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内涵解析

2013-01-21 16:32董弋芬余永林杜志宏
关键词:浙江人浙江诚信

董弋芬 余永林 杜志宏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2 版。这充分表明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益凸显的当代中国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具有鲜明的浙江特色。

一、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内在理路

任何价值和价值观都有其特定的主体性,这也是价值的本质特征之一。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这一提法既指明了空间概念——浙江省,也明确了时间概念——当代;既包括了组织的概念,即“浙江的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各种团体”,也强调了人群的概念,即“浙江人”。浙江人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浙江省的每一个公民,还涵盖了全球浙江籍人士以及在浙江工作生活的个体或群体。

价值观的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包括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成为他们的兴趣、意向和目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是当代浙江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态度,体现特定主体的理想、志向,并与主体的行为特征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是从浙江的历史传统文化入手,从未来浙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着眼,立足于当下浙江的时代背景,探究浙江价值观的内涵,借此推动浙江人民以更积极主动的主体意识,自觉担当作为当代浙江和浙江人对普世价值的权利和责任。这是当代浙江人这个特定主体对于什么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根本看法,对于某类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根本看法,是应该希望什么和应该避免什么的规范性见解。

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核心和基础,是各种价值观念的抽象和概括,是主体思维的“应然”表现,但都必须以一定的“实然”为依据,即价值观发生发展的客观历史与实践。这种特性,在逻辑上还应看做是由一个主观念与多层次观念所组成的一个同心圆。每一社会的价值观念都有一个硬核(主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作用带(次观念)。一般地说,主观念(硬核)相对稳定且比较抽象,次观念(作用带)比较具体,有可操作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应该成为全体浙江人根据既往的经验、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目标而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其本质在于不断引领当代浙江人自觉改变现状,构建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新风尚。

社会发展史也表明,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在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进步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社会功能。共同的社会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是维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是规范社会行为的价值导向,是判断社会是非的价值尺度。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浙江人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在全国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率先创造出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等经济组织形式,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道路。中国第一家私营企业、第一个专业市场、第一个股份合作社、第一个农村合作社、第一座农民城,都诞生在浙江。浙江之所以能创造如此多的成就,其内生动力源于自身特有的价值观。

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内涵表现

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适应了转型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符合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需求,为浙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核心方面:政治思想上的“务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力求实效;经济上的“守信”,即倡导信义、尊重规则、信守承诺;文化上的“崇学”,即重学善思、积极向上、尚智创新;社会上“向善”,即人心向善、从善如流、积善积德,在整个浙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一)务实:求实干,实效浙江的价值取向

浙江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更加需要“务实”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即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浙江的发展成就源于务实精神。务实铸就了浙江人办事低调、不事张扬的品格,在求生存图发展中,务实的思维选择便是一种脚踏实地创业致富的路径选择。

务实,就是务思想解放之实。早在程朱理学主导的宋代,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更为开放的思想,纠正了程朱理学重道德发展、轻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正是源于此种传统文化的长期涵养和浸润,才形成了今天浙江人思想解放、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思想解放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体制开放、制度开放、市场开放、眼界开放的过程。在过去的30 多年中,民营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商品市场的迅速壮大,块状经济的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都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如何破解体制上的弊端,如何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管理的创新,也必须先从思想上的开放寻求答案。只有这样,方能保持和提升浙江的先发优势。

务实,就是务科学发展之实。应该清醒地看到,未来若干年内,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仍将十分突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偏慢,要素资源和环境制约压力不断加大,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城乡与区域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因此,必须以求真务实的观念为统领,直面新矛盾,破解新问题。

务实,就是务改革开放之实。在当前新一轮的改革攻坚中,浙江迫切需要率先把改革推向投融资、财税、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及政府职能转换等纵深领域,通过相关政策、制度革新,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对浙江和浙江人而言,全方位开放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取得成就的价值瑰宝,也是面向未来浙江的价值追求。

务实,就是务民生为重之实。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第4 版。因此,务实的价值评判标准在于人民群众的务实精神、务实干劲和务实成果。浙江民生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主要来自于百姓的创业创新,来自于民本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今后的发展中,更需要浙江政府发展民有、民办、民营、民管、民享的经济,让人民真正成为创业主体、经营主体、产权主体、管理主体和财富主体,让浙江人民以民间所有、民间积累、民间投资和民间经营为主要的经营方式,来发展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制度适当和机制灵活的百姓经济。必须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从而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后发地区发展与先发地区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发展等均达到相对均衡。

(二)守信:遵准则,信用浙江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诚信已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石。浙江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省份,就更需要以诚信立省,以诚信兴业,以诚信聚人心。“守信”,就是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要把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之基,不仅要弘扬传统的“诚信”美德,更要大力推进以个人为基础、企业为重点、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国家无信不强的观念,使现代诚信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规范。

诚信是浙江人安身立命之本。我国是大陆型国家,长期重农抑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家族亲情纽带和“熟人社会”进行生产和消费,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信用规范,一般情况下完全可以依靠“人情”,而不必依靠契约和法律。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商品交换的信用就不能再依靠“人情”,而必须依靠契约。因此,着力培育公民的高尚道德良知,引导人们诚实立身,诚实为人,诚实做事,做到心底真诚、行为守信,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诚信”公民。个人信用是其他各种信用的起点,个人信用的形成首先是个人外在实践内化的结果,而且诚信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立足点”。

诚信是浙商兴旺发展之道。诚信是企业“最好的竞争力”,是企业展示自身形象的“金名片”。信用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企业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和立业之本。相对于职工而言,企业信用是一种内部信用,它体现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创造力;相对于社会而言,企业信用是一种外部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依附于企业、商号或品牌。在商业交往中,诚信可以使整个系统成本最小化,每一笔交易都免去了调查对方偿还能力的费用,更避免了法律纠纷的大笔诉讼费。

诚信是政府公平正义之本。政府信用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中居于关键地位。政府诚信的本质是政府对社会与公众的承诺,政府诚信的基础则是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牢固树立建设信用政府的理念,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真心诚意地为民服务,努力增强政务透明度,使政府真正成为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以为民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来取信于民。

(三)崇学:知博厚,人文浙江的价值取向

源远者流必长,根深者叶必茂。浙江自古文化繁盛、名人荟萃、耕读传家,具有崇文重学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浙江人特别爱学习、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品格和善于创业、勇于创新的文化传承。坚持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是浙江发展进步的决定性要素。

学以立德。核心就是推进领导干部“学以立德”,即要求领导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思想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学以育人。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发展教育事业是学有所成的关键。教育事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造就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浙江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所在。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进一步突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强省必须强教,浙江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崇学就是崇教,通过崇学尚教化育人心。

学以致用。“浙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对浙江文化影响深远。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浙江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特点,对党政机关、企业、农村、学校、社区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学习分别提出相应的任务和要求;在内容安排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侧重地搞好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求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把握工作领域的动态及规律,力求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在方法载体上,坚持与时俱进,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特点精心设计载体,采用互动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共享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和争鸣式学习等形式,形成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认知特征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学以创新。学习重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浙江的经济头十年是百姓经济,主要是解决市场主体发育的问题;第二个十年是百工经济,主要以规模块状经济为主;第三个十年是百强经济,即以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为主的经济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宣布“加强自主创新,创建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强调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品牌大省”建设,充分发挥品牌集聚要素,以品牌战略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支撑品牌战略。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通过学习创新方式以继承、借鉴传统经验,通过学习创新思维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以重文。学习不是死板生硬的,还应蕴含在各种文化活动之中,进而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通过各种层面的学习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心灵归属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让全省人民得实惠、心愉快,过上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为建设人文浙江而努力。

(四)向善:达善境,和谐浙江的价值取向

向善的社会是道德的社会,温暖的社会,也必然是和谐的社会,向善的价值追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向善的蕴涵丰富,具体来说表现为,求内心之善,扬公义之善,行社会之善。

秉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求内心之善。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孟子就特别强调,人性之向善就好像水之自然而下一样,善性人人生而有之,善不是从外面加给人的,而是本性具足的。我们有必要继承传统的理论资源,尤其是浙江籍思想家的精神财富,为当前的价值重构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要激发起人们心中向善的热情,使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地求善、扬善、行善,引导更多的人在积极的社会参与中感知和认同应有的公民责任,使个人的道德良知升华为集体的人文关怀。

树立时代道德楷模,扬公义之善。当前,全省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征程。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优良传统美德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热心公益、孝敬亲长、勤俭节约、崇善尚德等成为公民道德状况的主流;另一方面,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见利忘义、奢侈浪费等落后甚至腐朽的道德观念也对社会成员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领域出现道德失范。为扬善抑恶,引领人心向善以达善境,应积极树立道德楷模。树立当代道德模范,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人人都可以感知、可以亲近、可以动心、可以动情,可以成为具有无穷力量的榜样。这些道德模范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真谛,更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弘扬着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为人民树立了新时代的道德标杆。

构建有效机制,行社会之善。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精心组织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弘扬中与时俱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完善教育网络,提升教育效果。三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联动中广泛推进,把“八荣八耻”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切实做到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四是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创新形式,设计载体,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众多活动中精神受到洗礼,守规矩、重礼仪、讲诚信、懂感恩、有责任心,倡导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1]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J].哲学研究,2006(4).

[2]李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王文贵.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其与社会主义民主之异同[J].理论与改革,2000(1).

[4]葛兰西.现代君主论[M].陈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徐显明.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J].法学研究,1996(3).

[6]管仁林.论法治的精神[J].广西社会科学,1997(6).

[7]解民.信用:现代交易行为规范的历史追溯[J].现代哲学,2000(2).

[8]解民.对市场交易与信用规范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6).

[9]杨国荣.王阳明与知行之辨[J].学习与探索,1997(2).

[10]陈致.余英时访谈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1]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贺麟.功利主义的新评价[J].思想与时代,1944(11).

[13]麻桑.“义”“利”“害”观念的现代诠释——以叶适功利伦理学说为进路兼以朱学为基本参照[J].孔子研究,2006(5).

[14]赵洪祝.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EB/OL].[2012-06-14].http://wenku.baidu.com/view/8ae1f02d3169a4517723a3c0.html.

[15]董里,涂锦.地方行政区划变迁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0(3).

[16]李金珊,叶托.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结构及其代价——透视浙江县政扩权的新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17]李成亮,黄嘉年.“温州模式”中政府的作用[J].领导科学,2002(23).

[18]邱桂贤.良币市场恢复的选择路径分析——以温州鞋业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4).

[19]任中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真善美的统一与冲突[J].社会科学研究,2000(3).

猜你喜欢
浙江人浙江诚信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身边的“神回复”
“最美现象”视域下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的境遇
“浙江人的价值观”专题笔谈
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