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西安710077) 王霖冬 达 婷 罗建梅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为阴囊急症,青少年多见,常在睡眠中或剧烈运动时突发急性阴囊持续性疼痛,患者因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发生扭曲,导致睾丸急性血液循环障碍,早期引起睾丸缺血,晚期造成睾丸坏死。有文献报道,如发病6h内进行手术,睾丸可保留100%;6~12h手术,保留70%;12~24h手术,仅有20%可能存活;>24h手术,存活的可能性极小[1]。因此早期诊断睾丸扭转是治疗的关键。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快捷、可重复等优点,能较准确地判断睾丸扭转的程度及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力依据,应作为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方法。
1 临床资料 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睾丸扭转患者36例,年龄15~34岁,平均18.8岁,发病时间4h至7d,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阴囊剧烈疼痛,可向下腹部、股内侧或腰部放射,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时阴囊内容物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睾丸上抬呈横位,触痛较明显。
2 检查方法 使用GE-L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7.5MHz线阵探头检查,嘱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阴囊会阴部,左右侧对照扫查,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精索、睾丸、附睾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回声,然后运用彩色多普勒显像重点对比双侧精索、睾丸、附睾血流灌注情况。
36例睾丸扭转病例中,5例误诊为睾丸附睾炎。36例经手术复位或手术切除坏死睾丸证实,均为鞘膜内扭转,15例为睾丸完全扭转,21例为不完全性扭转,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手术复位成功26例,10例发病12h后扭转360度以上手术无1例获得睾丸存活。其中病程<12h18例,二维超声上表现为精索增粗,呈团状或螺旋状扭曲,结构清晰,睾丸和附睾的形态、大小和内部回声无明显变化或呈弥漫性稍高回声,CDFI显示精索、睾丸内血流信号稀疏呈斑点状分布,阻力指数增高;病程12h至2d11例,患侧精索回声明显增粗增强,结构紊乱,睾丸增大,轮廓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片状低回声,附睾弥漫肿大,CDFI显示精索、睾丸血流近消失或消失,阴囊壁血流信号增多(见图1~2)。病程7d后2例,睾丸缩小,回声减低,CDFI显示精索、睾丸血流消失。5例为睾丸、附睾肿大,回声减低,血流信号正常,被误诊为睾丸、附睾炎。
图1 睾丸扭转超声图 精索回声增粗增强,结构紊乱
图2 睾丸扭转超声图 睾丸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片状低回声,CDFI示睾丸内血流信号缺失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睾丸扭转时,精索内的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发生扭曲,导致睾丸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睾丸缺血或坏死。睾丸缺血在6h以内,手术复位60%~70%可以恢复,超过10h者通常发生不可逆性坏死;极少数患者可能自行复位,为间歇性扭转[2]。本病临床表现有急性剧烈疼痛、阴囊肿胀等,与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相似,常易误诊而延误手术时机,导致睾丸缺血坏死。睾丸扭转所致的睾丸缺血坏死不仅与扭转程度有关,还与扭转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睾丸扭转CDFI睾丸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是诊断睾丸扭转最可靠的指标[3]。
本组36例患者发现健侧精索、睾丸回声正常,内可见斑点状血流信号,患侧睾丸增大,内部回声略增强或不均匀,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同时均有精索增粗,呈团状或螺旋状扭曲,所以应用二维超声观察精索回声异常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重要指标,结合CDFI睾丸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对睾丸扭转可作出明确诊断。
睾丸扭转应注意与其他阴囊急症相鉴别:①急性睾丸附睾炎:声像图表现睾丸附睾弥漫性肿大,局部或弥漫性回声减低或回声不均匀,部份呈“肝硬化”样改变,血流信号丰富,频谱呈低阻型,结合病史能对二者进行鉴别。②睾丸附件扭转:患侧睾丸、附睾及精索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均未见明显异常;多在睾丸上极与附睾头之间探及一个类圆形结节,呈低至中等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为扭转的睾丸附件内无血流信号显示,结节周围的局部组织血流信号增多,预后良好,可保守治疗。 精索肿瘤:患侧睾丸、附睾回声正常,精索血流信号丰富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结合病史阴囊内无痛性包块可鉴别。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精索回声异常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重要指标[4,5],结合CDFI提供睾丸血流信息,能有效诊断或排除睾丸扭转。
[1] Smith R D.Testicular torsion:time is the enemy[J].Anz J Surg,2002,72(2):316-318.
[2]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7-189.
[3]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90-191.
[4] 肖迎聪.高频彩超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76-1677.
[5] 黄春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疾病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1999,28(7):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