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枣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2012-12-31 00:00:00韩雁
科技资讯 2012年32期

摘 要:针对交城枣树病虫害防治进入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以通过各种防治手段来阻止病虫害的蔓延,从而提升枣林的质量,达到丰产的目的。

关键词:交城 枣树 防治 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18-01

近年来,我县特别加大了对经济林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枣树的培育繁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交城的骏枣不仅是山西的四大名枣之一,而且也是国内著名的骏枣基地,枣林面积约3.5万亩,年产骏枣达3000余万斤,成为我县农产品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农民创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 交城红枣产业基本情况

交城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林业大县。交城骏枣是枣树中的优良品种,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享有“枣中之王”盛名。其特点是枣果个头大、皮薄、肉厚、核小。

2 交城枣树常见的病虫害

由于枣林面积的逐步加大,枣树所面临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也是影响枣树产量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县枣树的虫害主要有:枣粘虫、枣步曲、食芽象甲、桃小食心虫四种,病害主要有枣锈病和炭疽病。

2.1 病害

(1)枣锈病:通常是指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在枣树叶片的发病初期,会在叶背散生出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成为黄褐色,并会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当叶片病斑表皮破裂时,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危害严重时,8-9月份会导致全树落叶,长势衰弱,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

(2)炭疽病:主要危害枣果,也危害叶片。在花期就可能侵染,果实接近成熟和采收时才开始发病,病果的味苦且不能食用。病叶染病后多为黄绿色脱落,有的呈黑色焦枯状悬挂在枣吊上。果实染病后,果肩部开始慢慢变成淡黄色,并逐渐出现水渍状圆形凹陷斑点,病斑扩展后呈红褐色,使果实早落,果核变黑。一般7月份至采收前均能发病,多发于降雨早、阴雨绵绵、树势弱等条件,干旱年份发病较轻或不发。

2.2 虫害

(1)枣步曲:又称枣尺蠖、弓腰虫,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枣步曲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并且吐丝缠绕,阻碍树叶伸展,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与此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一般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在枣芽萌动时,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

(2)枣粘虫又叫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芽蛾,是以幼虫吐丝缠缀枣芽、叶、花和果实进行危害的一种小型鳞翅目害虫。在山西一般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枣树主干、主枝基部的粗皮裂缝树洞中及根际表土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到枣芽,第二代幼虫主要会危害枣花花蕾和幼果,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到枣叶和着色枣果。成虫白天潜伏在枣树叶背或树下作物杂草中,到了黎明和傍晚活动,雌雄性引诱能力极强,对黑光灯趋性强,但趋化性较差。

(3)枣桃小食心虫子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是世界性害虫。以枣、苹果、梨、山楂等果树受害最重。此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吐丝做扁圆形茧(冬茧)而越冬。翌年6月气温上升到20℃左右,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在土块、石块、草根下吐丝做纺锤形茧(夏茧)而化蛹,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虫没有趋光性、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效果很好。成虫多将卵产在枣叶背面和果实上,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7月份和8~9月份大量蛀果进行危害。

3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枣树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县枣树管护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受自然环境中诸多因子的制约,稍一松懈,就会影响全局,导致枣树减产,严重的会导致树体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综合防治”是今后枣树防虫的方向。“综合防治”是一种控制害虫个体数量的防治体系。就是在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与害虫数量动态关系上有机地利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害虫数量保持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综合防治除了要利用天敌来消灭一部分害虫外,就是通过检疫,提前防范,阻止害虫的进一步蔓延。同时采用物理方法,比如:下设毒盆,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可设置黑光灯,高压灭虫器等。

除此之外,当枣树的病虫害蔓延比较严重时,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合理使用农药,化学药剂是大面积防治病虫害的高效办法。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根据害虫生活特性,适时使用农药是高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3.1 适时喷药

当枣吊长到10 cm左右时,小树虫口密度达到40头左右,大树60头左右,被害叶片达20%,一般要在5月中旬使用50%氯丹800~1000倍液加0.5亿~1亿孢子/mL苏云金杆菌防治枣尺蠖,效果为90%,枣镰翅小卷蛾85%,同时对枣飞象也可兼治;还可以用2.5%的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2万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到了6月可用3000倍敌杀死防治蜂喙象,效果为88%。桃小食心虫的卵率达1%~5%时防治效果会最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可使用50%杀虫脒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也可用50%西维因800倍液,还可兼治枣镰翅小卷蛾第2代幼虫。还可以用性诱剂预测桃小成虫发生过程可直接消灭它,并可起引诱,迷向作用,令其失去交尾产卵的机会,从而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当日平均气温持续达到25℃以上时,茧虫孵化。此时也可以用35%的亚安磷1000倍液或40%的增效氧化乐果800倍液,防治效果会达到80%,在其休眠期可用10~15倍柴油乳剂,防治效果也会很好。

3.2 地面防治

就是及时处理土壤,加强地面防治。3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我们通常在枣尺蠖成虫和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前,在地面喷洒50%的西维因粉剂。一般每株100~150g,消灭出土害虫。5月中下旬我们会利用枣飞象的假死性,在地面喷洒50%的西维因粉剂,将害虫震落树下,使其中毒死亡。

3.3 涂毒环

涂毒环就是利用枣飞象的成虫和枣尺蠖雌蛾无翅靠爬行上树的特点,在3月下旬和5月上旬在树干基部1m处涂毒环,使其中毒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4 激素诱杀

(1)性诱剂诱杀:就是要用每诱芯性激素500mg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来防治桃小食心虫、枣镰翅小卷蛾,效果可以提高30%以上。

(2)抗脱皮激素:用灭幼脲2号1000倍液抗脱皮激素防治枣尺蠖,效果达100%。用药后,会使害虫体内的肌质破坏,并使幼虫在脱皮变态过程中因形不成新皮面死亡。

(3)绝育法:利用放射性光线处理害虫,使其达到绝育。利用激素(如保幼激素)处理成虫,使其杂交不育。迷向扰乱害虫的生理机能,使其失去繁殖机会或能力。

综上所述,我县枣树的病虫害防治对枣树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对我县枣树病虫的防治要以“综合防治”为主,并结合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化学药剂和人为防治等措施一齐使用,以达到提高红枣数量和质量,从而实现枣林丰产,发挥其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