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训嘉 季美
摘要: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创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的生产方式从生产、交换、分配方式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上做了巨大的调整,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法律、道德体系等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生产方式上的尖锐矛盾,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也是经济体,必然存在追求和竞争以获得个人的经济利益,并受这种社会关系的制约有人会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执着于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了精神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市场经济就在于其有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是一种精神上层建筑,使得无私奉献、乐善好施、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等成为其核心观念。道德经济就是在市场经济面临金融风暴的时候凸现出来的上层建筑的精神体,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经济;上层建筑
中国人的观念中“性本善”的“性善”说占主导地位,人们也是在这种观念的牵引下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活动中,进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就形成了法律、规则、制度等明文框架对不可见的精神的部分制约。但是法律条文有限,上层建筑是无限的,不是所有的精神空白都能用文字添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精神建设的照明灯,为社会主义的精神体的完善指引了方向。它保证了社会主义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因此,道德经济建设是市场经济下的精神产物,是市场经济下的人自身的生产,是市场经济下的物质衍生品。
第一,道德经济是市场经济下的精神产物。市场经济是人与人的经济,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等价交换来得到各自所需的互换过程。商品参与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过程,进而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因为不公平等待遇,会产生反抗、防备等思维意识形态,表现为道德上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的现象。道德经济建设的提出是在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上,精神文明建设的折射。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人俯射历史,道德俯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扭曲了道德取向,当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浮现出来的时候,价值观便从价值中提升了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精神生产的相互渗透。
第二,道德经济是市场经济下的人自身的生产。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体现在均衡价格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均衡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就要提高生产单位量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无论如何变动,商品价格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轴曲线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是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想降低价格,使得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会出现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形态上的“不等价”。利益驱使下市场经济不得不融入道德经济,来平衡人与人之间的互换关系的“等价”。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追其根源是人创造了价值,是人使得不可见的价值能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等价交换(即价值与价格相符)作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但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是人的意识,是人自身支配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运动,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刺激着商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生产是人自身的生产,人容易受情绪做暂短控制,在短时间内因为某种外来刺激或者内心的激荡起伏做出错误的判断,道德经济是人在市场经济下自身表现出来的不合规律性的现象时的一种制约和对自我一种约束。因此,道德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下人自身的生产。
第三,道德经济是市场经济下的物质衍生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精神生产是意识生产,自然成了物质的衍生品。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道德经济是精神生产,是物质影射出来的精神产物,是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物质交换等经济行为,在人脑中的影像。公平等价的交换让人得到满足,不公平的交换出现了压迫,剥削等现象,使得被压迫的对象心中产生愤怒,恐惧等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其行为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有经济无精神建设,经济将成为一个散射的球体,无法凝聚壮大;有经济有精神约束,经济将如一列急行的列车沿着轨迹奔驰。道德经济虽然是市场经济的衍生品,但他们有着“舍我其谁”的相互依托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普通人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成为投资者或经营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是维系其“掌权人”身份的关键,同时也是每个交易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最佳选择。因此,舆论在正面宣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楷模的同时,也应该正面地宣扬,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道德既能利他,也可利己。人人遵守这个道德底线,可以大大降低买卖双方的用于防范、监管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效率,促进生活的幸福。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和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对人生存方式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