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涛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00)
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威尼斯商人》的生态主义价值观
冯 涛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10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最具代表性之一,它反映了主人公夏洛克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在剧中虽系反面人物,但当他受到种族歧视和宗教压迫的时候,莎士比亚对他也寄予了同情。并且在描写情景和人物性格表现出莎士比亚的生态主义价值观。因此,通过分析莎士比亚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具体场景,深刻挖掘出莎士比亚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态主义价值观,为英国文学作品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生态主义;价值观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作品。剧中主要有两条情节线索交错发展。一条在威尼斯,是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一磅肉”契约的风波;一条在贝尔蒙特,写鲍西娅三匣择婿的传奇故事。第四幕法庭审判一场,两条线索汇合在一起,代表新思想的青年男女共同对夏洛克展开斗争,以夏洛克的败诉告终。剧本歌颂了人文主义者追求的友谊、爱情和人道等美好理想,讽刺揭露了贪婪成性、损人利己等反人道的社会罪恶。[1]16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和社会关系也面临着新挑战。该剧描写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保守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英国的社会情况,同时也寄托了早期莎士比亚关于仁爱、友谊、爱情等的人文主义理想。
这部剧作塑造一个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典型形象——夏洛克。这是一个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他集贪婪、吝啬、狡猾和凶残于一身。他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就是对金钱的贪欲。他用骇人听闻的高利贷手段积攒了巨大的资产,但他的生活信条之一是“守财就是进财”。因此,他把唯一的仆人饿跑了;把正当青春年华的女儿禁闭在家里,逼得她跟情人私奔了。当他得知女儿出走后痛不欲生,他心疼女儿,但更心疼女儿带走的珠宝和金钱。夏洛克为了达到积攒财富的目的,有的是歹毒的心肠和狡诈的手段。夏洛克同从事海外贸易的大商人安东尼奥结下了不解之仇,固然有其种族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经济上的利害冲突。[2]
作品中另一个重要形象是人文主义新女性的典型——鲍西娅。她的美貌远近闻名,并且智慧超群。虽然她是个名门闺秀,却没有那种矫揉造作或高傲矜持的精神状态,而是热情大方,开朗活泼,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她的人文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婚姻上。她不慕权势,不图钱财,而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配。父亲三匣择婿的遗嘱,完全违背了她自由择婚的意愿,她—方面不得不尊重父命,一方面又想方设法使那些不中意的求婚者作出错误的选择。那些权势煊赫的王公贵族,她一个也看不上,却爱上了破落贵族子弟巴萨尼奥,因为他文武双全,两人早就相互钟情。鲍西娅身上最闪光的是她深明大义,以及在与社会罪恶势力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超群胆识。她为了援救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装亲自出庭审理这桩棘手的案子。她没有急于宣判,而是稳扎稳打,一步步地将夏洛克引入触犯法网的死胡同里,然后以其人这道还治其人之身,一举击败了对手的阴谋,使安东尼奥转危为安。[3]
《威尼斯商人》不仅在思想上比其他的喜剧深刻,而且艺术造诣也很高。作品中悲剧和喜剧因素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增强了戏剧效果。鲍西娅三匣择婿的情节妙趣横生,富有传奇色彩;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冲突,又有很浓的悲剧因素。威尼斯法庭上的一场是全剧的高潮,善与恶双方展开了面对面的生死决战。正当夏洛克磨刀霍霍走向安东尼奥袒露的胸前时,剧情陡转,由于审判者的英明裁决,夏洛克一败涂地,善终于战胜了恶。全场的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全剧充满了尖锐的讽刺和幽默的戏谑[4]。
《威尼斯商人》的情节非常丰满而紧凑。全剧有三条平行线索,四个完整的故事,它们相互交织,互为动力,一起推动着戏剧矛盾的发展。这里所选第四幕的两场戏,是整个喜剧的主线,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法庭》一场,按其情节发展与矛盾冲突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半场主要描写夏洛克残忍毒辣的性格,他顽固地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割肉。后半场写他的惨败和皈依基督教。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作者极尽铺张、渲染、烘托之能事。一旦把矛盾推向高潮,瞬息之间发生逆转,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感觉。前者是“蓄势”,铺平垫稳;后者是开闸,一泻千里。读来,先是紧张揪心,突然开怀畅笑。
然而,笑过之后,不免静心沉思。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何以有如此巨仇?原来这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初期高利贷资本与商业资本对立的产物。在精神道德上,则是利己主义与人文主义理想的冲突,在“一磅肉”中纠葛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的矛盾与斗争。作者借他们之间的喜剧冲突,褒此抑彼,其用意在于给人们一面人文主义道德理想的镜子,使人窥见金钱贪欲的危害,而仁慈、友爱、友善才是人间最可珍贵的。
贪婪恶毒的夏洛克,不但没有如愿以偿地报复安东尼奥,还因为“蓄意谋害公民”罪得到了应有的处罚:他的财产一半充公,一半归了安东尼奥。安东尼奥立即表示,将这一半财产转赠给夏洛克的独女杰西卡。
就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性命。真相大白以后,巴萨尼奥对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朋友们都为鲍西娅的才智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一对年轻人开始了自己美满的新生活。[5]
喜剧的成功,还在于塑造了夏洛克这一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典型形象。他自私、贪婪,靠“钱生钱,利滚利”致富,认为一切巧取豪夺、盘剥压榨都合情合理、天经地义;他视财如命,为积累财富,拒绝一切享受,吝啬到丧失人性的地步;他凶狠毒辣,什么人道、友谊、爱情在他心中全不存在,不仅饿跑了所有仆人,就连自己的独生女儿也禁闭起来。在对安东尼奥实施报复时,他绝不手软,甚至拒绝公爵的仁慈劝导。但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他塑造成十恶不赦的坏蛋。在充分揭露他自私、贪婪、吝啬、狠毒的同时,又把他写成是备受基督教社会歧视的犹太人,因此,从人文主义出发,对他抱有一丝同情。夏洛克的复仇心,除了阶级本性.以外,又带有受迫害的犹太人的反抗意识。这样,夏洛克的形象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恶棍,而是一个鲜明的、复杂的、矛盾的、生动的典型形象。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至今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但它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这主要在其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该剧不像这一时期的其他喜剧作品一样充满欢快的情绪,而是注入深刻的思绪,触及了一些社会问题。此前大多数剧作都以恋爱婚姻为关注的焦点,主人公多是恋爱中的青年人,追求着幸福和个性解放。《威尼斯商入》中虽然也有爱情婚姻这条线索,但它的特色在于另外一条线索,它实际上是全剧的中心,即两教派之间的冲突以及两种经营方式之间的冲突:商业资本与放高利贷。世界上的一切生物,不管它们有过多么辉煌的时期,但总会有生命殒灭的那一天,人类如此,自然界的生物也同样如此,这是不可背逆的自然规律。不管什么生命,都将遵循从孕育、兴盛直至消失的规则。
法庭一场是全剧的高潮。鲍西娅先是对夏洛克说了很多替当事人求情的话,想以上帝所嘉许的慈悲怜悯心打动对方。并提出加倍偿还本金和利息。对方不肯让步,安东尼奥只有袒露出胸脯受死,夏洛克却得意洋洋地把称肉的天平拿出来。法庭即将宣判让夏洛克去取肉。在这危急的关头,剧情发生重大转折,鲍西娅聪明睿智,有板有眼地说道:“且慢,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一个爱财如命的人,听了这些话,只好住手。化险为夷,鲍西娅功不可没。而当她回到贝尔蒙特家里,与丈夫逗乐、玩笑,展示了她充盈的生活情趣和女性的美丽光彩。
莎剧的讽刺、批判力量,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虽然作者本人也许不是有意要这样写。例如夏洛克一方面贪婪、刻毒,另一方面却是一个受害者,因为他是个犹太人!他的委曲讲出来,人们没有理由反驳:
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所以,犹太人,虽然你所要求的是公道,可是你想一想,要是真的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后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我说了这一番话,为的是希望你能够从你的道德的立场上作几分让步;可是如果人坚持着原来的要求,那么威尼斯的法庭是执法无私的,只好把那商人宣判定罪了。[5]
本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一个万人唾骂的“恶狗”。但在戏中莎士比亚通过写他命运的两个方面把他塑造成极敏感、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这就加深了观众对生活与人性复杂性的认识。他的形象与一般的悭吝人不同即在此,如果相同就没有味道。[6]夏洛克将金钱作为生活的全部,将满足自己欲壑难填的需求作为人生的出发点,当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出现矛盾冲突时,他不惜破坏自然规律来达到目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资本主义为英国的自然生态带来了颠覆性冲击,以夏洛克为代表的资本家率领新一批西方世界的同类,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态法则带进文明世界,并逐步走形极端,从而,引起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相互仇视。这是莎士比亚在描写夏洛克的人性时阐述的生态主义价值观。
夏洛克和鲍西娅这两个主要人物在剧中分别代表两个世界。前者代表现实的世界,是铅灰色的、令人沮丧的,充满着阴谋,散发着铜臭,其背景在威尼斯。而鲍西娅所在的世界是贝尔蒙特理想乡,月光皎洁、温柔,音乐和歌声欢快动听,友谊和爱情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莎士比亚着重在对比中描写这两个世界。值得注意的是,阴影还是多了一点儿。铅灰色的世界向皎洁的世界挤压。就连鲍西娅也感到精神上的郁闷,她厌恶涌向她这个纯净世界的俗不可耐的王公贵族们。她一出场就对侍女尼莉莎说:“我这个小小的身体已经厌倦了这个广大的世界了。”
在《威尼斯商人》中,爱情占的篇幅并不多,所谓的爱情,其实是婚姻,而且总不如在《仲夏夜之梦》中那样纯洁了。例如巴萨尼奥在选匣子时对人们追逐钱财表示轻蔑和鄙视、发了一通议论,但他处心积虑要娶鲍西娅不也是为了那份丰厚的嫁妆吗?那位罗兰佐自有不能与恋人相会的苦楚,但他后来与情人私奔时也不忘卷走未来岳父的家私。至于比夏洛克更有人情味的商人安东尼奥,受尽折磨没有什么收获,仍然留在冷酷的散发着铜臭气的现实世界里,没有什么喜相。
莎士比亚在现实中找不到欢快的东西,只好把喜剧世界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让新婚的人儿在那里过幸福的生活。而对生活的纵深开掘,使他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蕴含极丰富的人物形象。夏洛克与福斯塔夫、哈姆莱特并称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三大典型。本文重点结合这些典型人物的形象来阐述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威尼斯商人》生态主义价值观。
[1] 谭 立. 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生态主义文学价值——《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5):109-110.
[2] 陈智淦,王育烽. 历史现实 幻象虚构 生态理想——从《暴风雨》管窥莎士比亚的生态诗学思想[J]. 菏泽学院学报,2007,20(16):108-109.
[3] 马红玲. 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的另类阐释[J]. 戏剧文学,2006,20(7):118-120.
[4] 王忠祥. 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22(4):167-168.
[5]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M].孙大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
[6] 庄新红,逄金一. 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莎士比亚传奇剧之生态诗学解读[J]. 山东社会科学,2010,26(5):132-133.
The Ecological Values Theory of Shakespeare’s Drama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ENG Tao
(Teaching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425100, Hunan, China)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s one representative of Shakespeare’s comedy works, and reflects the character of Shylock’s inner world changes. He is an opposite character in the drama, but when he endured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religious oppression, Shakespeare gave more sympathy to him. And this work shows Shakespeare’s ecological values by means of the description of scene and character. This thesis analyzes Shakespeare’s comedy work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n the specif i c scenes, explores the ecological values in Shakespeare’s works deeply,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s for comprehension of British literature theory.
Shakespeare; drama; ecological theory; values
I561.073
A
1673-9272(2013)04-0109-03
2013-04-16
冯 涛(1981-),男,陕西渭南人,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英语教学法。
[本文编校:罗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