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赣南 振兴发展 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96-02
今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必将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老区红色文化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兑现党的承诺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老区发展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治国安邦的重大问题。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20世纪3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赣南等地区创建的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在革命年代,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仅赣南苏区,18个县、市、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有13个苏区全红县;当时仅有240万苏区人口中,参加红军的有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参战的有60余万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859人,赣南人就有6万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三名赣南籍战士倒下。全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0.82万人,占江西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16。一个地区,为革命作出这么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全中国是罕见的。可以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各种原因,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群众的生活水平还赶不上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发展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不协调。同时,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种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革命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这一段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的辉煌历史和铸就的苏区精神,以及遍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各地的众多革命遗迹,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财富,是今天人们了解历史、学习先辈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课堂。
没有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农村的小康,也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在新世纪、新阶段,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尽快富裕起来,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胡总书记对老区工作重要指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光荣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