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雄君 何 佳
桥梁夜景观是在科技比较发达的现代才出现的。如今,日益丰富的夜间娱乐生活已经成为繁忙的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部分,美丽的夜景也成为很多城市或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桥梁文化景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它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1-2]。
桥梁夜景观与文化景观设计的有关理念,有些文献提及3,但如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则少有文献论述。
本文以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项目中神农溪大桥为例,说明桥梁夜景观与文化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此处神农溪不仅是漂流的场所,而且是湖北纤夫文化的发源地。
神农溪大桥主桥为140m+320m+140m PC双塔斜拉桥,副主桥为80m+150m+80m预应力PC连续刚构。为形成完整的全桥模型,在完成全桥三维模型建立后,须将此模型与大桥所处实际地形相搭配,即进行DTM叠加,最终得到与地形匹配的神农溪大桥模型。
完成大桥建模后,进行桥梁夜景观与文化景观设计,其基本方法如下。
将神龙溪大桥模型(见图1)导入3Dmax,配置桥梁的材质。
图1 嵌入地形后的全桥模型
进行日景的灯光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观察桥梁的材质,其日景观测试效果见图2。
图2 日景测试效果
选择摄像机角度,进行测试。对摄像机微调,确认镜头角度,测试效果见图3。
布置射灯位置,模拟灯光夜景效果,裁剪成夜晚环境氛围浓厚的夜景,见图4。
图3 摄像机测试
图4 裁剪成夜晚环境氛围浓厚的夜景
神农溪大桥色彩文化景观设计要从视觉效果、地域特征、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多方面考虑。其桥梁色彩不仅要与大桥形态及周边环境相协调,更应与漂流风景区文化相协调。
(1)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渲染和烘托桥梁美学效应,表现漂流风景区特点,显示神农溪大桥的标志性和象征性。
(2)表现地域性、文化性、主题性与亲切感。
(3)预示结构功能,展示桥梁形态美与功能美。
(4)利用色彩心理效果,防止交通事故,防止驾驶员视觉疲劳,增加交通安全性能。神农溪桥梁色彩文化景观设计流程见图5。
图5 桥梁色彩文化景观设计流程
桥梁是构成现今环境和地理环境的一种客观存在,它与自然环境或其他社会环境、地理环境一起被映入人们的眼帘,形成视觉印象,产生景观效果。桥梁作为三维空间中存在的具有体积、平面、线条、色彩、材料等因素的立体建筑物,它是景观中的人文景观。而桥梁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从“观”处着手,以“观”的特点(视点)和“观”的范围(视点场)来讨论人文景观(桥梁)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使之统一协调。桥梁是作为被置于由周围环境景致组成的全视野中“一定场所”内的物像而映入人们的眼帘,它涉及到景观的总体美,因而与周围环境要相协调。
基于这样的思想,将桥梁图形渲染后,将主塔想象为帆,桥墩则挺拔于青山碧水之间,见图6。
图6 颜色模拟设计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路堑文化墙表现的神农溪“纤夫”文化意境:纤夫们正拉纤着一个巨大的帆,将桥梁上部结构,尤其是主塔涂装成灰白色,使整座桥梁看起来如同一个巨大的帆。这样,路堑的文化墙和大桥形成一体以展现纤夫文化,形成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画卷。
随着桥梁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桥梁夜景观与文化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创新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根据桥梁建模,探讨了神农溪大桥夜景设计与文化景观设计原理,形成的桥梁夜景观与文化景观设计方法,有效适用,可为桥梁文化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1] 周 迅.桥梁美学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 莱昂哈特 弗里茨.桥梁建筑艺术与造型[M].徐兴玉,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3] 陈艾荣,盛 勇,钱 锋.桥梁造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