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对如何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特色,适应用人单位对高职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课教学 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44-01
专业理论课是高职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特色,适应用人单位对高职专业人才的要求,有待我们不断探讨和实践,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我体会到以下方面内容。
1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入校之初对自己所学专业是陌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各阶段教学的深入,尤其是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之后,他们对专业目标逐渐有所了解,日益关心自己的专业,渴望学习专业知识。但由于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具有较大的反差,如实践性强、公式繁杂、经验系数、条件约束、规范条文等;叙述性的内容多、论证和原理的逻辑性不及基础课那么“严密”。简单的空洞的说教只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兴趣下降,甚至视学习为包袱。针对这种状况,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研究、专题讨论,取得了共识,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各门课、各章节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出详细的参观教学、模型与挂图,幻灯及投影的使用计划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不正常现象,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1.2 建立各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库
如典型建筑物实例、新技术、新工艺图片资料,根据教学进程分阶段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3 组织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开展如建筑绘画、工程字训练、举行阅读专业资料、写学习体会、小论文竞赛、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讲座。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长期保持,同时开阔了视野,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好和要求,效果是明显的。
2 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的原则
学校教学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系统是由许多部分组成,体现这一系统的便是教学计划。教学的优化首先是教学计划的优化,我们以学院教学大纲为指导,对各专业班级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使各课时数分配更具有针对性和客观性,课程设置反映时代要求,如根据现场信息反馈合并了一些公共内容,增添了建筑装饰、钢筋混凝土排架与框架、建筑绘画、房屋修缮等选修课。
系统整体优化原则要求专业课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整体概念。就专业理论教学而言,由于教学内容分阶段分课程进行,对一门课本身也分解为篇章节等部分讲解,在例题讲解、布置作业甚至课程设计题中,教师为了统一答案,讲解、批改方便总习惯于提供充分的统一的条件参数,各章节作业题也不连续,这样学生思维往往局限于本课程本章节中,不注意相互间的联系。如建筑结构课构件计算中从材料等级、荷载、计算简图、构件截面内力都直接给定,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十分明显,实践证明,当毕业设计需要他们自己确定计算程序和参数时便束手无策。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我们组织了有关教师汇编了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方案图,从制图课至各门专业课围绕这套图纸拟定相应的思考题、作业题及课程设计(大型作业)题,分阶段提供必需的图纸及资料,待学生学完各课程之后,其作业及课程设计之和便形成该栋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水电、施工技术与组织、施工预算等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这样强化整体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反思先行作业的优劣,而且学会了各门课程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3 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是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这些内在的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指表现在外部的活动能力,包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担任建筑施工企业内外业技术员、施工现场施工员工作,所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专业理论教学应重视这种人才目标的特殊性,注意能力培养。
3.1 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应突出高职教学特色,重在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有些公式、理论不必作严密的论证,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时间,多启发引导,多留些问题供课后思考。习题课的教学应重在提高计算技能、教会学生思维方式、分析作业中错误的原因。专业课中某些内容采用“讨论式”方式会更有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争论比较,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总之应注意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精神。
3.2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是有限的,是最基本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各学科、各门课程,甚至每一门课前后内容之间对问题分析的方法总有很多类似之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课中的基本构件一般是按照:截面应力状态、平衡方程(基本公式)、适用条件的程序进行分析,教师应注意前后呼应,引导学生模拟前一内容的处理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3.3 强化“实用”训练
高职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并在第一线起骨干作用,更应强调专业针对性,强化“实用”训练。
(1)教学内容必须联系实际,着重于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专业课教师应收集一手与所教授课程有关的工程案例,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案例分析。近年来,我们对某些重要的课程设计采用单独考核评定成绩也是为了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但单独记分不应拘泥于形式上,应积极做好激发、引导和组织工作。
(2)注重基本技能训练。高职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技术员类的工作。如识图与图面表达技能、单独依靠制图课中训练是不够的,需要在专业课中进行不间断地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中应多示范且注意其规范性,同时在平时练习及作业中注意训练。再如查阅资料、手册及标准设计、运用国家规范等方面均可让学生在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中训练,以熟能生巧。
(3)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应有机地结合。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脱离的现象是存在的。教师应当明确哪些内容理论在前,哪些实习在前,注意相互结合。在指导实习中,教师不光是学生的管理者、操作示范者或答疑者,而应把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结合起来,注意用理论分析实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实习中存在的不规范或者是错误的方法),做到手脑并用,这样才能达到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结构[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建,蒙昌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