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斌
(成都体育学院,成都 61004)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的完美谢幕,我国明确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目标。城市广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消费低、自主性强的特点,是城市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是完成新时期目标最直接的方式之一。然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健康的需求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仍存在较大差距,广场体育的消费问题成为了影响群众参与性、锻炼效果等方面的重要因素。成都市作为人口密集、信息较发达的西部大都市,其广场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提出较为科学的指导性建议,对城市广场体育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以成都市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高地中心广场、SM广场、万达广场”、“高升桥中国移动广场”、“四川省体育馆广场”、“金牛健身广场”、“人民公园广场”为主,结合成都市三环路以内各方位的部分小型健身广场锻炼者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并对健身场所的环境、条件、管理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记录。2012年4—5月,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87份,其中有效问卷950份,无效问卷37份,回收率为 98.7%,有效率为 96.25%。
问卷拟定后采用专家评定法进行效度检验,专家对于问卷的内容给予分析评定,问卷有效性总体很好。运用在测法,即在问卷发放2周后随机对部分健身广场重新发放问卷200份,经统计分析,R=0.88,P<0.01,问卷信度较好。将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编目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3.0和Excel软件工具进行处理,为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消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极其重要的内容,居民消费是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说:“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1]。体育消费的分类方式较多,目前大多专家普遍认为以消费方式和功能可分为实物性消费、观赏性消费、参与性消费3种。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均可用货币表示的实际消费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它反映了居民及家庭体育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1]。通过对成都市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健身广场的调查可知:各个区域均有较大的健身广场,广场体育项目基本相同,项目数量、参与人数与广场大小、容纳量基本成正比。如城东万达广场体育活动种类有健身操、拉丁舞、快走、轮滑等共计200人左右;城北金牛健身广场有拉丁舞、交谊舞、健身操舞、快走、散步、太极等共计250人左右;城西高升桥移动大厅广场体育活动的种类有轮滑、拉丁舞、健身操舞、交谊舞、太极拳、剑术等共计300人左右;城南四川省体育馆广场体育活动有羽毛球、轮滑、老年健身舞、快走、太极、专门器械锻炼等共计400人左右;市中区的人民公园则有中老年健身舞、交谊舞、拉丁舞、散步、象棋、太极、踢毽子、跳绳等共计500人左右。从场地分布、参与项目、人数来看也反映了城市广场体育的重要性。
如表1所示,参与广场体育锻炼者的年龄多集中在18~59这一阶段,其中18~39岁和40~59岁的比例分别为46%和36%,青少年参与得非常少,所占比例为4%,这主要与我国青少年学习压力大,缺乏锻炼时间有关;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参与广场体育的女性占58%,男性占42%,反映出女性的健身意识高于男性,这也与我国女性平均寿命明显高于男性的现状相一致。
表1 成都市广场体育消费者文化程度情况
表2 成都市广场体育消费者职业分布
文化是知识、信念、艺术、法律、伦理、风俗和其它由一个社会大多数成员共有的习惯、能力等构成的复合体[2]。文化不仅影响个体行为还影响思想过程中的每个事物;同时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着人们的收入和职业,进而影响着人们体育方面的消费。如表1所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仅占17%,高中、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占8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2%,反映了本市广场体育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对体育、健身的重视性、参与性。
如表2所示,广场体育消费者职业分布较分散,其中教师、科技、医务人员占12%,公司职员占13%,学生占13%,企事业管理人员占14%,退休人员占17%。反映出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下,退休人员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加锻炼。
由于工作、学习、家务、气温等原因,城市广场练习者基本在早晨7—9点、傍晚19—21点来参加锻炼,傍晚人数明显多于早晨,这主要是上班族、学生、部分参与家务的退休人员只有傍晚才有时间参加锻炼。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据调查,2000—2009年,四川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4 956元增长到17 339元,增长率为2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 894元增长到13 839元,人均消费支出从4 856元增长至10 857元,恩格尔系数由41.5%降至40.5%[3]。按照联合国规定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 ~59%为温饱,40% ~49%为小康,20% ~39%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的标准。结合成都市近几年物价、房价上涨的因素,大部分居民还远远没有达到富裕的生活,健身房、高档体育消费场所离他们的生活还有很远,低消费的广场体育自然成为了他们的理想场所。从表3可知,广场体育消费者的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占18%、1 000~2 000元占32%、2 000~4 000元的占35%、4 000元以上的占16%,受收入影响,我市居民每年的体育消费整体水平较低。
表3 成都市广场体育消费者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情况
表4 成都市广场体育消费者消费结构
如表3所示,成都市广场体育消费者每年花费在体育消费上的金额多集中在500元以下,占70%,在消费支出最多的调查中,以“运动服、鞋、帽、健身器材”为主的实物性消费占到64%;以“参加锻炼、培训、购买体育彩票、户外休闲运动”为主的参与性消费占30%;以“体育比赛欣赏、体育图书报刊”为主的观赏性消费仅占14%,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市广大群众体育消费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推动消费者从事某种体育消费活动,以满足其对体育消费需要的意图、愿望及信念等。体育消费动机反映了体育消费者购买体育商品前的心理活动,主要解决“为什么要买”及“怎么消费”、“消费什么”等问题,它直接影响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4]。
表5 成都市广场体育消费的动机(多选)
由表5可知,成都市广场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呈现出多样化,但总体积极、健康,其中主要集中的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美减肥”,占79%;其次是“休闲娱乐,缓解压力”占37%;再次是“增加人际关系”,占24%。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医疗费用的上涨,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早已被广大都市人认可,但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却得到了令人担忧的结果,调查显示成都市广场体育消费者对花钱健身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78%的广场锻炼者认为“花钱进行体育消费值得”,22%认为“花钱参加体育活动不值”。另外,在对“是否愿意花钱进行体育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指导”调查中,有71%持肯定态度,29%持否定态度。通过前文分析可知,71%的肯定者中大部分人的参与性消费属于较低的水平,这与广场健身中许多锻炼者没有教练指导的现象相吻合。反之,参与性消费太低必然难以请到优秀的教练,其锻炼的科学性、安全性等均难以保证,这与调查中只有极个别属于正规指导员的事实相一致。
运动场地、设施作为体育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直接影响体育锻炼者的锻炼效果,开阔的场地、健全的设施、科学的宣传等是促使锻炼者积极参加广场体育消费的外部因素。从调查统计中得出广场锻炼者对“体育设施种类不齐全、场地设施不够理想”的占43%。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进行调查得知,21%的广场体育消费者还选择了学校作为体育活动主要场所,20%选择了收费较低的健身活动中心作为体育活动场所。
通过对四川省社体中心及社区相关部门的调查了解,对成都市各个辖区健身广场的管理基本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对教练上岗资格、收费标准、授课时间、安全措施等均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如高升桥少儿轮滑教学区时常会有机动车、自行车辆通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教练指导、销售健身产品缺乏定价标准;健身产品不开发票,售后无保障等……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将产生很多纠纷。
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是广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广场体育消费中体育指导员的发展一直缓慢。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规模、数量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人口比重不相适应,各等级之间比例不平衡,国家级体育指导员数量相对较少,李相如2002年的上述结论到今天仍然存在[5],通过对现场教练的调查发现,有近60%的锻炼者没有专门的教练指导,有指导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健身舞、拉丁舞、少儿轮滑、武术这几个项目上,而且这部分教练中大部份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没有专门的从业资格证书,对学员的指导难以得到科学的保障。
成都是我国典型的休闲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其丰富多彩的广场体育也从侧面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朝气与活力。调研发现:1)场地分布较均匀,消费项目相近,消费人数、种类与场地大小、成正比。2)消费者文化程度较高,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职业较分散;时间以傍晚、早晨为主。3)多为中低收入者,体育消费整体水平较低,其中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参与性、观赏性消费较低。4)消费动机积极、健康,但在广场体育中花钱消费的观念仍有明显的差异。5)场地设施不佳、管理缺失,健身指导员数量少、专业水平低,广场消费中存在安全、消费纠纷等隐患。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管理、规范市场,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对广场体育场地的布置、宣传、收费等制定相关规定、条款并认真执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2)对教练资格严格管理,保证教练、锻炼者的切身利益,避免消费纠纷。3)提高对广场硬件设备及管理员、指导员软件方面的投入,丰富广场体育的内容、提高广场体育的科学性、引导科学的消费观,扩大广场体育的参与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王晶.河南省城市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73-75..
[2]德尔 I.霍金斯,戴维L.马瑟斯博,罗杰J.贝斯特.消费者行为学[M].符国群,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3.
[3]代万雷.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影响因素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37):64-65.
[4]郝国臣.影响太原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7,23(3):69-71.
[5]李相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学,2002(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