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创新教学团队的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硬件条件的创造与配备、创新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确保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关键词:电子 课程体系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48-02
高职生不是技术的复制载体,而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而对高职生也要提倡创新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定把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而产生创新成果。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矛盾: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品位的人;另一方面各个高职院校却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只管技术“复制”与“粘贴”,片面追求就业率这种短视教育,而忽视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结合基于能力本位,提升职业竞争力的“产品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的构建
1.1 确立能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岗位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江苏苏南地区电子产业、行业与区域企业的需求,明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电子整机制造行业,通过深入电子整机制造企业进行调查,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清晰各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即职业标准。所确立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电子产品组装工艺、电路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应用单片机与EDA工具开发、设计制作简单电子产品,具有一般电子整机产品的生产、管理、测试、维护、技术服务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工艺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支持、技术开发、电子产品营销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区域行业岗位需求,设立两个专业方向:检测技术与应用方向培养从事电子产品检测、调试、检验、维修、简单电子产品开发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字音视频方向培养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营销和售后服务以及从事简单音像工程的设计组建、施工及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构建“产品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具体方法是:将主要产品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每一学期针对该类产品的装调修能力进行项目化、学做合一的培养。随着产品复杂程度的递增,相应实训项目课程也从基础项目、模块化项目向综合实训项目递进;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将从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向综合技能递进;学生经历校内实训基地学练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做合一、校外实训基地工学交替、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不断递进的职业能力训练过程,获得良好的岗位综合能力。同时选定的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关联性,因此实训项目课程前后、项目之间在递进的同时保持关联,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掌握与灵活应用。学生经过这种模式的培养与训练,在适应岗位基本需求的同时,将获得职业竞争力的提升。
1.3 构建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三层次能力递进模块化课程组成,以数字音视频方向为例,公共能力课程模块主要由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数学、应用语文、英语、人文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和职业素养(如人际交往、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信息技术应用等),岗位基本能力课程模块主要由《模拟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单片机技术与项目训练》《EDA技术与项目训练》《彩电调测与维修》等项目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识图、分析、制作与调试等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与创新灵感,从而获得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岗位工作所必须的岗位基本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和破除创新神秘感感,主要以有源音箱、机器人、功放、彩电等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模块主要由《数字视听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便携式数码产品调测与维修》等课程组成,通过学生学习现代电子整机产品原理、结构、调测、维修,而培养学生获得从基本电子电路到复杂现代电子产品的建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主要以激光视盘播放机、常用便携式数码产品等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
2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2.2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
首先,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创新教育(参观、听报告和讲座),学生可以加入各种创新小组活动(电子协会、手机协会、机器人开发科技小组),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兴趣,激发创新潜能,在课内项目的授课过程中,增加职业能力拓展、创新训练项目等科目,对所有学生进行普遍的创新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对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通过选拔、培训,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如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电子类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产品制作大赛、全国高职技能竞赛和校园电子项目设计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为培养出创新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参加创新比赛,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出适当的奖励,将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中取得的成绩或比赛成绩折合成适当的选修课学时、学分。再次,对于在创新活动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鼓励他们申请创新专利,参与以教师为主开发的创新项目,使学生在专业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2.3 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的建设
从专业教师中挑选一批专业技术扎实、责任心强,追求电子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教师,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2.4 创新能力培养硬件条件的创造与配备
学校除了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实训室和电子技能竞赛集训室外,还把实验室微型化在学生的口袋里,随身携带,比如教师开发的单片机开发板和FPGA实验板,学生如果在可能没有完成的项目或者有兴趣开发产品,就可以装在口袋里带走,只要有电脑,随身随地研发,既提高了实验板的利用效率,又给学生创设了创新需要的硬件平台,使学生在更优化的环境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5 创新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通过编制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测试纲要、项目化课程考核方案中设置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安排每届学生第4学期进行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测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比赛、毕业生跟踪调查等评价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的、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
3 实践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院成功构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成了二门省级精品课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顺利通过国家示范专业建设验收,并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还多次喜获国家、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还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其中二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