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探析

2012-12-31 00:00:00侯卫红
经济师 2012年10期


  摘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够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把握企业发展方向,领会与贯彻领导层的正确决策,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全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与任务。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现状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企业 管理人员 经营理念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1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逐鹿中原,群雄割据,“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现象屡屡可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每个企业都渴求能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而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得到快速、全面的体现与执行。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企业虽然每天都在说自己需要人才,重视人才,尤其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对身边的人才视而不见,甚至遏制了人才的发展,给人力资源造成浪费。笔者在本文中拟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一、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意义
  企业管理人员是指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一般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和中级以上职称)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在企业各车间、科室担任一定职务的企业中坚力量。他们在企业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可以带领广大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同时还能够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活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新型机器设备的不断引进,一些管理人员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不是无法使用现代化机器设备,达不到高难度的技术要求,就是难以取得过去曾经是自己“铁哥们”的企业领导的信任和赏识,有时甚至还会因产品无法与外企竞争而受到白眼。曾几何时,过去一直是企业中的领军人物现在面临“边缘化”的风险。因此,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已成为现阶段刻不容缓的任务。
  “千耦其耘,有实其积。”要想破解“知识诅咒、技术枯竭”,就必须在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之需,一种生活习惯,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理念、文化、技术等各方面的素质,从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这正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意义所在。
  二、目前企业管理人员的现状与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机制不健全,奖罚不分明,知识与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主要分布在行政、生产、供销、财务、人力资源、物流、仓储等环节,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岗位职责、工作守则,有许多制度、条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优胜劣汰的“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竞争机制,不要说国有企业,就连一些民营企业,也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奖罚不明,缺乏切实有效的培养、培训、考核管理人员的制度,一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与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
  2.企业高层对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了身边的人才。一些企业领导总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国外的人才、省外的人才或者是外单位的人才奉若神明,对本企业的人才有些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才却视而不见。认为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指示、命令上传下达,提不出比自己的意见与决定更好的合理化建议。长此以往,本企业的人才自然会“失声”,大家都认为,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不说。人才的意义就淡漠了。许多管理人员都成了领导的“传话筒”,失去了管理人员的作用。
  3.人员配备不足,工作强度高,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领导交付的工作。一些企业为了精兵简政,大幅度减掉了管理岗位,某市一家大型机床厂,2000多名员工,党委宣传部只有一名部长,没有下属。既负责党委宣传工作,又得为厂行政宣传把关,更多的是要为厂长服务,忙得四肢朝天,每天都要累趴下了。这样一来,经常是顾头不顾脚,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自然会影响企业的形象与发展。
  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源渠道不一,有些是通过人才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实践经验不多,但是经过培训可以胜任工作;有些是老职工,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实践经验丰富,经过接受再教育也可以胜任工作;还有些是“关系”推荐来的,各项素质都比较差,虽然经过多年打磨都不能胜任。一些管理人员平时只是满足于做具体的传统的事务性工作,缺乏科学预见和主动参与意识;还有些人由于工作繁琐、枯燥或者因工作主动大胆会得罪人,因此产生推托、退缩或者埋怨情绪。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自身能力的发挥,甚至给工作带来损失。
  4.缺乏上升空间,提拔渠道不通畅。没有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机制,管理人员难以得到上升机会,前途无“量”,看不到可以上升与提拔的空间。同时,对大多数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与企业高层领导的工资待遇相差太多,期权对他们来说想都不敢想,只能拉车不能想坐车,“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自然会使一些中层管理人员产生消极心态,甚至导致人才流失。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大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造成企业人才青黄不接,许多关键岗位无人问鼎。
  5.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现有的管理干部究竟是应该重用提拔的人才,还是应该下岗的平庸之人,无法得到有效的鉴别。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凭借主管领导的好恶来主观评判。尽管许多企业每年或者过一个时期,都要对各级干部进行工作评议,但是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微乎其微。自然会形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尴尬局面。对人才培养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学习制度无法持之以恒。当今时代,是一个学习的时代,知识的时代,学习者智,学习者强。谁学习得好,谁就有本领,谁就会技高一筹受到大家的尊重。近年来,虽然许多企业都有学习教育培训制度,但是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大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下去。学习制度往往成了摆设,人才的后续教育跟不上,对打造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会产生影响。
  三、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相关对策
  无数事实证明,凡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的企业,都拥有一大批坚定的中坚力量。正如松下幸之助先生所言:“大火可以烧掉我的企业、我的厂房,但是只要我的人还在,一切都可以重来。”因此,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残酷的竞争中,将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打造成百年企业,就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拥有既有群众基础,又有政治素养,既懂科学技术,又能够在生产实践中身先士卒、带头攻关的管理人员。笔者认为,要切实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企业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一些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分工还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好事大家都抢,难事头痛事却辟之不及。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是职责不明确,责任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看似有好几个人负责,但是出了问题,没有一个出面主动承担责任。因此,一定要责任到人,责任到岗,逐一落实,人岗合一。
  2.企业高层领导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中层管理人员的重视,不能工作需要了才想起他们。要珍惜人才,重视人才,激励人才。马斯洛的需求论正说明人才是有着不同层次需求的,只有真正将管理人才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兄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主动为他们解决家事难事烦心事,该给的待遇一定要给,该落实的政策一定要落实。对各部门、各科室要配够、配足人员,爱护他们的身体,肯定他们的工作,不能总是鞭打快牛,拔苗助长。正如前文提到的某企业宣传部长几年功夫累得头晕眼花,经常请假休息,那样自然会误了人家的前程,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虽然是我国古代社会对赏识自己的恩人感恩与回报的一种人格写照,但是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正是由于“伯乐识马”,千里马才能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3.“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成为企业鼓励和选拔的制度,一以贯之地建立畅通的干部选拔通道。凡是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定要请下来,送出去,腾出位子来给人才使用;凡是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一定要让其在更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发挥光和热。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考察企业人才的业绩,深入群众调查了解中层管理干部的工作、思想、学习以及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及时向党委和企业高层领导汇报他们的相关业绩,提出选拔、选调的意见,从而使这些人才进入领导层的视线,并提上议事日程。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是这个道理。
  4.加大教育培训投入,让参加培训人员与中层管理干部能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今时代,是一个千船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不进则退,不学则败。人才的知识必须及时更新与补充,不学习同样也会被淘汰。因此,企业领导要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今天的投入是为了明天的发展,世界500强之所以能够始终把握全球经济大潮的脉搏,其原因之一是每年用在员工再教育上的费用是我们的几十倍、上百倍,竞争力自然就不言而喻了。企业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一次培训工作,认真研究每一阶段的培训任务、中心内容,对教师资质要认真考核,将已不能胜任现代化课程教授的教师予以淘汰。作为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都要将参加培训、学习当作是一次知识更新,掌握新技术的良好机会,不论是走出去学习,还是就在自己企业中学习,都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只有将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在每一次学习中取得成效。
  5.摸清家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企业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对人才的详细情况做到胸中有数,登记在册。尤其是在实行提前内退的企业,一定要让正在壮年时期的人才继续发挥余热,千万不可以直接就将他们送回家“冷藏”起来。可以成立各种协会,将各类人才组织进协会,不论是哪一家企业,只要是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都可以与协会联系,组织力量开展攻关。从而能够使各种人才情系社会,实现责任、余热、真情与大爱同行。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梦寐以求的夙愿。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己任,牢记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的道理,就一定会使自己的企业发扬光大,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莉.试论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经济师,2012(9)
  2.王早霞.省委中心组“六学六用”给力科学发展.山西日报,2012.8.22
  (责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