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加强学科之间整合性;增强实用性,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作者通过教学反思,学习新的经验,得出新的教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反思 教学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并结合校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身为一线教师,感触最深,深深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为了今后更加行之有效地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现将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把学生的个人学习转化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由被动地听老师讲变成主动地学、在做中学。
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尤为高涨,让他们找到了“小老师”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准备中理解了知识,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在展示中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我在上学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方法很好,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做中学,使他们增强兴趣,提高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使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有趣而高效。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其一,各组中的学困生表面上是动起来了,但是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小组的讨论中去,并没有真正弄明白所要展示的内容。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基础太差,不能有效地参与小组,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动脑筋,想办法。
我就给各组的小组长谈,要以最简单的问题,最易于理解的、最浅层次的知识去带动他们的学习,让他们从最简单的开始,让他们展示最简单的环节,逐渐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慢慢体会成功,从而逐步使他们融入到团队中。即便是这样,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带动不起来,还需要各位同仁想办法。
其二,班里的部分优秀生感到有时课堂节奏慢,有时学生讲题讲得不够透彻,不够拓宽,然后老师再补充、再强调,感到费时费力。针对此种状况,我们不得不考虑这部分优秀生的拔高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培养了一部分做题的小能手,使展示环节变得高效。当然,我们还需要精心设计自学指导题,注意问题的层次设计,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又要照顾到优秀生,尤其要精心设计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精心设计拔高性的问题,真正使小组讨论有效。
三、梳理反思,深化问题。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学生间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和调节。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揭示知识间的联系。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四、学习新的经验,提升物理成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凭着朴实、踏实、扎实,依靠实干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辉煌;从当堂完成作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形成;从“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新的教育观念的提出,这一切无不体现求实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觉得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理论学习这个首要环节,迈好第一步。我们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理论怎么联系实际,连什么经验都不太清楚明白,你怎么去学习?受条件所限,我们不能身临其境去耳闻目睹地学习,但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把经验材料网上下载,然后打印成册,发给每一位教师,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深入了解,并身体力行地在教学中思考、琢磨、实践。
(二)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措施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操之过急,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这些方法和制度可以逐渐地加强,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经验和班级情况联系起来,权衡利弊,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注重实际效果,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三)学经验要甘于奉献,不怕吃苦。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你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你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你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你的细心和奉献。
(四)学经验不能怕失败。如果你的学生从没有自己学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也就是说还没有养成自己先学的习惯,那你在开始学习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你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甚至在开始的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里,学生的总成绩会下降,但这是正常的。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