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诗词曲中的劝学精神

2013-01-21 14:21张互助

张互助,张 琳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2.长沙市天心区城管局,湖南 长沙410004)

论中国古代诗词曲中的劝学精神

张互助1,张 琳2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2.长沙市天心区城管局,湖南 长沙410004)

通过广泛阅读和涉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经典文献,总结了古代贤哲们的劝学告诫。古人劝学精神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有立志成才、珍惜年华,贵在刻苦、贵在创新,勇于实践、把握今天等方面。目前,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力和学习兴趣不高的倾向,很有必要弘扬古人劝学精神,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古诗;劝学;增强;学习力;

一、青年学生的学习力和阅读兴趣欠缺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读书学习,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石。我国传统知识分子,从来就把“书富五车,才高八斗”、“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作为追求目标。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的今天,创造“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大潮。据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至90年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1]据报载,中国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40多万种,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而国人每年阅读的书籍扣除教科书仅1本左右,[2]仅及美国、以色列人每年阅读60多本书的六十分之一,这种“出版大国”与“阅读小国”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据我们调查,在青年学生中阅读兴趣很低,学习力也不高。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毅力等三要素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反映没系统读过“四大古典名著”,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了电脑,荒了人脑,学了打字,荒了书法写字”的倾向,把许多时间都花费在电脑和手机上,一些大学生写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连文字表达也写不通顺。[3]每到大四毕业前夕,校园内会出现一道“卖书卖物真忙”的亮丽风景线,毕业生把四年所购的所有教科书和其他阅读物一古脑儿全当废品卖掉,还美其名曰“卸掉包袱、轻装上阵步入社会”。不爱书、读书少,在青年学生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许多专家教授都呼吁采取措施增强青年学生的阅读兴趣。[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1]总书记的讲话无疑应该成为我们读书学习行动的指南。为了解决青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能力欠缺和毅力缺乏的问题,帮助青年大学生燃烧起学习阅读热情与兴趣,很有必要向传统知识分子学习,认真学习继承和弘扬古代贤哲们的劝学精神。

二、中国古诗劝学精神的主要内容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而且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文学艺术方面,有上古神话、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晋唐书法、宋元山水画、千姿百态的雕塑和壁画等等。在闪烁着灿烂光辉的古代诗词中,许多名家文豪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敏锐生活观察,写出了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劝学名句。认真阅读这些古代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还可从中攫取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古人劝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志成才,珍惜年华

学习是终身的事业,青少年时代是一生中打基础的学习黄金时期。古人特别强调珍惜青少年时期的宝贵时光。唐代李贺在《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拏云”。(全唐诗391卷4409页)心事,即志向、理想。拏云,即拂云、凌云。青少年一代应当有振作高扬的志向。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少年时辛苦学习将为一生事业打下基础,不应有一丝一毫的懒惰,不要浪费时光。唐代无名氏《杂诗十九首》中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全唐诗》785卷8862页)这首诗劝人爱惜光阴,不要贪爱“金缕衣”这类华贵的服饰,要珍惜更宝贵的“少年时”。年青时该做的事业就应该抓紧去做,不要错过了大好时光,否则就只能“空折枝”!晋代陶潜《杂诗十二首》中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478页)青壮年时期就会一去不复返,每天只有一个早晨,岁月不等人啊,人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及时上进。清代屈复《偶然作》说:“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清诗别裁集》504页)这首诗极写青春可贵,劝人切莫虚掷光阴。四句有步步进逼的写法,显得自然流畅,很富有感染力。南梁何逊《赠诸游旧》中说:“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1145页)青少年往往觉得来日方长,看轻时光,上了年纪才知痛惜光阴。诗句说出了一般人的共同感受,提醒人们及早爱惜光阴。元代高明《琵琶行.丞相教女》中说:“光阴似箭催人志,日月如梭趱少年。”(《琵琶论》25页)这两句说,少年光阴被赶走,很快就会变成老年。晋代刘琨《重赠卢谌》说:“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416页)时光不等人,飞逝若浮云,这是作者的感叹,也是对友人的勉励,并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宋代岳飞《满江红》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全宋词》1246页)不要轻易地虚度年华,让头上频添白发,到老再懊悔痛哭也是枉然了。唐代李贺《嘲少年》中说:“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少年变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因此,应该珍惜青春,少壮的时候一定要发奋努力学习。汉代乐府古辞《长歌行》中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67页)江河东流,永无归期,少壮年华,转瞬即逝,若不努力建功立业,老来一事无成,徒有追悔悲伤而已。

(二)贵在刻苦,贵在创新

读书学习,著书立说,谈何容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欲想学习长进,功成名就,必须弘扬发奋刻苦、矢志不移的执着追求精神。王国维在《人间诗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宋代晏殊《鹊踏枝》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全宋词》91页)此为“第一境界也”。宋代柳永《凤栖梧》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全宋词》25页)此为“第二境界也”。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宋词》1884页)王国维称为“第三境界”。宋代辛弃疾《菩萨蛮》说:“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全宋词》1697页)光阴匆匆而去,快快立志去做一番事业吧。能在圣门得以继承衣钵,功夫全在刻苦之中。《晋书.车胤传》说:“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尚友录》说:“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出身贫寒的车胤和孙康,克服困难,坚持“萤火照书”、“映雪读书”,结果取得了成功。唐代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说:“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全唐诗》646卷7405页)欲想成事,须不怕难,不要少年自负,妄想轻取功名。这句诗中劝诫中含着哲理。

学习贵在创新,只有新的突破和独到见解,独树一帜,才会于社会有所贡献,受到人们的赞颂。唐代韦应物《赠王侍御》说:“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全唐诗》187卷1904页)盛冰的玉壶,格外洁白。诗作也应该清丽而挚真。讲究风格的清新,感情的纯真,为人的告诫,不与世俗合流。唐代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全唐诗》226卷2443页)性僻,性情怪癖偏颇,自谦之词,真是作者创作态度严谨认真的表现。耽,沉溺、入迷。杜甫评李白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评高适说:“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评岑参说:“故人有佳句,犹赠白头翁”。这些都证明作者重视佳句的创作。朱瀚说:“少陵对锦江水而袖手,青莲对黄鹤楼而搁笔,其警悟后学不浅”。是的,今天当我们拜读出自名家妙手流传千古的佳句诗文时,感慨赞美之情会油然而生!

(三)勇于实践,把握今天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千古不变的真理。历代许多名家贤哲都极力强调把远大志向同眼前扎扎实实的行动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到实践中去增见识、长才干。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集》1065页)这首诗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古人学习知识是竭尽全力的,少壮时的努力到老年才看得出成果。从书本上得来的东西终究是肤浅的,要透彻地了解某种事物,非亲自实践不可。陆游《示子遹》中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集》1834页)作诗不能追求辞藻华丽,形式优美,真正要学写诗,必须要在诗歌外下功夫,在生活实践中去汲取养料。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学识广博,所作诗文既有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又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观书有感》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大全》772卷10页)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接受新知识,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

古人认为,读书学习要善于把握今天,从现在做起,千万不要拖拉和等待;只有“破万卷书”的百折不回毅力,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和建树。明末清初诗人钱鹤滩作的《明日歌》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首诗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克服学习中的陋习。有些人学习、办事总是拖拉,当天该完成的也要推到明日再说,时间一去不复返,如果一生中总是今天推明天,明天再推明天,那么到老将会一事无成。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全唐诗》216卷2251页)苏轼在《柳氏二甥求笔迹》中说:“读书万卷始通神”。(《苏东坡集前集5卷15页》)这两位大文豪都极力强调,只有多读书才能有真才实学的道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瓯北集》28卷嘉庆寿考堂本)处于今天优越条件中的青年学生,应该谨记古代诗词中的劝学精神,要像古人那样珍惜年华,发奋刻苦学习,不断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代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 言 午.爱学善学勤学[N].人民日报,2013-4-25(23).

[2] 姜伯静.出版大国与阅读小国的悲哀[N].湖南日报,2013-5-5(2).

[3] 刘继忠.大学生的文字为何让我痛苦[N].新华每日电讯,2013-5-23(3).

[4] 郑国民.为中国而读[N].中国教育报,2013-4-22(6).

On the Learning-Encouraging Spirit Inspired by the Poetry in Ancient China

ZHANG Hu-zhu1, ZHANG Lin2
(1.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Center,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2. Urban Management Bureau, Tianxing District of Changsha cit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Currently, the learning abilities and interests in acquiring knowledge among the young students are tending to diminishe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forward the encouraging learning spirit of ancient poetry, which mainly inspires the youth to be determined, industrious and innovative, and motivate the youngsters to practice and cherish time.

poems; encouraging learning; strengthen; learning ability

I207.2

A

1673-9272(2013)04-0138-03

2013-05-28

张互助(1955-),男,湖南溆浦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教理论与传统文化研究。

[本文编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