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也引领中国的改革发展走进了历史新阶段。中国经济将在新的起点上,启动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大实惠的新一轮增长。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推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中国改革的新蓝图,吹响了改革的新号角,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刚刚落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强调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全面走向成熟与定型的历史新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首先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仍然是改革的根本目的。《决定》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把握各个方面改革关系的基本逻辑起点。
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提出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为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了新准则。根据这一准则,要求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决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同时,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强调重点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规范权力运用,《决定》还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强调了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等三个要素,提出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的具体部署。
《决定》还对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政府与市场各自的职能与定位。《决定》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决定》对改革战略的实施,制定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重要原则;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学习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可以深切感受到,一场全面谋划、周密部署、全体动员、决心坚定的改革攻坚战,已经吹响了进军号角。
受世界经济繁荣,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大约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这一市场供求关系支持了经济低水平快速扩张。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购买力显著降低,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明显降低。受其影响,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降低。2003—2007年出口年均增长率为29.2%,2008—2012年降低到9.4%。国内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受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和城镇承载能力的限制,近年来也进入了调整期,汽车、住房市场增速明显降低。2002—2010年汽车销量年均增长24%,但2011年降低为2.45%,2012年 为4.3%。2002—2009年,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9.8%,2011年降低到4.9%,2012年降低到1.8%。受其影响,汽车、房地产以及重化工原材料、能源、交通、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市场需求增速也明显下降。
由于市场供不应求期间各种产能持续快速扩张,当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速下降以后,必然出现市场供大于求和普遍的产能过剩。必然迫使企业从低水平快速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劳动力、土地、水、矿产资源等要素价格持续攀升,污染排放的治理费用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必然结束粗放、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低成本扩张模式,必然迫使企业转向集约的、注重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的方向转变。
这些变化就是经济由粗放、低水平、低成本快速扩张模式,向集约、质量效益模式的转变,就是经济的转型升级。由于市场和成本条件的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市场、成本等条件变化,会明显降低企业既有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动力,会降低经济内生性的增长能力,降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下降,会减少速度型效益。表现为企业效益降低、财政收支困难加大,稳定就业也面临考验。
在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和经济增速降低的背景下,长期积累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种种问题会更加突出。经济发展方面的困难,还会与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一些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相互关联,进一步加剧各种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
为适应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有效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风险,必须不失时机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也引领中国的改革发展走进历史新阶段。面对新阶段、新挑战、新任务,我们满怀信心。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带来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我们有经济社会巨大发展奠定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我们有长期积累的改革经验,有对各个方面改革长期、扎实、全面的认知积累;我们有对深化改革的普遍共识;特别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有三中全会做出的科学系统务实的改革决策与战略部署。这些必然使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对新阶段改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
我们坚信,在改革开放的全面推动与支持下,中国经济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启动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大实惠的新一轮增长。当前在稳增长政策和市场需求面的支持下,我国经济增长已基本结束下行,初步稳定在7%—8%区间。未来在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支持下,预计经济增长的基础将不断得到稳固,增长的质量效益将不断提高。展望未来,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各个方面体制机制整体联动,互动性、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基础日趋稳固,经济增长新特征逐步形成和显露,预计将是这一时期改革发展的若干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