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 李 英 宋丽丽
(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042)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1958年由Hochbaum提出,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模式[1]。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生活能自理。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2岁,平均(54.23±10.8)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6~69岁,平均(56.75±12.0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药物治疗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1.2.1观察组 (1)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严重性。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急、慢些并发症,糖尿病的社会影响,如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对自身工作的影响等。(2)向患者讲解不良健康行为对糖尿病的影响,让患者了解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研究人员通过发放相关的报刊杂志、卫生宣传手册以及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等,使患者从多渠道获得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切实感受到实施这些健康行为可以延缓疾病进展。(3)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行为转变计划,并指导实施。此阶段,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家属或其他人员的鼓励和支持,间接帮助患者采取健康行为。(4)持续督导患者采取健康行为,随访6个月。此阶段患者已出院,研究人员采取每月2~3次电话随访或患者每月定期回院随访的方式。要求患者把每周的行为转变记录下来,研究人员通过患者的记录表来评估其在改变不良健康行为方面的表现,对某些行为习惯改变差的患者再次给予健康教育,使患者真正认识到不良健康行为的危害,促进患者采取健康行为。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糖尿病教育,教育内容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向患者介绍糖尿病防治措施,并督促患者按照计划进行实施。随访6个月,方式与观察组相同。
采用王璟璇等[3]编制的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Diabetes Self-care Scale,DSCS),评估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及急症处理6个维度,共26个条目。以Likert 5级评分,从“完全不能做到”至“完全能做到”计1~5分。总分为26~130分,分数越高,说明自护行为能力越高。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临床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前两组自护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和各项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药物除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护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1,△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自护行为的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至为重要[4]。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该模式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5]。
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在总体自护行为能力评分以及饮食控制、规律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方面自护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护行为能力,改善血糖控制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够唤起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实施健康行为可以减少疾病的风险,从而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改善代谢指标。
[1] 朱熊兆,姚树桥,王湘,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86,400-40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87-117.
[3] 王璟璇,王瑞霞,林秋菊.门诊诊断初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J].护理杂志(台湾),1998,45(2):60-74.
[4] Yang ZJ,Liu J,Ge JP,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the 2007-2008 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J].Eur Heart J,201l,12(4):1 33-140.
[5] 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