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体育建设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作用

2012-12-31 00:00:00徐连福田锋
经济师 2012年10期


  摘要:和谐社区的特征决定了社区体育是其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和谐理念的宗旨,对推动科学、全面和谐社区的形成和实现人们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谐理念 体育建设 和谐社区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050-03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承载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体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社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活在城市社区的居民更加重视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能否提供完善的功能和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已成为衡量城市和谐度的重要标准。发展城市社区体育成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必然要求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共同发展,社区体育是人们实现享受和发展需求的重要载体,市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展社区体育是增强社区居民体质,建设健康城市,发展新兴产业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体育是和谐理念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不断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个性的自由发展,进而使每个人的能力全面提高。它既是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又是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充满着人性的关怀,给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重要启示:必须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基本发展方向,不断深化和丰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与根本目标。
  和谐思想的理论体系,既包括人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也包括社会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协调有机统一。体育既是人的整体素质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又对增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而社区体育更是社会体育普及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和谐社区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社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体育作为一种具备个体和集体特征的活动,在促进个体自身协调发展、推动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以及营造和谐的氛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人际和谐和文化和谐三个方面。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心理高度紧张,造成人们的精神压力不断加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适度释放压力,将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从而引起某些社会矛盾。通过参加健身活动,身体的不同器官都能得到相应锻炼及适量刺激,产生愉悦感,加上体育锻炼时的周边轻松舒适的氛围,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将不在加剧,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和释放,减轻了不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促进社会和谐。
  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是指我们在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和睦融洽或协调得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由于健身活动时的组织结构形式不同于正式组织的严谨结构形式,社区体育的组织相对自由、氛围非常轻松,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彼此平等相待,情感交流非常融洽。因此,人们在活动时很容易沟通、合作、交流,对改善家庭关系、同事同志关系、邻居关系、朋友同学关系都有重要作用。好的体育活动必须有严密的秩序规则和共同遵守的文明礼貌要求,体育一直被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发展全民健身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中的重要指标。休闲健身活动因其健康快乐、养性修身、活泼向上的性质特征,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市民修养水平,也对现代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心理和谐到人际和谐,再到文化和谐,在三个不同的发展层面和发展阶段上,从个体发展到整体发展,都为建设和谐社区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社区体育发展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
  1.社区体育发展促进人类个体自我身心健康发展。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愈加迅速,人类的健康状况愈发让人担忧不已,一方面是高节奏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压力,导致各种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疾病不断产生;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愈发懒惰,“动”的几率愈来愈少,现代文明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对人自身的关爱,而对人自身关爱的最基本点就是对人自身全面健康的关爱。我国目前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正是为了建立这种人本主义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正是促进人的自身和谐——身心俱佳的生命体,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都基于个体人自身身心健康的和谐。换言之,个体自我的身心和谐是一切和谐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良好的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体育锻炼最直接的效果是促进居民的身心康健。而且,体育锻炼不仅让人们切实获得了身心健康的实惠,也让人们走到了一起,互相认识,增进了感情,进而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等良好的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促进健康,健康就是和谐;体育增进交流,交流推动和谐。
  2.社区体育发展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和社区归属感。和谐社会的理念中基点就是立足于人的健康和谐发展,逐步实现全社会、全方位的健康和谐发展。要实现社区和谐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居民之间必须有良好的沟通渠道与交流的平台。缺乏沟通与交流,人就会变得冷淡、疏远。梁漱溟先生从伦理本位的角度认为“举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务使情益亲、其义益重。全社会的人不期而展转互相联结起来,无意中形成一种组织。”以伦理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组织是家庭化的“情益亲、其义益重”的团结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和谐社区的重要表现就是邻里乡亲之间彼此友好相处,家庭和睦团结,社区就如同一个大家庭,社区居民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而社区体育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沟通、融合的平台,而且是一个庞大的、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其他活动不能替代的平台。社区体育可以在社区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动员力和感召力,它把居民们聚集在了一起,满足居民社会交往的心理需要,为居民彼此的相识与交流、沟通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融洽社区关系。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现代化、市场化发展和在这种背景里形成的人际关系日趋远离和陌生化倾向的背景下,群体性、娱乐性、健身性和生活化等特点的社区体育可以把社区居民联系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快乐运动,营造一种健康祥和的氛围,彼此沟通交流,产生凝聚社会团结和强化集体意识的效能,成为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推动器,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3.社区体育发展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是指一定区域的社区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社区精神、公众制度、行为准则、文化环境、道德规范、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等,其中,共同趋向的价值观是社区文化的核心所在。社区文化是根据一定的形态而存在,这种形态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还可以是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具体而言,社区文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行为文化也被称为行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生活、学习、娱乐、人际交往、活动、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文化。社区文化通常而言就是指这一系列相关的社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从根本上能反映出这个社区的社区道德、精神风貌、人际关系准则等文化特征,它就像社区的手,动态地描绘出社区的理想、社区的精神等。如广场音乐会、广场舞会、重大节日文艺汇演、广场趣味家庭运动会、各种小型比赛、冬季长跑等等,体育活动在这里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主要组成部分。而社区的文化精神是整个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社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是社区成员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都属于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
  著名人类学家、人类学功能学派大师马凌诺斯基指出:文化的意义就在其功能。在社区文化形成与和发展过程中,体育所发挥的文化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可能最初的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是非常简单的,可能只是为了让社区的居民成员娱乐、消遣,但随着活动的持续进展,他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提高了思想认识,将体育活动不断融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进而使体育活动与和谐社区构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至此体育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体育可不仅仅是健身,在更高层面上它架起了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使社区大家庭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了,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加强了,从而超越了体育固有的健身功能。这样,体育就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培育了众多的社区志愿者。体育让社区充满了亲情、友情,社区文化不断发展,社区精神文明更加健康融洽。所以,社区体育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
  三、社区体育发展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1.体育的教育功能和精神价值对社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一再明确地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体育运动本身蕴含着对人的生存发展具有影响和启迪作用的极具价值的意识和思想作风,被称之为体育精神。其价值在于:培养人们愉悦坚定的生活态度、不断强大的身心适应能力、不断进步的个性发展能力、责任感强的个人行为规范,荣誉、信心、拼搏、竞争的团队合作精神,信念,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体育精神就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健康人生就是追求人自身的肌体健壮健美、精神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尽可能地激发人的潜能,争取精神世界的自由健康发展的心理状态。承载执著追求的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奋斗不止、勇攀高峰的精神,表现为勇敢、坚韧、意志力,改变个人的心态从而影响命运。这正是当前高节奏、高压生活状态下,缓解人们内心压力、焦虑等由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这种精神超越了体育运动的本体层面,内化为一种信念,成就了人类的追求。
  体育是一种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因为它代表着体育精神,是一种“神圣休战”,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精神,为我们所向往;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社区中发展民众体育,是在实践中落实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为体育精神让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合作更广泛。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继续教育与文化发展理事会”就提出了“Sport for all”的口号,旨在帮助全体公民,不论年龄、性别、职业与贫富,认识和理解体育的价值,促使人们终身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将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世人所接受。据此,发展社区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必可不少的,它将产生更深远、广泛的作用。
  2.社区体育发展促进社区稳定。发挥出社区体育多样化的特点,充分采用各种体育项目、健身锻炼内容、多样的手段方法。目前我国社区体育还在起步阶段,达不到根据不同社区成员的需求不同,发挥一切可以利用的机构人员、场地设施资源,使社区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认识体育对发展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促进全社会重视建设社区体育。社区的安定团结,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社区可以把和谐社会构建的意识形态通过社区体育对本区人员进行教育,通过社区体育平台进行和谐社会构建,促进社区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标准,使社区成员之间增多了情感沟通,有了更多共同语言,加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提高社区凝聚力,从而使社区成员从自觉到自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促使他们积极地、自觉地投身于社区大家庭建设,建立社区规范。社区体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更多的社区群众自觉地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来,通过体育锻炼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团结。社区是社区体育的主体,社区群众是社区体育的主角,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就是改善社区环境、丰富社区生活、陶冶市民情操、提高市民素质,发展社区经济促进社区繁荣稳定。社区体育工作就是最有效的途径。
  3.社区体育发展促进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社区体育是以体育健身运动为基本手段,针对社区群众自身锻炼需求,进行的健、美、乐为目标的社会文化体育现象。它是全面贯彻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与体育的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社区体育如果让体育文化不断延续,离不开对社区成员的培育;社区文化的更新发展,也依赖于社区成员在运用和掌握体育项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体育文化和创新能力。由此可知,社区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活力就是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不仅能使社区文化延续,而且促进其更新发展。
  4.社区体育对和谐社区建设具有持续推动作用。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对于子女影响和传承体育精神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科学发展的基石,永远不可忽视。社区体育这个大舞台,可将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举办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社区和学校联合开办体育讲座,让家庭体育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中去,从而促进家庭、社区和学校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大社会体育文化氛围,多方位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环境建设。虽然社区会因文化的背景、生活的方式和地域风俗不同,社区体育文化可能会有所差异,但社区体育可以通过广泛而蓬勃发展的体育手段,进行着体育与社区文化整合和交流,社区特色的体育文化促进社区文化环境的形成和社区体育文化积极延续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和社区体育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和共同的目的指向性。体育的多元价值,决定了社区体育的普及发展是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必然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0
  3.王兵.我国竞技体育队伍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学因素及其走向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23-26
  4.欧洲理事会.欧洲全民健身宪章.1975
  (责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