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2-12-31 00:00:00李艳青
考试周刊 2012年21期


  摘 要: 本文对学生的提问意义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训练学生提问的措施,包括,为学生提问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训练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学生提问能力 培养措施
  
  一、学生提问的意义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学习生物课时的有效提问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同小异,均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来培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一样的内容,思考同样的问题,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缺乏对事物质疑的精神品质,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前提是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学生的个性。其次,学生从意识问题到表达问题需要具有不迷信书本,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最后,学生一旦敢于自我提问,必定会对自己的观点深思熟虑,会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去评价别人的观点、思想,这就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二)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提问一般分两类:一个是对教材、习题、教师的授课等学习对象的提问,另外一个是对学习过程的提问。对学习对象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看问题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能够透过表象看知识本质的学习能力。对学习过程的提问,能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才能更加有效等普通学生不能解决的学习核心问题,产生自己需要去学习的动机,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的高层次境界。
  (三)能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能推动自身社会性的发展。通过提问的行为,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自我的能力。在提问过程中,能够给同学和教师留下印象,提高自身在班级中的影响力。在问题的解决中,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班级整体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相互交流的过程还能够增强班级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措施
  (一)为学生提问创造良好的环境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动力。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会对问题进行探究。在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1)运用新奇的事件;(2)运用逸事趣闻等来增加学习内容中的个人形象感、情绪性;(3)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将陌生的事物类比到熟悉的事物。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学生听到这个故事,议论纷纷,产生不同的答案,产生很强的好奇心。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自由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提供心理自由,为学生提问解压。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给予其肯定,欢迎上课时对知识点及问题解法的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他们说错,为学生提问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
  1.从阅读课本中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预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课本,在阅读时标出自己有疑问或者看不懂的地方,以备上课时提出,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质疑的机会。
  2.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生物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与生物知识密切相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细心体会,就能有许多问题提出。例如:为什么树叶多数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树叶又会变黄?为什么我们要食用含碘的食盐?为什么婴儿要多晒太阳?为什么水果、蔬菜要放到冰箱里保鲜?为什么有些蔬菜大棚内悬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并且在白天也开灯?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大腿肌肉酸胀乏力?为什么将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香蕉很快就成熟了?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服用兴奋剂?为什么在饲养牲畜或家禽时要将一部分个体进行阉割?为什么抗生素类药物无法治愈流行性感冒?吃催熟的水果是否会引起儿童性早熟?转基因大豆油,你敢吃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会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生物知识,会乐于提出并解决问题。
  3.从生物实验中提出问题。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的分组实验,分析提出问题。例如: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在演示时我们强调用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和0.3克/毫升的蔗糖溶液做实验,此时,老师在演示的时候可以加重语气说出“紫色”和“0.3克/毫升蔗糖溶液”这两个词,学生就自然会留意到老师的语气变化,不由得会想:为什么老师会强调这两个条件的呢?为什么要用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不行吗?为什么浓度必须是0.3克/毫升,能否改变这个浓度呢?不用紫色的洋葱表皮行吗?此时老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探索、去实验,得出问题的结论,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4.从解题过程中提出问题。
  考试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日常学习中,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解答练习上面。在解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哪些是题目的关键字眼?题目中哪些条件是已知的?隐藏着什么条件?用什么知识和原理解决这个问题?解题时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答案是否唯一?解题后可以反思,这道题目考查的是什么内容?以后遇到这种题目该如何入手?这些都需要先由教师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模仿,从解题中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三)训练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做法
  很多学生心中有疑问,却不知道如何问,所以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
  1.运用假设的思想。
  假设思想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生物课本上很多的结论是假设出相关的结论后,通过严格证明获得。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假设的思想,使得生物问题更加多样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实质性的帮助。
  例如: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花,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处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观测第二年秋天野菊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怎么样呢?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是怎么样呢?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是怎么样呢?
  2.运用比较的思想。
  比较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的地方,是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有效手段。比较思想是常用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比较思想,能够找出生物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差别,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利用比较思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生物课本中可以对以下的概念进行比较:磷脂双分子层和双层膜,染色质、染色体与染色单体,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细胞内液和细胞液,原生质层、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等等。
  3.运用想象,鼓励学生提问。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这一形象思维手段,在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想象,思维就是一潭死水;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然有源源不断的问题需要提出。例如:请想象克隆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请想象能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功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对生物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课堂并不是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不能为了问而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长期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路海东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5-56.
  [2]喻伯军.从小亲近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4-151.
  [3]薛剑刚.论学生自我提问能力及培养.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3):78-82.
  [4]张孔义,西方阅读教学中有关自我提问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