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工程,努力将面广量大的人力资源,培养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队伍。两年来,共为18285名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对16060名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评审各类专业技术中、高级职称近1500人,有力促进了全区“人力”向“人才”的飞跃。
创新实用的人才培训方式,为“人力”向“人才”飞跃提供良好机制。首先,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鼓励和支持各行各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举办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树立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发挥其榜样的高端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技能人才,激励广大劳动者学习楷模,争当楷模。其次,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本区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建好康乃馨、惠德隆、华丰机械、井神盐业等4个技能含量高、具有示范导向性、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鉴定基地。与此同时,进一步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职教中心、华丰职校建成数控车床、电子电工、纺织等专业水平相对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再次,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努力强化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增强其搞好职工继续教育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企业职工接受培训的权利,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
创新灵活的技能鉴定体系,为“人力”向“人才”飞跃提供优质平台。一是初级技能鉴定。我们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符合市场需要,企业认可,更能真实、客观反映技能人才水平的评价新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实行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企业生产实际为基础,现代新技术为拓展,体现个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模式上,采用过程化鉴定和结果性鉴定相结合,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评价机制。二是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积极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选择康乃馨、惠德隆2家企业进行评价方式改革试点,通过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等方式,重点评价企业职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技术难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对试点企业中技术复杂、操作性强的职业,其一线技师的考评,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和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考评要素和内容,按照能力考核与业绩评定相结合、以业绩评定为主的方法,实施考核鉴定。对在技能岗位上工作并掌握高超技能、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可破格参加高级技师的考评。为鼓励企业人才申报相关职称,我们先后主动到企业宣传讲解职称申报的相关政策,发放各种宣传资料,接受企业对人才的政策咨询等,为企业提供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
创新合理的人才激励计划,为“人力”向“人才”飞跃提供坚实保障。第一,实施高技能人才资助计划。积极建立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扶持机制,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加高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职业技术含量等,每年确定面向社会培训的职业(工种),对参加高技能培训鉴定合格者,给予一次性补贴。在建华管桩、双环齿轮等企业加大技师培养力度,对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并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通过奖金等形式给予奖励。第二,对高技能人才进行荣誉奖励。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以及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精品工程项目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等高技能带头人职衔,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领军人才。
责任编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