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笛
尽管有关高考的非议从未停止过,但在国人心中,高考仍是当前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从“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的励志标语里,我们不难看出平民子弟对高考所寄予的厚望。但遗憾的是,看似公平的高考中,其实隐藏着强烈的不公平,那就是招生门槛不同。
以北京大学为例。根据2011年的录取数据,每万名考生中考入北大的比例,安徽为1.27,广东为1.4,贵州为1.48,北京为52.5。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换言之,安徽考生上北大的难度,是北京考生的41倍。类似的现象复旦大学也有。据统计,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
谁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对任何一个穷孩子来说,无论家境多么贫穷,无论父母多么落伍,只要他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踏上向上流动的通道。但可怕的是,越是落后的地区越是贫穷的孩子,获得的教育资源就越少。在中小学阶段,他们别说得到名师的指点,就连正常的教育也难以得到,如此一路读下来,他们的水平远远逊色于发达地区的孩子;更不幸的是,当他们一路过关斩将从高考考场上胜出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入学门槛,竟然远远高于发达地区的孩子。
众所周知,教育公平是社会的核心公平,只要教育公平了,其他领域的不公都会慢慢得到弥补。但问题在于,在我们这个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的社会里,教育的不公也越来越强烈。长此以往,底层民众的上升通道将会逐渐淤塞,社会阶层也会日渐固化,待到那时,社会矛盾将越积越多,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毫无疑问,这样的社会现象,谁都不愿看到。毕竟,我们人人都渴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社会中。
要想真正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统一招生门槛。唯有如此,落后地区的学子才能看到希望,他们才愿意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奋发努力,他们最终才能有所成就。但愿有关部门,能够拿出可行措施,切实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与户籍歧视,让全国各地的学子都能拥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奋发向上的寒门子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人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