是避讳的。如果在交际中毫不掩饰地直接提及类似话题,往往会使听话人感到心里不快或尴尬。这时如果能够想办法拉开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这些概念之间的距离,即避免直接使用表达这些概念的词语,比如会用“なくなった”“隠れた”“帰らぬ人”“目をつむる”“先立った”等词汇代替“死ぬ”,“かわや”“便所”这样给人污浊肮脏感觉的词汇用“お手洗い”“洗面所”代替,性行为含蓄地表达为“事の乱れ”“やる”,用“帽子”代替“コンドーム”等,就可以减轻这些话题产生的负面影响或心理刺激,提高话语的可接受性。

另外,通过语码转换也可以加大表达方式与其所表达概念之间的距离。比如,某人由于受经济能力的限制,不得已搬家到比以前的居住环境要差许多的房子,其小孩抱怨说道:“この家、古臭い。窓が開けたら、電車の音が聞こえるし。”其妻子此时补充说:“あら、水の出もこんな…。家賃は嘘つかないよね。”妻子通过语码转换“家賃(房租)”这一概念,充分说明了房租与房子质量的正比关系。

再比如,对于两个都懂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使用汉语来交谈,但是当遇到不便直说、又无法表达完整意思的话题时,很可能会在话语当中夹杂一些日语单词或者句子。这也是拉开话语和它们所承载的概念之间距离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两个学生在谈及自己的老师,“我们日语语法课,课堂气氛太严肃,老师从来不跟学生谈论课堂以外的话题,非常的厳しい”。仅仅一个词汇“厳しい”,就能使懂日语的人完全理解该老师的做法、性格等。

2.4 具有幽默的功能

语用含糊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幽默功能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说话人为了同听话人建立或者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说话人会借助语用含糊现象,以幽默的、非直接的、巧妙的表达方式来解决问题,既维护了听话人的面子,又使自己摆脱尴尬的困境,表达出自己不悦的心情。比如,邻居家的孩子每晚练钢琴很晚,影响到说话人的正常休息时,按照日本人的处世方式,不可能冲到对方家里直接指责“你家的孩子练琴很晚,都已经影响到我的正常休息了”。而是以一种幽默的、含蓄的、夸奖的方式:

「お嬢さん、ピアノお上手ね。毎晩、遅くまで練習していたよね。」

「ああ、すみません、これから、注意します」

「折角の練習、すみませんね。ウチには小さい子がいるので…。」

通过以上会话,说话人利用含蓄、暧昧的表达方式,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比如,老师会经常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进行指正,但直接说出时,怕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很多时候使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当老师送礼物给某个学生A时,该学生可能是由于高兴或紧张,没有说任何话,拿着礼物将转身离去。

先生 「Aさん、さっき何か言いませんでしたか」

A学生 「えっ、何も言いませんでしたが…」

先生 「あれ!空耳か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という声が聞こえたような気がしたけど…」

学生が照れた表情で

A学生 「すみません、先生。プレゼ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这段对话,老师没有教训学生你应该如何,以非常含蓄的方式暗示学生应该怎么做。

再比如,下边一段夫妻的调侃对话:

ある日、妻が夫に尋ねました。

妻 前から、不思議に思っていたんだけど、私が歌を歌い出すと、いつもベランダに出て行くのはどうして?

夫 お前の歌は素晴らしいと思うよ。だけどね、あそこの家は夫が暴力を振るっているなんて思われたくないんだよ。

以上的会话,丈夫说妻子唱歌很好听,但是后边又补充说“我,到阳台上,是不想让别人以为咱们家在实行家庭暴力”。丈夫很含蓄地说出了“你唱歌就像挨打,听起来是痛苦的声音,让人不舒服”。

再比如以下的对话,妈妈让孩子去买2斤桔子,但回到家里妈妈发现份量不够去商店质问时:

お母さん 「すみません、さっきうちの子供に1キロの蜜柑買いにお宅の店へ来させたのですが、計ってみたら200グラムほど足りません。」

店员 「それなら、お使いに出す前と後に息子さんの体重を計られなかったのですか」

当妈妈质问数量还差200两时,售货员很幽默地反问道:“那你没有称一下,你孩子出门前和回到家后的体重有变化吗?”,以这种幽默的方式说明了份量不足的原因。

还有,经常在日本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对话,相爱的男女急切做爱时,男人幽默地问道:「襲いたいんですか?襲われたいんですか」等。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语用含糊现象所具备的幽默功能。言语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的交际形式,它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帮助人们建立良好和睦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通过语用含糊策略,可以使话语的幽默功能达到极限,发挥最好的交际效果,既维护了交际双方面子,又可以愉快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含糊语言的使用不失为维护人际关系、达到良好交际效果的明智举措。

3 结 语

本研究通过对语用含糊现象的论述,总结了语用含糊现象的四大语用功能,即增强话语理解的语境依赖性、扩大话语的解释范围、加大表达方式与概念之间的距离和幽默功能。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传达信息,语言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还是通过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得以实现的。准确地理解话语,需要足够的语境知识。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语用含糊,它能扩大话语的解释范围。为了使交流顺畅、愉快地进行,说话人会借助语用含糊现象,以幽默的、非直接的、巧妙的表达方式来解决问题,既维护了听话人的面子,又使自己摆脱尴尬的困境,达到交际的目的。

[1]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2.

[2] 森田 良行.日本语の视点[M].東京:創拓社,1994.

[3] 俞东明.语用学定义与研究范畴新探[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12(4):104-122.

[4] 俞东明.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6):29-35.

[5] 小泉 保.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5.

[6] 聂中华,黄跃瑜.日语会话语境中选择疑问句的言语行为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2):20-28.

[7] 吴亚欣.汉语言语交际中的含糊原则[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4):4-7.

[8] 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8.

[9] 何自然.语用学对修辞研究的启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6):38-43.

[10] 刘小珊.日语委婉语的文化语用学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2):27-32.

[11] 宫伟.日语模糊现象究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54-56.

[12]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8.

PragmaticvaguenessanditsfunctionsinJapaneselanguage

YANG Hair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Based on the review of pragmatic vagueness, thre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in Japanese language are summed up, that is, increasing the contextual dependence of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expand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and expan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scourse expression and its concept, and the humorous function of pragmatic vagueness. The implicity, ambiguity and fuzziness in Japanese language are illustrat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pragmatics; pragmatic vagueness; hedges; information accuracy; pragmatic function; contextual dependence

H363

A

1671-8798(2013)04-0268-07

10.3969/j.issn.1671-8798.2013.04.006

2013-03-19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Y201226228)

杨海茹(1966— ),女,青海省西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日语话语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