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灾一本书开启美“绿色十年”

2013-01-15 17:25
环球时报 2013-01-15
关键词:匹兹堡诺拉卡森

金点强图片说明:1970年4月22日,纽约市政厅前,一名大学生戴着防毒面具嗅花的香气。当天,各种环保活动吸引了约2000万人参与。 随着中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罕见的重度空气污染成为媒体以及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提到污染问题,很多人会想起著名的世界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除了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上世纪4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两起事件也位列其中。但20多年后,在一场全民性的环保运动推动下,美国通过严格的环境立法,步入了“绿色十年”。一场举国震惊的灾难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是美国环境污染的发生和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美国人在享受工业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和便利的同时,不得不接受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但1948年发生在匹兹堡南部小镇多诺拉的污染事件,让这个国家意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提到多诺拉,首先要说说离它不远的“烟雾之城”匹兹堡。匹兹堡也称“钢城”,因靠近软煤产区,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烟雾长期笼罩该城。为减轻烟雾困扰,匹兹堡从19世纪后期就开始努力,但由于决心不够,效果不好。1941年,匹兹堡市议会终于通过一项强有力的“除烟法令”,要求消费者必须使用无烟煤或无烟设备,并建立“烟雾防管局”来执法。尽管由于二战的影响,该法令直到1946年10月才开始生效,但它使匹兹堡很快就摆脱“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状况。就在匹兹堡大力“革新”之际,它的卫星城多诺拉出了大事。 多诺拉位于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1948年10月26日,多诺拉镇上空弥漫着浓雾,连绵到10月31日才消散。但在29日晚上,很多当地居民已经涌进医院,他们的基本症状是流泪、喉痛、胸痛、呼吸困难,到30日中午,已有11人死亡。最终,共有20人死于这场烟雾,另有约6000人患病,患病者约占全镇居民的43%。这一恐怖消息从10月30日开始,通过广播电台传遍美国。一本引发广泛争论的书 多诺拉事件以及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令美国人震惊,很多美国人开始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空气污染问题。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从社会学、生态学、伦理学、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展开对环境的研究,其中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产生的反响最大。 卡森被认为通过这本书让全美国意识到残留性农药如DDP的危害,书中论述了有毒物质是如何沿着食物链向上累积的。她认为,人类应当“认真地对待生命这种力量”,克服“征服自然”这种妄自尊大的思想。该书引起很大反响,仅半年时间,精装本就售出50万册,并引发美国社会掀起一场大辩论。 一些农药制造商雇科学家同卡森辩论。杀虫剂生产贸易组织、美国农业化学品联合会不惜巨资宣传卡森的错误,甚至借助权威力量阻止该书出版。卡森被批评为“杞人忧天者”、“自然平衡论者”,甚至有官员公开对她辱骂。在社会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介入这场争论。1963年,时任总统肯尼迪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该委员的调查结果证实了卡森的警告。卡森也勇敢应对指责,她于1963年到国会作证。据说一名参议员欢迎她时说:“卡森小姐,您就是开启这一切的女士。”这让人联想起《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林肯曾赞扬她是“引发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针对环境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立法。1955年,美国通过第一部联邦空气污染法,重申地方政府对空气污染控制有主要责任;1960年和 1962年,推动了对机动车排放物的研究;1963年,《清洁空气法》为启动空气污染治理拨款;1967年通过的《空气质量法案》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保护和提高全国空气资源质量,提高公共健康、福利和国民生产力。“环保十年”,成绩斐然 社会上的环保运动比立法的脚步走得要快。1970年的4月22日,美国出现了一场2000多万人参与的全国范围的示威游行。这一规模浩大的运动,引发美国国会当天的休会,许多议员主动参与进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地球日”。 很多人认为,1970年的“地球日”是一场环境革命的开始,对美国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环境问题成为主流媒体如《时代》、《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报刊的头版报道对象。“生态学”、“环境保护主义”等名词也流行于社会。更重要的是,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严格法规随之出炉,以致有人称上世纪70年代为“环保十年”或“绿色十年”。 首个“地球日”结束不久,美国成立了专门机构环境保护署,主要任务是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新的负责环境保护且独立的联邦机构,它享有直接向总统汇报的特权,并将以往分散在多个部门的环保职能集中起来统一行使。与此同时,国会通过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 在对这个修正案进行辩论期间,一个小城的市长说:“如果你让这个城市发展,它就得发臭。”1970年前,美国有许多人同意这种说法,但通过1970年的修正案,国会表达了它的坚定信念——必须保证清洁的环境。这个修正案确立了一系列原则,如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原则。依据该原则,法案对二氧化硫、颗粒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物、二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等6种物质限制排放,其中包括加油站在加油和卸油期间产生的排放。同时,法案将美国本土及海外地区按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量分为达标区和非达标区,大部分城市被列为非达标区。《清洁空气法》还规定了公民诉讼条款,任何人均可对违反环保法律的行为提起诉讼。 除了《清洁空气法》,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案,涉及对空气和水的保护、噪音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方方面面,数量多达几十部。而这个“环保十年”的成就也是很突出的。从1970年到1976年,美国大多数城市空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和一氧化碳含量下降明显,大城市上空二氧化硫含量,从1964年到1979年平均减少了67%。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斯蒂芬·克莱德曼在1991年的一篇学术著作中称,“自1970年通过《清洁空气法》后,铅减少了95%,二氧化硫减少了约30%,悬浮颗粒减少了60%”。▲

猜你喜欢
匹兹堡诺拉卡森
予与取(上)
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
匹兹堡堪称美国“绰号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