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刘天华先生是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演奏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几乎接触了各种主要的中西乐器和音乐理论,更是精通二胡、琵琶等中国名族乐器的演奏。他所创作的二胡十大名曲更是对当今二胡演奏技法以及二胡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针对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其中两首二胡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刘天华 轮指 滑音 情绪 运弓 音色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52-01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国乐一代宗师。他创作了《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闲居吟》(1928)以及《独弦操》(又名《忧心曲》,1932)等二胡曲。特别是他创造的《病中吟》,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懑心情。《月夜》(1918)、《空山鸟语》(1918年创作,1928年完稿)《良宵》(又名《除夜小唱》,1928)、《光明行》(1931)等音乐表达了作者队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刘天华在教学之余还不断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的理论知认,汲取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技巧,同时还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从而使二胡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曲一《月夜》
刘天华先生在1918年8月创作曲目《月夜》,属于作者的早期作品。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表现了“树影婆娑,月光如水”的诗情,情景交融的乐曲,描写了江南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所感受到的泌人心脾的愉悦之情,全曲极富浪漫色彩。刘天华在常州中学任课期间,他组织及指挥的学生丝竹合奏、军乐队已经有了一定名望。暑假期间,他在老家江阴度假,一个晴朗的夏夜,心情舒畅,情怀万种,有感而发,《月夜》这首曲子便是他在月夜下有感而作并于1924年定稿完成。
乐曲分析:
《月夜》全曲共分为三个小段,由慢板、慢板、快板组成。采用了展衍技法,遥望天际,又是那么空旷深远,不可思议,皓月当空的意境的同时隐含有丝丝的惆怅,一唱三叹。整首乐曲自舒缓宁静始,终了又复归深远宁静。
乐曲的第一段(第1~32小节),采用了慢板乐段,描绘了美丽、幽静的江南夏夜景,在演奏风格和手法上,带有浓郁的水乡韵味。
乐曲的第二段(第33~50小节),它较第一段更慢、更深,是作者在皎洁的夜色中,渴望能超脱于现实生活,使心灵得到暂时的慰藉。我们从乐曲的第二段中可以清楚地体验到作者心中矛盾和徘徊,在音区上,从中音区到明亮的高音区,又回到了浑厚的低音区,在揉弦手法上,平直音与揉弦音间的序替运用,从柔和到激动,最后归于平静,乐曲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了各种对比手法充分体现了作者这种思想感情。
乐曲的第三段(第51~68小节),采用了松轻愉快的快速乐段。作者在这一段中心情轻松愉悦,没有一丝伤感,特别是在外弦和内弦上分别用了四次二指的同指大滑音(第56~62小节),使乐曲的愉快的嬉戏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乐曲仍然在主旋律的音型交替中平静地结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民间音乐根基。
刘天华十大名曲中的左手技法在《月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在演奏时,要将这些技法充分完美的融合到乐曲的旋律之中,上、下大滑音要准稳润圆,强而不噪,弱而不飘,以奏出乐曲优雅、悠闲和潇洒的风格。
曲二《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学习并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其中指法、弓法、旋律、节拍,尽善尽美,其胞兄刘半农先生曾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的题词来形容这首乐曲的美妙意境,《空山鸟语》这篇乐曲不愧为之二十世纪的经典珍品。乐曲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盎然的优美意境,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乐曲运用专业创作技巧,在民间演奏手法的基础上,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这是一首极其丰富想象的作品,其旋律乐观向上,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之间,流淌在涧谷间,优美抒情,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情。
乐曲分析: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从不同的侧面,对乐曲的标题意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乐曲的前15小结是引子,自由的八分之二拍子,引子冉冉而起,人们仿佛走进了深山幽谷,无人侵扰的清静世界。身披彩衣的不知名鸟儿尽情高歌,一阵子喧闹,一阵子寂静,此起彼伏,静中似闻鸟鸣,声中更显山中静。
从第16小节开始是乐曲的第一乐段,慢慢起音逐渐加快,第31节到32节之间有一个气口,用以分句,第二句音量可稍强,语气层次上也可提高一层。第48小节起进入乐曲的第二乐段,从48小节到52小节再到56小节,音量由弱到渐强再到强奏,直到63小节前呼后应,内弦演奏,音量减弱。第86小节到90小节节奏加快,乐曲表现的轻巧短促,直至91小节上用一个大上滑音模拟鸟鸣完美地结束了这个乐段。
乐曲的第三乐段从第92小节开始,全段用分弓演奏,演奏时左手用指肚触弦,同音换指,轮流从弦上滚过,换指时把位要随之移动,左换指右手运弓默契配合,同音均匀,这一段要反复一次,慢起渐快,反复后不慢起,并要加速,为进入第四段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123小节起进入乐曲的第四乐段,在演奏时,每拍之间垫一个空弦音,第142小节以后进入最后一个乐段,演奏要灵巧逼真,不拘泥于谱面上的音符,左手的滑音动作要敏捷,右手的运弓要短促,模拟鸟鸣声逼真贴切,节奏自由。
乐曲的尾声以小快板的速度另起,并渐强,随后渐慢,渐弱,以深远的意境来结束全曲。
这首乐曲用到一个重要的技巧,即同音换指—— 轮指,二胡的轮指和琵琶的轮指不同,琵琶轮指往往无定数,同一音在不同指上重复多少次,乐谱上不作规定;二胡上轮指是有定数的,就像钢琴上同音换指奏法。轮指用断奏,产生颗粒性,还比较容易,用连奏,一弓三音,连续十几小节不间歇,难度就大了。换指要求准确、快捷,保证落在同度上,换弓要灵活、适时,防止产生多余的空弦音—— 这是一般演奏者感到最不易达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寒阳.二胡中级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0,10.
[2]赵寒阳.二胡高级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