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云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相关方面的消费支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意识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点.长三角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量的农民工,他们为本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随着农民工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他们的体育消费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他们在体育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农民工能够正确的体育消费提供有益的帮助.
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及其乡镇部分企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主要是指离土又离乡,并且在企业内有劳动合同且从事劳动的农民工群体.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其中论文30多篇,书籍近7部,了解相关研究动向,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对长三角地区城镇部分企业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对所设计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其信度为0.82、效度为0.86.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76份,获得有效问卷1098份,有效率91.50%.
数理统计法.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类,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本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 9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 069元.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阶层的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农民工群体在全国居民中处于弱势地位,但随着全国总体经济收入、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带动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收入和文化体育消费的增加.
表1 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人月均经济收入与年均体育消费状况一览表(元)
从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人月均经济收入与年均体育消费数据对比的情况来看(表1),在农民工月收入1 000~1 199元较低时,年均体育消费仅为110.7元;随着他们月收入的增长,年均体育消费也在相应的增长,当月收入达1 800~1 999元时,增长幅度最大,年均体育消费达到556.2元;月收入超过2 000元时,增幅有所放缓;说明二者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可见,经济收入的高低对体育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城镇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享受社会保险,而且,他们的绝大部分收入要用来养家糊口,可供他们自由支配的收入并不多,当收入增加到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并有节余时,体育消费开始激活,即农民工群体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促进体育消费.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日趋完善,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连年提高.经济收入对体育消费起着保障作用,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被唤醒并决定消费取向.近几年随着国家投入的活动经费加大,以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连年增加,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有一定改善,这也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群体进行体育消费、追求健康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
表2 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年均体育消费状况一览表(%)
由表2可知,每年体育消费20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占调查总数的56.0%,其中有12.2%的农民工体育消费低于100元,他们主要是经济收入较低或家庭负担较重;每年体育消费在201~500元之间的占调查总数的27.0%,其比例相对偏小,他们主要是受农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而每年体育消费在500元之上的农民工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7.0%,这部分农民工主要是以年龄较小、单身的居多,这与年青人的消费观念是相符的,与2005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农民工体育消费情况相比有较大提高,接近于工人的水平,但总体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
随着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大量增加,农民工体育消费内容也有较大改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来说,受教育程度明显增加,消费观念更加开放,体育消费的意识明显增强,体现在体育消费的内容方面更加广泛,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彩票等初级消费,对追求健康的高层次体育消费需求也有明显的增长.
表3 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内容状况一览表(%)
由表3可知,从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内容来看,用于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彩票、体育书报方面的消费所占比例偏高,分别为51.2%、36.9%、19.0%,购买运动服装等属于实物消费,而购买体育彩票能为农民工生活带来希望,通过购买体育书报了解信息,不一定能提高彩票的中奖率,但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属于精神消费;属于劳务消费方面的观看比赛门票、辅导站会员费、体育培训班费用所占比例偏低,分别为9.0%、2.3%、1.6%,表明农民工体育消费的结构比例不科学,这与他们的收入现状有关,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与我国农民工的现状相符合.同时看出购买体育器材、体育场馆消费也有所体现,分别为9.6%、6.7%,说明部分收入状况较好的农民工已经开始逐渐融入城市生活,注重在健康方面的体育消费.
转变农民工对体育消费的看法,提高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增强体育消费意识,这样有利于激发其对体育消费的兴趣,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让农民工由被动体育消费转变为主动体育消费,更好的激发农民工体育消费的需求.
表4 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激发因素的状况一览表(%)
由表4可知,激发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高达53.2%,说明他们体育消费的动机不够理性;另外健身需要和工作需要的因素也达到39.6%和23.7%,说明体育消费已逐渐成为他们工作、生活的刚性需求;其它依次是受明星影响、传媒影响、家庭影响因素,分别为22.7%、16.2%、10.2%,说明农民工以年轻人居多,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城市生活环境中,耳濡目染地受到了体育消费文化的影响,逐步成为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消费的爱好者、参与者.可见,体育消费已经开始走入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并将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影响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何更多的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既要解决农民工自身存在的影响因素,更要解决由社会带来的影响因素.
表5 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制约因素状况一览表(%)
由表5可知,制约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他们经济收入较低,拿不出过多的钱用于体育消费,经济收入的影响排在第一位,达到了53.1%;其次,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甚至法定的假日也不能休息,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体育消费,对其选择率达到了33.2%,排在第二位;再次,他们大多数来自经济落后地区,所接受的学校体育教育程度低,掌握的体育技能比较少,体育锻炼或体育休闲的意识不强,因而体育消费的意识不强;最后,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间不长,还未形成面向大众阶层的规模,在城市的农民工进行体育消费,成本相对较高,达到了23.3%,属于较高层次消费,农民工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另外,对于农民工这样的特殊群体,在服务的过程中可能被区别对待,影响其体育消费的热情,因此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增长.
(1)由于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的可支配收入不多,导致体育消费占其经济收入比例较低;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有较大提高,但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
(2)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在选择体育实物消费方面比重过大,在体育精神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方面的选择比例偏小,应增加他们在体育健康消费方面的比重.
(3)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的主动因素主要是个人兴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经济收入则是他们体育消费存在的最大制约因素.
(1)采取有效方法增加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同时减轻他们在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负担,并转变他们对体育消费观念的认识.
(2)对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内容的科学性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对体育健康消费的意识,让农民工在体育消费内容方面更加合理.
(3)加大对长三角地区城镇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体育消费的兴趣;增加适合他们体育消费的项目,降低他们的体育消费成本,同时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建文.中国农民工生存纪实[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2]张学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6):4-7.
[3]储亚娟.江苏省城市农民工群体的体育消费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5):56-58.
[4]付洪莉.外来务工群体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现状[J].内江科技,2009(2):43-44.
[5]彭善民.从结构到文化:农民工消费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7-51.
[6]王晓贞.江苏省新生代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69-71.
[7]范汝清,等.河北省城市农民工群体体育消费特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