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退市机制的法律模式

2012-12-31 00:00:00衷唯平
经济师 2012年10期


  摘要:2009年10月30日中国正式推出创业板,两年以来创业板企业为我国高成长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缺乏科学完善退市机制的市场必定不能实现其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我国创业板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其退市标准和配套机制难免存在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无论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还是英国的AIM市场,退市机制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作用都早已显现,尽快制定和推出我国创业板的退出机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 退市机制 法律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058-03
  2009年10月30日,在经过多年酝酿和准备,历经无数次的调试和试运行,在深圳证券市场,中国创业板终于正式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家庭。截至2011年12月已经有300家公司上市,创业板市场在一年的时间里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创业板企业高增长的表面繁荣之下却难以掩饰其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2011年半年报显示创业板公司并没有全部实现高速增长,甚至最为严重的几家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下跌接近80%,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创业板退市机制的广泛关注。
  一、创业板无退市机制下的弊端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日前正式回应市场退市方案过于宽松的质疑,首次承认创业板退市困难,表示“上市公司的退市不仅涉及职工和债权人事项,也涉及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关系到不特定的、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利益关系要复杂得多。推出退市机制将触动庞大的利益群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出现的两个信号,显示退市制度可能遭遇激烈抵抗。没有退市机制,一些上市公司就可以无成本的欺诈投资者,直接后果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信用缺失和政府公信力下降,证券市场的根本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整顿。
  创业板上市两年仍然不推退市机制,黑幕资金与非法利益越来越多,将来退市的阻力也就越大,因此,投资者无不希望创业板退市制度能够尽可能完善一些,而且伴随着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有关制度,以及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制度也都能够尽快出台。否则,创业板退市制度又将如主板一样,公众投资者成为退市制度的最大受害者。一些所谓的市场人士和学者以为中小企业、中小投资者请命的姿态,以各种理由反对退市机制,其实在为某些创业板企业寻找华丽的借口外衣,说什么创业板大多属于成长性公司,今天的业绩下滑不能说明该公司的成长性就丧失了,从而导致监管机构不能及时出台退市标准和实施细则,结果就是公众投资者成为退市制度的最大受害者,越是糟糕的壳越有人捧。创业板尤其如此,因为创业板上市时间不长、规模小,与主板上市公司比,发行价格远远高于其股票本身价值,发行市盈率一般都在70倍以上,创业板已成为市盈率最高的板块。
  二、当前我国创业板退市机制探析
  1.退市原因探析。各国市场的退市原因一般都集中在公司经营状况、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状况等方面,但是由于受各国社会环境和历史沿革的影响,在标准制定及实际行的价值取向和严格程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股价、流动性、市值、信息披露、财务造假和公司治理方面都设定了较上市更为严格的退市规定,因此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不满足市场对公司的监管要求例如股价、流动性、市值等等。这或许和美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管和强烈市场监管意识不无关系。因此在美国,在严格监管背景下造假等违规倾向较弱,退市往往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在英国证券市场,除了以上的典型指标外,反向接管和在主板上市也是创业板公司退市的另外几大原因。这标志着英国市场已经形成了创业板公司的转板机制,使市场上的公司更加符合创业板的基本要求,合格公司可以进入主板交易。在我国香港市场,经营业绩不达标以及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是创业板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标志着监管部门对创业板公司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创业板企业直接退市存在的法律难题。2009年4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积极推进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创业板退市机制”,但迄今未见举措。看来,深交所无法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关键不在深交所本身。没有退出机制的市场,直接的后果就是扭曲了定价机制,购买者定价时,自动排除了创业板退市所造成的折价效应。将尽快推出创业板的退市机制,现在没有具体时间表。从诞生之日起便被证券业界评价为“先天不良”的创业板,随着中报、年报披露结束、诸多问题如,高市盈率和解禁潮等隐忧逐渐暴露出来。结合实际和法律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从立法的层面来看,在我国现行的证券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对证券发行和上市的法律条文比较多、条款比较细,实际操作性较强,但是关于退市的相关条文则很少,操作性不强;第二,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都不希望退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一旦公司面临退市风险,交易所往往碍于情面推迟退市时间,使得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的企业继续在证券市场挂牌。不过,这对原来大多为国企上市的主板更为常见,对目前的创业板公司来说这种情况就不是很多了;第三,退市问题涉及面较广,因此是一个涉及社会稳定的问题,所以在发展市场退市的同时,应完善相关的中小投资者权利保护的法律问题,可考虑将退市企业的资产予以拍卖来补偿中小投资者因退市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第四,在退市方面有很多相应实现机制还不够完善。
  3.退市程序不当对投资者权益可能造成的损害。所谓退市,就是指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丧失了交易和融资的资格。其对上市公司股东合法权益的影响是因情形而异的。实质上,退市之于投资者的影响就是使其由上市公司股东转变为非上市公司股东。不同的情形下,投资者身份的这种转变并不必然意味着其权益的受损,更多的则是其作为上市公司股东应当承担的责任。 换言之,就退市本身而言,更重要的是遵守证券市场的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证券市场只是一个融通资本的平台,通过上市审核制度把质地优良的企业引入证券市场,当企业的经营业绩无法满足上市要求,或因其交易量等原因已经不再适合在市场上继续交易时,必须事先有一套明确的规则使其可以退出资本市场。退市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市场投资风险的警示,持有退市公司的股票,就应当承担该公司因退市而带来的损失。退市制度具体包括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退市标准是一种事先存在的标准,其功能在于决定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继续上市交易,也就是是否让上市公司退市的评判标准。而退市决策如何形成以及退市如何执行则是退市程序的内涵所在。
  一般来说完整的退市程序应包括三个阶段:退市前阶段;退市中阶段;退市后阶段。所谓退市前阶段,主要是交易所发现上市公司不符合持续上市条件准备决定对其退市的阶段,其中关于投资者保护的问题有很多,诸如前文提到的宏观上和微观上因素;退市中阶段,主要包括退市决策过程和退市执行过程;退市后阶段主要是关于余股处理问题,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退市前阶段和退市后阶段都是退市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更多的是从实体制度方面对投资者利益进行考虑,主要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在这些制度既定的情况下,一旦上市公司进入退市中阶段,则主要是程序的问题。本文聚焦于我国创业板直接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关注退市决策和退市执行这一过程,故主要研究退市中阶段的程序问题。
  三、我国现行创业板退市制度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设计比主板和中小板更为严格,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市场对于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担忧主要表现在退市标准、退市程序及退市配套机制等方面,这些问题既反映了某些创业板退市机制条款的不明确,也反映了在运行中创业板存在的诸多问题。
  1.退市标准缺乏完整性和健全性。当前制定的创业板退市机制中的条款不能完整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其退市指标主要是从可操作性和市场认同的角度来设计的。例如,创业板退市标准之一的连续亏损指标,就存在不够完整的情况,这一指标对正常收益和非正常收益没有进行区分,给上市公司留下了操纵非正常收益以规避退市风险的缺口。这一现象在主板市场具有普遍性,而创业板市场在退市标准制定时显然应当注意这种情况。退市标准的健全性是指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指标的互补性,既要考虑存量指标,也要考虑流量指标;既要反映当前市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又要反映上市公司持续的经营状况变化。当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对于退市标准的规定很明显的缺乏反映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治理规范性等方面的动态标准。
  2.退市程序不够简明。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设立借鉴了主板的退市模式,采取了一系列的预警机制,例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终止上市等,同时还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了相应宽限期,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这些条款可能会导致创业板退市制度设计中的快速退市原则无法顺利实现。如果这些上市公司利用某些缓冲机制进行反复操作,就会背离创业板退市制度中“直接退市”的设计初衷,因此必须要对相应的条款进行明确的制度化设计,避免上市公司进行规避退市风险的交叉操作,进而造成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3.退市制度的配套机制不完善。直接退市和快速退市不会影响投资信心及创业板市场的稳定性,但是如果配套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补偿机制,就会给上市企业虚假发行和虚假披露提供便利,这样会严重影响创业板市场的稳定,损害投资者利益。此外,当前的创业板市场如果立即实行快速退市,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由于所持股票及其衍生品的价格骤跌,而带来的致命危害。当上述情况发生时,投资者对于如何进行司法援助,以及援助的目标及程序等,目前法律尚未明确的规定,这种司法救济制度的缺失给投资者带来了经济上的风险,一旦相关损害的发生就会使投资者由于无对应的法律条款规定陷入不利状况,给中小投资者带来致命危害,并威胁到创业板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四、完善我国创业板退出机制的法律建议
  1.大力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对创业板退市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通过设立一些具体的数量化指标,应该建立完善的可执行的予以量化的退市标准,同时要明确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各方的职责,并在上市公司进入退市环节时能够明确各方的责任和各自的义务,使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其次,简化退市程序是适应我国创业板市场遵循的“快速退市”原则而采取的措施,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利用各项宽限期条款进行交叉操作,规避退市风险的情形,创业板退市的标准应当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增加直接终止上市情形,扩大直接退市的适用范围;明确暂停上市及恢复上市的条件和标准;对上市公司实行重大资产重组与首次发行审核等同的条件,取消资产重组的政策倾斜,推动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对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实行先退市后破产等机制,简化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的程序,保持退市机制的顺立推进,从而推动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实施。
  2.加强完善退市企业的市场监管。创业板退市制度的监管是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退市环节是创业板企业面临的最终环节,因此上市企业面临很高的风险,这就需要强化对面临退市企业的监管,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创业板市场的和谐稳定。创业板退市企业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对其财务指标、资产负债和持续经营状况的监管,要通过监管及时发现退市公司在退市期间中的风险,并责令其限期改正,以保证退市企业可以顺利完成退市,保证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各自的利益。同时,要加强退市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对退市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重大事项进行公开,使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退市企业的风险,并做好上市公司退市的心理准备,从而保证创业板市场稳定。
  3.完善投资者保护组织参与退市程序。当下应当建立类似证券商协会(NASD)的做法,专门保护、代表投资者利益的机构是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措施。比较海外成熟创业板市场不难发现,设立专门的投资者保护组织已经成为投资者保护发展的一个趋势。投资者保护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代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参与退市程序;二是组织投资者联合维权,共同诉讼;三是受理投资者的投诉与举报,并出面协调中小股东与上市公司关系,对于投资者举报的重大违法违规线索,提请并督促证监部门立案调查;四是投资者教育与专业培训。具体到我国创业板退市程序中,第一,我国实行直接退市制度,上市公司的股票从创业板退市后不再像主板那样要求必须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创业板公司直接退市后如符合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条件,可自愿委托主办券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出申请,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一个达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退市公司股票申不申请进入该系统中继续进行交易的决策程序,目前没有任何层面上的规制。投资者能否参与这个决策过程以及参与效果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影响着投资者权益状况。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在退市后遭受巨大的损失,主要就是源于股份转让流动性的丧失。第二,如前文所述,我国应该完善退市处罚救济制度,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退市处罚听证制度及相关的诉讼制度。对于听证制度,公司是否申请听证的决策以及对听证结果的态度,这些决策过程投资者能否参与以及实际参与效果能否得到保证,都直接与投资者权益攸关。另外,申请主体的范围的设置对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也十分重要。对于与退市相关的诉讼制度,学界有着广泛的讨论,几乎一致地主张建立股东集团诉讼制度。不管建立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其启动者范围的设定都至关重要。投资者对诉讼制度需要的本质,就是因为其对退市责任分配的不满。所以,投资者拥有启动诉讼的权利是其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基础。以上问题的提出,都涉及到投资者参与退市程序以及实际参与效果问题,目前看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增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话语权,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找到投资者保护组织参与退市程序的路径,赋予其诉讼主体资格。投资者保护组织的参与,无疑将会大大降低监管部门或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蔺汉杰.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市机制探讨.湖北社会科学,2011(2)
  2.李渝.建立完善的创业板退市机制对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可行性研究.2011
  3.杜煊君.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上海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