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花,刘 永,蒋清文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01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3.河北行政学院,石家庄 050031)
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及路径研究
杨丽花1,2,刘 永1,2,蒋清文3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01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3.河北行政学院,石家庄 050031)
冰雪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推崇的旅游方式,吉林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省份之一。立足于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自然条件,定性的分析了吉林省冰雪旅游业优劣条件。旅游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旅游业的发展作用显著,采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分析吉林省冰雪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构建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结构。一带指松花江沿岸地带;两区指长春吉林核心区和长白山核心区;多点指除“一带,两区”之外分散分布的各冰雪旅游点。它们共同构成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网络化结构,最后提出了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策略和路径。
冰雪旅游;空间布局;路径;吉林省
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新的消费形式,冰雪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旅游形式之一,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冰雪旅游主要包括冰雪观光、赏玩的游览和度假活动及以滑雪运动为主的冰雪体育旅游[1]。国外学者对冰雪旅游的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对冰雪旅游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资源现状、开发战略[2-5]。黄家善[6]分析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陈明秀[7]分析了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及其开发条件,提出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张娜[8]采用Granger因果监测对吉林省冰雪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唐顺英[9]在分析长春市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客源市场的背景和现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以上研究多为旅游资源分析[10],对空间结构研究较少。空间结构是自然社会过程的运作及输出所隐含和组织的空间模式[11]。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12]。旅游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是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关键与核心[13]。国外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Christaller等运用区位论研究游憩活动与地理空间的结构关系,Iundgren等通过建立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来强调在旅游行为中边缘地区对核心地区的依赖;Pearce在讨论旅游规划时,将空间系统按尺度区分为全国水平、区域水平和地方水平3个层次[14]。我国对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源于经典的旅游地理区划[15],主要集中在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研究方面[16-21]。马中华[22]构建了“五地、两带、四轴”的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吉林省冰雪旅游作为切入点,分析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研究冰雪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及实现路径。
1)地理位置优越[23],自然条件适宜。吉林省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8',属北半球中纬地带,与法国、瑞士等几个拥有世界著名滑雪圣地的国家基本处于同一纬度。吉林省属高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雪量大,雪质好。大部分地区从11月至翌年3月都以降雪为主,冬季积雪日数为80~120d,积雪深度在20~25cm,积雪最深可达70cm。从积雪密度、年平均积雪深度、年积雪日数、雪粒质量等因素看,吉林省具有冰雪旅游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
此外,吉林市的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长白山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山,它以壮观的林海雪原向人们展示出迷人的银色世界,长白山地理环境造就的豪迈雪域是吉林省所特有的,吉林省开展冰雪体育旅游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2)旅游节庆活动基础好。吉林省是中国开展冰雪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8]。自1959年初以来,国际上有上千名运动员曾在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基地进行滑雪、滑冰训练。北大湖滑雪场曾成功举办过全国第8届、第9届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的比赛。2007年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在长春市和吉林市成功举办,对吉林省的冰雪旅游发展、场馆设施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和冰雪旅游产业水平。气温、冰雪质地等影响冰雪旅游活动的展开,吉林省地处辽宁与黑龙江省之间,冬季气温适中,因而冰雪质量软硬适度。冰雪节庆活动多,交通便利。目前吉林省主要开展的冰雪旅游节庆活动见表1。
表1 吉林省冰雪旅游节庆活动
3)吉林省冰雪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了以标准竞技滑雪场为主体,旅游滑雪场地为补充的滑雪旅游服务体系。滑雪场19个,分布在长春、吉林、延吉、通化、白山5个城市,其中有11个滑雪场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地,延吉有5个滑雪场,通化有2个滑雪场,白山仅有1个滑雪场,地域性显著。滑雪场交通条件优越,除了吉林莲花山滑雪场距市区110km和北大湖滑雪场距市中心53km,其他滑雪场距市中心都在10~40km。其中吉林莲花山滑雪场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森林滑雪场,长白山滑雪场是全国唯一的高山滑雪场。此外,吉林省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也为滑雪旅游提供了极大的保证。截止2010年底,吉林省拥有优秀旅游城市7个,星级饭店223个,有用客房数24619间,39413张床位,旅行社567家,可为游客提供必需的旅游基础设施。
1)外部竞争。吉林省相对国外比较知名滑雪场,起步较晚,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内,2000年以前我国的滑雪场主要分布在黑吉2省,2省冰雪旅游具有绝对优势。但2000年在北京、河北建成了一批新的滑雪场,而后在四川、新疆,2004年在上海、山东、河南、湖北神农架等地相继出现了滑雪场,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密集、气候条件相对适宜。这对吉林省的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挑战。
2)旅游相关产品缺少,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全省除了少数几个大的滑雪场外,多为小型滑雪场。滑雪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停车场、饭店及住宿设施等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缺乏专业的滑雪技术人员指导,服务功能低,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经济效益低,冰雪旅游价值链效应没有形成。造成冰雪旅游的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精品的冰雪旅游使其与周边省区冰雪旅游相比具有独特性,自身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冰雪旅游相关产品不多,缺少旅游度假类产品,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冰雪运动用具几乎依赖外地进口,没有充分发挥出吉林市装备制造业的优势。
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吉林省统计年鉴》。研究各个区域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可知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拉动作用。
图1 分地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由图1可以看出,吉林省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提高,省会城市长春以及各地级市的旅游收入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可见近年来旅游业在吉林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占较小的一部分,对经济的带动不强,因此应该分析吉林省目前冰雪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其以冰雪旅游这个白金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为了深入分析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差异,本文以9个地级市为研究单位,以2003—2009年的旅游收入作为测度指标,主要采用标准差(voc)和离散系数(cv)进行旅游发展空间差异描述,如图所示2。
图22009年吉林省各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图
用标准差(公式1)衡量数据偏离平均数距离的指标,反映9个地区发展的绝对均衡度,用离散系数(式(2))衡量9个地区发展的相对差异,如表3所示。
表22003 —2009年吉林省冰雪旅游差异分析表
由表2分析,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2003—2009年吉林省9个地区冰雪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从2003年的24.59增加到2009年的83.27,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是总体上发展的相对差异在逐年缩小,从2003年的1.62降低到2009年的1.33,主要是由于吉林、延边、通化和白山等市的旅游发展实力逐年增强,旅游收入增加迅速,以长春市为单一中心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逐渐发生变化,随着区域间旅游合作的加强,空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将经济活动空间归纳为点、线、网络和域面,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过程是从“点”到“轴”到“面”,是极化与扩散效应的非均衡和均衡过程的交替,经历离散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24]。区域发展核心的形成和演进与增长极点(传统的知名旅游城市或新兴旅游城市)和增长轴线有关,在产业发展阶段和开发时序上表现出“核心”与“边缘”区域动态变化的格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完善,各区域旅游系统的要素不断整合和创新,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空间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将推动边缘区域加入合作,延边逐渐成为新的增长极,形成市场共轭,其聚合作用、关联性和扩散效应通过空间竞争、协同和轴线连接得到增强,通过与核心区聚合,形成更大区域内的聚合核心,进一步对处于吉林东部、西部区域发展产生集聚和扩散效应。
根据空间结构的发展状态,未来一段时间内吉林省冰雪旅游业可采取“一带、两区、多点”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图
“一带”即以松花江为吉林省发展冰雪旅游的产业带。包括延边州、吉林市、长春市、松原市和白城市等重点城市,加强冰雪旅游发展,强调延边边境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吉林市冰雪旅游、长春市冰雪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带,形成冰雪旅游品牌效应。两区即为长白山核心区及长-吉核心区。长吉核心区冰雪旅游发展较好,有大量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莲花山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场等都集中分布在此,特别是吉林市的雾凇更是独有的冰雪旅游资源。在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带动城市文化和主题特色旅游的发展,如伪满皇宫和长影世纪城等景点。长白山核心区,因其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支撑,吸引大量游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在发展冰雪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延边、图们等城市发展边境旅游,该核心区可通过冰雪体育旅游、边境特色旅游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相结合。“多点”是指除了冰雪旅游带之外的旅游资源,包括四平市叶赫皇家山滑雪场、白山滑雪场、辽源金霖滑雪场、通化金厂滑雪场等。这些滑雪场分布比较分散,可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共同发展,同时加强与周围景区景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冰雪旅游网络。
形成特色与规模,一定要抓住旅游之魂冰雪文化,冰雪文化不只是地域上的关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还有与冰雪与生俱来的冰雪情。发掘冰雪文化内涵;克服冰雪景点各自为战状态,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冰雪旅游文化链。开拓这些景点可供春夏秋使用的旅游资源,解决无雪半年闲的问题。打造“冰雪结合,以雪为主;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冰雪旅游发展总体原则。以“雪”为静线,包括赏雪、玩雪、滑雪,营造出东北林海雪原的冰雪旅游大环境,推出雪地摩托车、鸟翼飞机、雪滑梯、冰帆、人力雪橇、驯鹿爬犁等新鲜活泼的娱乐项目以及越野滑雪等冬季运动产品。以冰为动线,包括冰雪节集竞技型、运动型和大众娱乐型为一体,多姿多彩的冰雪运动项目。
借体育活动宣传吉林冰雪,提高知名度。长春市从1998年开始创办冰雪节,以争取国际冰雪赛事为手段,与瑞典国际定向运动组织签订瓦萨越野滑雪节10年合作协议,引进瑞典创办的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开展亚冬会等。使吉林省冰雪走向国际。经过几年的发展,吉林—长春、白山—吉林—长春二条滑雪旅游经济带雏形已经显现。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带动对冰雪旅游资源的投资,使冰雪旅游市场化、产业化、体系化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的冰雪餐饮、娱乐、住宿、交通,以及冰雪美食节冰雪旅游专列、包机、滑雪器材工厂和专业商店、冰雪旅游商品生产等构成了庞大的冰雪产业链。
长春、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位于东北区交通主枢纽上,区位条件良好。长春市滑雪场多,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及其相关冰雪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2012年提出建设中国“滑雪之都”。长春市结合自身的优势,可以将冰雪旅游与汽车工业旅游、电影城与影视文化旅游、伪皇宫与八大部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吉林市以自然旅游为主,特别是冰雪旅游,应该重点开阵松花湖水域风光游、吉林雾凇游、北大湖冰雪旅游等活动。长吉2市以冰雪旅游为品牌塑造冰雪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象,消除冰雪旅游季节性限制的问题,加强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提升,重视与周边地区合作,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构建吉林省冰雪旅游网络:从长春净月潭滑雪场、吉林北大湖滑雪场、吉林雾凇观赏、吉林北山冰雪大世界、松花湖滑雪场、朱雀山滑雪场、长白山滑雪场、通化金厂滑雪场、千叶湖滑雪场等,共同构成全省冬季冰雪旅游网络。同时,开展跨区域合作,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为了扩大吉林省冰雪旅游规模,在世界上树立中国冰雪旅游品牌,长春、吉林、白山应联合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在国际上促销中国冰雪。
将冰雪知识、冰雪文化、冰雪饮食、冰雪健身与冰雪精神相结合,开展多项冰雪旅游活动。普及冰雪知识,如雾凇的形成、冰上捕鱼的技巧、冰雕的制作等。推动冰雪体育旅游,大力发展冬泳、滑雪、滑冰等体育运动形式,同时推广和开展冰雪节庆活动,培育冰雪旅游消费群体,吸引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北亚和世界各国的高端游客,让吉林省成为他们冬季旅游休闲首选地和最终目的地。提升冰雪旅游的品牌效应,推动冰雪旅游发展,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条。为吉林省冰雪旅游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1]石长波,徐硕.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7(1):170-172.
[2]郑建瑜,贺宝根.关于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之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2):88-92.
[3]徐淑梅,吕建华,沈和江.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开发战略AHP决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8,99(1):107-110.
[4]刘晓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品牌的建设与完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97-99.
[5]李晓玲.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及其特征[J].冰雪运动,2004,(2):69-70.
[6]黄家善,王国权.吉林省体育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44-45.
[7]陈明秀.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8]张娜,佟连军.吉林省冰雪旅游与区域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检验[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73-77.
[9]唐顺英,崔庠,李广全.长春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4):82-86.
[10]徐喆,刘吉平,梁雨华.吉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比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0):191-196.
[11]GREGORY D.Spatial structure JOHNSTONE R J,GREGORYD,Smith,eds.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2nd edn)[C]∥Oxford:Basil Blackwell,1988:45-451.
[12]唐柳,俞乔,鲜荣生,等.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及路径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
[13]曹艺民,袁家冬.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6):764-766.
[14]PEARCE D.Tourist development,a geographical analysis[M].London:Longman Press,1995:1-25.
[15]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4,19(1):76-81.
[16]杨新军,马晓龙.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西安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5):620-626.
[17]郭来喜.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旅游区划研究[G]∥中美人文地理学研究讨论会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35-40.
[18]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57(1):96-l06.
[19]张红,李九全.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4):350-354.
[20]赵荣,王斌.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4):429-432.
[21]吴必虎.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7-85.
[22]马中华,刘继斌.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经济地理,2008,28(1):163-166.
[23]王祥全,裘鹏,武朋.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1):115-116.
[24]杨荣斌.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理论研究与案例探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Spatial layout and path of ice-and-snow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YANG Lihua1,2,LIU Yong1,2,JIANG Qingwen3
(1.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102,China;
2.Graduate Colleg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Hebei Academy of Governance,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Ice-and-snow tourism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people respected travel.Jilin province is one of the earliest provinces to develop the ice-and-snow tourism.Based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ice-and-snow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nalyzed by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Further quantitative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e of the ice-and-snow tourism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Reasonable spatial structur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one belt,two districts,multi-point”structure of ice-and-snow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One belt”means the region along the Songhua river.“Two districts”refers to the core area of Changchun and Jilin City,and the Changbai mountain district.“Multi-points”are the other snow tourism spots except the above.They constitute the network of ice and Iceand-snow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The strategy and the path are put forward to achieve the spatial structure.
ice-and-snow tourism;spatial layout;path;Jilin province
F592.59
A
10.3969/j.issn.1673-5862.2013.02.019
1673-5862(2013)02-0222-06
2012-05-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086)。
杨丽花(1984-),女,河北大名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