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北京 100142)
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实验在新授课中的运用,但容易忽略实验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内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途径.而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初中生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而物理实验就是以形象思维为先导,习题课教学则以逻辑抽象思维为前提.目前,迫于升学压力,教师和学生往往都为了分数而埋头于题海战术中,忙于整理解题方法,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这种教和学的方式,淡化了实验教学,曲解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抑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笔者认为,物理教师不仅要重视新授课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运用,还应该重视物理实验在习题课中的重要作用.下面结合笔者在习题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当学生面对习题没有思路时,往往不是因为知识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难以在大脑中再现习题中具体的情景.因此实验就成为习题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习题所展示的情景有直观的认识,锻炼其观察能力,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完“浮力”后,液面升降问题是众多初中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例1】如图1所示,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小船和金属块一起漂浮在水中[如图1(a)],将金属块从小船中取出放入水中后[如图1(b)],你观察到的现象是水面______.(“上升”“不变”“下降”)
图1
教学的一般处理方法是通过受力分析,比较两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来确定液面的升降.对于初中生而言,单纯这样的处理方法难度太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理论推导,然后组织学生运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来检验自己所得出的结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又如,在“电学”学习中,电路故障的判断是一大难点.
【例2】某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时,出现一处电路故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2
A.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短路
B.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断路
C.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断路
D.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短路
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分组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按照题目选项的描述进行实验,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归纳出电路故障的一般判断方法
(1)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是通路.
1)电压表有示数,说明R1短路;
2)电压表示数几乎为零,说明R2短路.
(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是断路.
1)电压表有示数,说明R2断路;
2)电压表无示数,说明R1短路.
初中生期待教师拿着实验器材进入课堂,一个小小的实验可能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启发也大得多.将实验和物理习题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了习题的难度,同时也给部分理解力较弱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有助于学生增强解答物理习题的信心.理论推导与实验的检验相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物理习题课的兴趣,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