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杰 王晓行 王绍婷 张晓丽 李 岩 李 栋,2
(1.泰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泰山医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山东 泰安 271016)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是民族的希望,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不正常体重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低体重、超重、肥胖都会不同程度诱发多种疾病。本项研究致力于运用流行病学思想,从群体角度,通过描述性流行病的现况研究设计和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调查不正常体重发生的现状,并评价有关体质指标,探讨产生不正常体重的相关因素及其联系强度,为进一步开展病因研究及制定群体干预措施,提供新的线索和科学依据。
1.1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泰安市某高校中随机抽取生活区4幢宿舍楼的8个楼层,将所抽中楼层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抽样样本为500人,实际共调查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488人,其中男生194人,女生294人,应答率为97.6%。
1.2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个人资料,饮食行为与习惯,与健康有关的行为与习惯,心理健康状况,对体重及健康的认知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入户方式,调查员指导监督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并由调查员对被调查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现场测量。
1.3测量方法
身高:受试者脱鞋,立正姿势站在地板上,两手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躯干自然挺直,两眼平视前方。测试者立于右侧,读数并记录结果。身高读数精确到0.1 cm;体重:受试者脱鞋,只穿一层轻薄的短衫和短裤,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读数精确到 0.1 Kg;腰围: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肩放松,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卷尺经脐上0.5~1 cm处水平绕一周。腰围读数精确到0.1 cm;臀围:自然站立,两肩放松,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测试者立于受试者侧前方,卷尺沿臀大肌最突出处水平绕一周。臀围读数精确到0.1 cm。
1.4诊断标准
采用体质指数(BMI)法:BMI=体重(kg)/ 身高2(m),单位为kg/m2。根据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标准,BMI<18.5为低体重,18.5~23.9为体重正常,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1]。
1.5数据整理与分析
调查问卷进行统一审核编码,所有数据由 Excel 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对于成人身高230 cm,体重150 kg,根据人群生物学指标的频数分布特征确定为异常值,按缺失处理。使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选取α=0.05为检验水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为97.6%。年龄18~24岁,其中男生194人(39.8%),女生294人(60.2%)。
2.2不同性别不正常体重的分布情况
泰安大学生不正常体重检出率为28.89%,男生不正常体重率为34.02%,女生不正常体重率为25.51%。男生不正常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其中,男生超重及肥胖率为25.26%,女生超重及肥胖率为12.24%,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9,P<0.01),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不正常体重的分布情况[n(%)]
2.3不同饮食、行为习惯的学生不正常体重检出率比较
饮食习惯是大学生不正常体重检出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吃街边烧烤、油炸食品的频率与超重及肥胖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0,P<0.05)。超重及肥胖率在每天吃的学生中最高,达到55.6%,并且随着频率递减,几乎不吃的人群中超重及肥胖率最低,仅为13.7%。有偏食习惯和无偏食习惯的学生低体重率分别为16.9%,8.7%,有偏食习惯高于无偏食习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7,P<0.01)。用餐时间不同,不正常体重检出率不同,15~25分钟不正常体重检出率最低,为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对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与不正常体重检出率相关,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检出率最低(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P<0.01),见表2。
表2 不同饮食、行为习惯的学生不正常体重检出率比较[n(%)]
2.4体重自我认知状况
不同性别学生关于体重自我认知准确率不同,男生对自己的体重认知准确率为51.55%,女生为30.24%,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83%的女生高估自己的体重,见表3。不同体重水平的学生自我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分析可知,低体重和超重及肥胖的学生对自己的体重水平估计比较准确,体重正常的学生,仅有25.58%认为自己正常,51.45%的学生认为自己高于正常水平,见表4。
表3 不同性别学生体重自我评价状况 [n(%)]
表4 不同体重水平学生的体重自我评价状况 [n(%)]
调查反映了泰安市大学生中,低体重率高居不下和超重、肥胖率的急剧上升的双重问题。低体重会引起必需的脂肪酸缺乏症,导致生长发育停滞、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生殖功能丧失、眼及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和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情况。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外在形象、身心健康,而且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疾病等多种并发症。肥胖者体内脂肪分布部位的不同,对健康的影响有着明显的不同,上身性肥胖(以腹部或内脏为主),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同时死亡率也显著增加。而下身性肥胖(以臀部和大腿肥胖为主)患上述疾病的危险性相对较低。关于腹部脂肪分布的测定指标,WHO建议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作为上身性肥胖的标准。此次调查女生腰臀比均值为0.82,超过上身性肥胖的标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根据2000年中国城市和中国乡村男女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监测,我国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有:20.69%、28.06%、24.45%和29.82%的低体重[2]。本次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低体重率显著下降。但是大学生中仍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体重不正常。根据2005年中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调查显示,18~44岁男性超重率为23.6%,肥胖率为6.8%,18~44岁女性超重率为21.8%,肥胖率为6.1%[3]。可见泰安市大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这可能与大学生经常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有关。本次调查中,由于女生更注意对自身体型的保持,而越来越多的男生课余时间喜欢在宿舍休息、上网,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导致男生不正常率高于女生,男生超重及肥胖率高于女生。
引起大学生不正常体重的原因复杂。一般认为低体重的发生多与饮食习惯有关。影响超重和肥胖的因素则具有多样性,体育锻炼、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包括其中。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性别差异错综复杂,明显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泰安市大学生对于自身体重的认知情况的调查表明,很多学生不能够准确认识到自身体重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体重的学生中,较多学生(51.45%)高估自己的体重,即误以为自己超重或者肥胖,特别是女生,60.83%的同学认为自己体重过重,这一情况与以前的调查结果类似[4]。对于女生,高估体重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情况有可能是受家庭环境、学校同学、社会环境影响及传媒误导而追求过瘦的体重,因追逐所谓“流行趋势”而误以为自身过重,进而可能出现盲目减肥的倾向。
为改善当前状况,泰安市大学生应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只有在学生对自身体重状况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改善自身体重状况,减少不正常体重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和传媒等也应承担起相应责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准确的健康体重教育,倡导合理体重,平衡膳食,加强锻炼,健康减肥,摆脱“以瘦为美”等错误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 : 97-102.
[2] 杨晓光,李艳平,马冠生,等. 中国2002年居民身高和体重水平及近10年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26(7):489-493.
[3] 武阳丰,马冠生,胡永华,等.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26(5):316-320.
[4] 徐凯,戎爱群. 南京市儿童青少年对自身肥胖的认知情况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