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并非是每一个国家必经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新型人口红利的再造,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内涵增长、创新驱动转变,发展阶段由“生存型阶段”跨入“发展型阶段”。
中国正在从“技工时代”转向“高级技工时代”,这将释放出新的人口红利。
东亚一些国家,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90%的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5000美元,已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并下调经济增长预期。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不再持续、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口的“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和“人口红利拐点”已经越过,劳动力短缺、工资成本上升等导致的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已经丧失,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口红利即将消失。
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下行。与之相对应,人口红利也将在“十二五”时期彻底消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劳动力供给将不再是无限的。据蔡昉预计,伴随人抚养比提高,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转变为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将开始消失。
与此对应,针对中国的人口红利问题也有不同的观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去年在主持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就不完全赞成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说法。他指出,到2030年,中国的劳动力还有9亿人,并提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明确了中国人口红利实现的方向和道路。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第十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会上也反驳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两个观点,即中国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已经没有了以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厉以宁认为,新人口红利、新资源红利和新改革红利正在替代旧的人口红利。他进一步指出,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产生,中国正在从“技工时代”转向“高级技工时代”,同时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也在产生新的资源红利,新的改革会给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从而释放新的人口红利。
围绕人口红利的争议反映出当前对人口红利及其实现条件和路径的多种考量。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逐步转向或正在转向以知识为主,行业颠覆性的力量使得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实现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型,知识创新速度和质量将成为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农业的生产方式和产品性质日益具有工业部门的特征,逐步被纳入新型工业化轨道。由此,城乡劳动力结构将继续深入调整。
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生产力驱动的转型,人口红利的核心并非只是劳动年龄人口或者抚养比的动态变化,多个因素引致中国人口红利呈现出新的特征。
首先,劳动参与率提高,以知识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所引致的退休年龄推迟等因素使得中国继续收获传统意义的数量型人口红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当前中国人口生育政策适时调整的背景下,随着教育制度的完善、就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劳动力参与工作的意愿不断提高,退休年龄也将出现推迟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从表征上体现出数量型人口红利的收割,从深层次表现出素质提高型人口红利的溢出效应,使得传统意义的数量型人口红利期限延长。
就业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中国将收获就业结构调整型人口红利。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快速的工业化和新城镇化过程,但农村就业人员和农业劳动力的规模仍然庞大,伴随农业劳动力持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低生产效率部门向高生产效率部门转移这一过程必然会形成转移就业红利,就业结构调整型人口红利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来源。
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供给了素质提高型人口红利。进入新世纪,中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中国正在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这将促成更大的素质提高型人口红利。
未来,中国人口红利的转变机制将呈现多角度交叉融合的渐进状态,其中数量型人口红利可能会减少甚至消失,但这更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倒逼机制。
中国下一步应该加大人力资源投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一批技工迅速成长,形成“技工时代”。这对中国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此前的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的发展模式,以后高级技工、专业人才等方向都能成为新人口红利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素质提高型人口红利还间接为数量型人口红利以及就业结构调整型人口红利提供了转变渠道和释放动力。
未来,中国人口红利的转变机制将呈现多角度交叉融合的渐进状态,其中数量型人口红利可能会减少甚至消失,但这更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倒逼机制。在这种倒逼机制下,我们应积极培育和挖掘就业结构调整型人口红利和素质提高型人口红利。
为此,在总体布局上,须以就业结构调整型人口红利和素质提高型人口红利为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命题,把人力资源建设和城乡就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过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城乡就业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目标导向上,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路径选择上,加大教育、就业、户籍和养老保障等多方面制度的改革,建立平等的、能够向上流动的保障体系,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就业转移扫除制度障碍,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创造新的产业优势。
“中等收入陷阱”并非是每一个国家必经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新型人口红利的再造,人力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建设等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内涵增长、创新驱动转变,发展阶段由“生存型阶段”跨入“发展型阶段”,这有利于从更宽泛的视角破解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