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入微

2013-01-01 00:00:00
记者观察 2013年4期

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不是出口成章,说出许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达到很高。而是待人接物让人舒适,并且不卑不亢,保留自我的棱角又有接纳他人的圆润而活着。成熟的人不需要辩解。仅仅一个微笑就足够了。

就为人处事来说,

“羡慕”这样的情绪我原本不太喜欢。我认为这种不愿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却在心里暗想“要是能和某人一样就好了”的态度实在不可取。与其对长相美丽的人百般羡慕却莫可奈何,倒不如想想该用什么办法来改善自己的面孔,还比较实际。

——寿岳章子

@思想聚焦:

地下水污染不是消息,是噩耗!是民族存亡危机的严重劲爆!地下水是成千上万年自然形成的,被污染后基本不可清除;就算能清除,时间恐怕也要以地质年代计算。唉,地上糟蹋完了还不够,还要糟蹋地下;把村庄变成癌症村还不够,还要把国家变成癌症国。无论用什么语言都不足以形容这种罪过和对其担忧!

@丑鱼尼莫:

【台媒斥抗日剧:国难变娱乐国耻变笑话】请勿让国难变成娱乐,请勿让国耻变成笑话……不要把“国难”变成随意的“一次性消费”,如此恶搞只有让年轻人忘记过去的磨难,忘记前辈们的热血……当年轻人真正把历史剧当成武侠剧,把我们的耻辱当成过目即望的电影娱乐的时候,就是对历史磨难的背叛。

@识人术:

托尔斯泰曾一阵见血地说:“人们常常想用发现别人的缺点来表现自己,但他们用这种方式表明的只是他们的无能。”“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能给别人台阶自己Frqngk43rEcQgqPwOvZpYKpcYgYSU7qgS0fpzhDv83E=也有台阶,能给别人面子,自己越有面子。遮丑是美德,行善得善。

@朱德庸:

每个人都有话要说,但又不知道要说什么,知道自己要说什么的人说出来了也没有人聆听,就算有聆听的人也会听成另一个意思,然后每个人都坚持自己说的或听的才是正确的,这就是一个我们处的荒谬沟通世界。

李鸿章曾对《纽约时报》说:“中国有报纸,但遗憾的是编辑们不讲真话。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讲真话的全部、非真话不讲。中国的编辑对真话极其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真话。因此他们的发行量也不如你们。因不讲真话,我们的报纸也就无法承担—份伟大出版物为文明保驾护航的使命。”

上世纪30年代朱光潜先生曾说,社会问题不全是制度问题,大半是人心太坏。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于暖衣饱食、高官厚禄之外,有教高尚、纯洁的企求。人心净化,先求人生美化。今天看朱先生所言依然振聋发聩!美育缺失,人心的恶之花疯长,善恶不分竟无底线可言,悲哀。

中国缺三类人:

有魅力的官员,有思想的商人,懂市场的学者。

同时三类人富余:贪财好色的官员,急功近利的商人,弄虚作假的学者。——石述思

@一了:

不见不恋

不增不减

不垢不净

不得不失,

自净其意。

春来草青,

夏去山红。

随喜自在。

静好活着。

应作如是观,

不亦乐乎乎。

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沦你读什么,能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内心有些倚靠,日久产生沉稳的判断力。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环环相扣的历史,再也不要用激情、尖定国家及个人的命运;我还盼望年轻人能培养一个宽容、悲悯的胸怀。让孩子从幼年开始,喜欢上读书,也是如此。

——齐邦媛

在这个崇尚强权与金钱的社会里,的确有很多人迷失了信仰,丢掉了良心,放弃了廉耻,践踏了道德,专事见不得人的“潜规则”,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现在这样的人很吃香,在社会上往往顺风顺水,谋财得财,逐官升官,因此,被不少人羡慕着、效仿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堕落到如此的地步,真是值得国人深思啊!——郑强

@张小娴:你爱谁,谁就是你的王子。于芸芸众生之中,我们相遇相爱,路再难走,始终舍不得放开你。为什么只有你能够进驻我心,—直到底?爱若非我们为彼此戴上的漂亮的冠冕,又是什么々直到一天,我们都老了,齿摇发白,手牵着手蹒跚地走路,我们也还是对方的老王子,或者老公主。

永远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重点。

——米兰·昆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