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发山西民间美术资源,弘扬山西民间美术文化,民间美术产业化是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争取政策倾斜,政府支持,培养民间美术后备人才,拓展民间美术市场才能使山西民间美术产业化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民间美术 产业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02-02
引言
民间美术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审美思维火花,它体现在地域的民风、习俗、传统和思维方式中,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审美力量,表现了人们审美经验中的无意识和潜意识,以及朴素无华的生命自觉意识{1}。山西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催生出许多绚丽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如:清徐的砖雕艺术、霍州、浮山的剪纸、平阳木板年画、沥金漆画、高平的刺绣及灵丘的窗花艺术等。民间美术其实是植根于百姓生活,并从百姓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结晶。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民间美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渐渐走向衰落,一些民间美术工艺甚至湮没。民间美术与产业的结合是现代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趋势。在二十世纪初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在今天,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发展民间艺术产业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大力支持。实际上,民间美术在今天是一个集合体,在艺术文化上来说,是一种崇高的意识形态;在市场经济层面来说,又是作为一种经济生产形态而存在。而民间美术作为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经济价值的商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如何使民间美术走出低谷、走向繁荣是一个值得民间美术工作者进行探索的问题。
一、山西民间美术发展现况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地下五百年看陕西,地上五百年看山西”,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可见一斑,这与山西在中国历史所处的地位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是汉唐和两宋,汉唐均定都于长安,与山西接壤,自古就有“秦晋之好”说法,所以山西自古文化艺术就比较发达,而北宋定都于开封,也与晋南相邻,宋代繁荣的文化对民间美术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在明清时代,由于晋商的崛起,伴随着晋商文化的扩展,山西民间美术也走向了全国,并融汇国内民间艺术之精华,将山西民间美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砖雕为例,在山西历史上,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经济富裕后的晋商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作为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就是剪纸,剪纸是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广为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山西霍县,民间剪纸除作为窗花年节张贴外,尚有口印(裹肚领牌)、胯兜,绣鞋、绣鞋底,绣花枕头等多种,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民国初年,观堆村有一位老大娘,以此为职业,专门剪卖各种人物、鸟兽、花草、虫鱼以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等图案,祝愿美满幸福的生活。出自她手的太子耍莲、喜鹊登梅、凤凰戏牡丹、刘海戏金蟾等更是当时紧俏商品。80年代,李曹村韩秀珍老大娘的剪纸,线条粗犷,表现细腻,义务为群众剪纸,蜚声城东一带,县文化馆、电视台曾为她举办了“韩秀珍剪纸作品专题展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植根于广大农村的民间美术出现了没落的趋势,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作为怀有民间艺术绝技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年轻一代对学习民间绝技大都没有兴趣,缺乏传承是民间美术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再一个重要因素是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已不能满足现代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很多作品已经过时,失掉了时代的标签,缺乏新的创新特质,被社会遗弃也是在所难免。所以“与时俱进”也是民间美术发展所必须的。以砖雕为例,在经历了几百年辉煌后,砖雕艺术走向没落,一是砖雕产品目前并无多大市场,二是国家土地政策不允许烧砖用土,三是年轻人不愿意学习雕砖技艺。砖雕艺术正濒临失传危机。而其它民间美术诸如剪纸、刺绣、窗花等也最多在一些旅游胜地、街头小贩中出现,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中居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因此,山西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状况是非常严峻的。
二、山西民间美术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缺乏政策的倾斜和政府的支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与文化相关的一些经济增长点进行了大力扶持。但目前的形势是各省市地区,主要重视那些能快速增加经济效益的项目,如申请各个非物质文化保护区、筹建各个生态主题公园、对现有的著名古迹进行包装,这些项目往往能带动当地旅游市场,增加政府收入。但对带有明显精神和艺术标签的民间美术,政府往往不置可否,缺乏足够的重视,政策上也得不到倾斜,资金也不到位。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与民间美术更注重带给老百姓的是一种精神享受,缺乏显著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民间美术的创新与传承没有很好的结合,使之没有在失掉民间美术“魂”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文明相结合而迸发出新的活力。比如,《花木兰》这一在我国流传很久的故事被美国好莱坞搬上银幕,产生了惊人的票房,这也让国人意识到民间美术不仅可以怡情,更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民间美术的人才“断档”现象严重。民间美术的传承在过去几百年来都是靠“口传心授,子承父业,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一些民间艺术可能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对民间美术来说,传承是第一位的,发展是第二位的,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发展。对民间美术的强烈爱好和责任感是年轻一代传承老一辈精湛技艺的保证。目前大多数年轻一代对民间美术缺乏兴趣,一方面与从事民间美术难以带来丰厚的利润有关,另一方面与年轻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有关。要想使民间美术重新焕发活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具有创造性的年轻一代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3.民间美术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脱轨。目前我国处在一个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时代,任何产品畅销与否,任何经济产业能否立足,不决定于任何人,而只决定于市场。民间美术产业要想重新崛起,必须依托于市场,尊重市场规律,真正创造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激发人们的购买力。对于一个投资于民间美术市场的公司,只有创造出经济效益才能生存下去。目前在山西民间美术市场上,以民间美术产业开发作为依托的公司还非常少,经营规模也不大,一些公司主要将精力放到与旅游开发相关的产业中或做民间美术的高端开发,造成民间美术在整个社会影响力很小。而另一些个人或企业将民间美术原生态的作品直接搬出去,缺乏现代科技的附加价值,造成民间美术作品价格偏低,利润微薄,最后只流向了部分旅游市场和街头小巷,缺乏产品的覆盖面和品牌价值,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低利润、产品重复、质量低劣的恶性循环中去,这与民间美术璀璨的艺术价值严重不符,造成民间美术资源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品牌优势、文化优势、技艺优势将逐渐消失。
三、山西民间美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支持是山西民间美术产业化最重要的保障。可喜的是十二五以来,中央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到鼓励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已成趋势,所以借助政策支持和企业资本介入是民间美术重新焕发生机的保障。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民间美术资源保护的力度,完善民间美术资源保护及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民间美术产业结构调整,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对本省民间美术资源的调研,优先发展一批影响力大、有市场前景和合作前景的资源项目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在政策上进一步给予倾斜,打造出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民间美术品牌,以点带面。{2}另外,也可以借鉴有此方面先进经验的省市政策,如陕西省在对“农民画乡”基地户县的打造上就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现在户县的农民画展规模影响很大,形成很多专业的画室,每年的成交额上千万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形成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山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可以以当地政府牵头,对一些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合,搭台唱戏,扩大对外宣传,提高民间美术产品的知名度。
2.加大民间美术后备人才的培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山西民间美术产业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的努力。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民间美术传承人断代和人才匮乏的问题。当前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由于年龄、社会环境等因素已不能担负起大规模培养民间美术后备人才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就成为普及民间美术,培养民间美术从业人员最好的场所,尤其在一些艺术院校或有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大学,一些在民间美术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是民间美术人才培养的引导者和师资力量的保障,也只有从事民间美术人员的增多,才能将更多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精湛技艺推向社会。如一些高校推出的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高校与社会、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市场、科技相脱节的状况。明确艺术设计是一种社会生产力,艺术设计同社会与市场联系紧密,艺术设计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符合市场规律。{3}这种培养模式完全适应当代民间美术后备人才的需要,值得推广。
3.积极拓展民间美术市场。产品的销售离不开市场,市场决定产品的模式和质量。民间美术产业化最终要到市场上进行检阅。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山西民间美术市场与之并不匹配,目前山西民间美术产品多集中于旅游区及个别农贸市场,产品的销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要拓展民间美术市场,首先要知道现在市场最受欢迎的民间美术产品是哪一类,根据市场需要,结合美术作品特色,赋予民间美术文化内涵,加上现代科技创新创造出让广大民众乐于接受的带有现代时尚品味的民间美术产品。所以民间美术产品的创新是民间美术产业化的前提,也是开拓民间美术市场的基石。另一方面,拓展民间美术市场应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网络宣传自己的产品,或借助专业广告公司,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位和包装,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风格,将地方特色和商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证明,任何产品只要市场需要,就能促进上游研发链的高度发展。只有扩大了民间美术市场,产品有了利润,从事民间美术的相关企业才更有信心进行投资,从业人员也更有激情投入到研发,这样民间美术资源才能充分得到发展,民间产业化才能真正走向壮大,民间美术才能重新迸发出生机。
注释:
{1}赵娟.民间美术与文化产业刍议.新闻爱好者.2011.(09):106-1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