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2-12-31 00:00:00夏光兰
科技资讯 2012年32期

摘 要: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引入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强化高校学生管理的管理理念,本文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入手,从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理念、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重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等方面探索符合高校发展目标的学生工作精细化模式,从而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 学生工作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019-02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先在日本企业中产生,随后发展完善于欧美国家,是当今世界管理领域的主流思想。在我国,高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从而高校学生工作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它既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学风状况的形成,又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打造学生工作管理,引入“精心、精细、精品”的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宋朝的朱熹说:“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求更好,而精密细致即为精细。

1.1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它将常规管理引向了更深的层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规范管理,它注重管理过程的细节。精细化管理强调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品的成绩,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细化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现代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包含定位精确、精益求精、目标细化、考核细化四个方面,“定位精确”是指对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定位准确,对每个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规范清晰、有机衔接。“精益求精”是指对待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做到尽善尽美。“目标细化”是要求每一级管理者都应制定具体目标,对各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人。“考核细化”是指考核做到准确的定量,及时实施,奖惩兑现。

1.2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

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指以学生为本,坚持“做精、做细、做实”的原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以精心的态度、精确的把握、精致的过程,进行细心的教育、细心的辅导、细心的服务,真正把工作做具体、做扎实、做出成效。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主要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精”,即学生工作重点要突出。学生工作开展是在切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每个时期工作的重点,掌握每一时期学生工作的方向,从而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是“细”,即健全学生工作的覆盖环节,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第三是“化”,即学生工作制度化,学生工作需要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在管理实施中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大宣传和学习将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2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国内的很多优秀学校,在管理都注重细节。但多数高校在学生工作中仍有诸多缺失,一般主要存在以下4种情况:(1)认为学生只是管理对象,把学生工作变成了单纯的行政管理。(2)片面追求稳定,工作不按程序办理,以不出问题和少出问题为原则。(3)对学生工作放任自流,不理解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规范不足。(4)学生工作缺乏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2.1 精细化管理是建构合理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校三大职能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研究和探讨如何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成效,是高校建构合理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的需要。

2.2 精细化管理是建设以精、细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的需要

现代大学的精细化管理已经不是单纯的管理方式的改变,大学文化建设的细化与延伸才是其实质。高校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内涵,及它所特有的注重细节、鼓励创新、以人为本的特点,在员工中会慢慢形成一种关注管理细节、强调人性化的工作作风,这将会与其他大学文化一样发挥着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的作用。

2.3 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大学生特点的需要

新时期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后出生的,他们的特点是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他们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但个性张扬,依赖性强而独立性差,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这一特点要求我们管理中,要把工作做精做细,既体现人文关怀,又不能简单粗暴。

3 高校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3.1 在教职员工中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高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广大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学校各职能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校内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在学生精细化管理中的角色和位置,树立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理念,树立只有将学生管理做精细,才能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做到主动出击,全员育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努力当好学生的引导员、服务员与管理员。尤其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思想动态的把脉人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员;同时,要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使对学生的教育形式更加活泼,效果更加显著。

3.2 完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制定完善各项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保障,从学生角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手册》、《课堂、晚自习考勤制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优秀班级考核办法》、《优秀团支部考核办法》等,从管理一线人员角度,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办法》、《辅导员(班主任)例会制度》、《辅导员值班制度》等。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做到“严格管理规章和工作程序,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管理有章可循。各班级也应从学习、纪律、宿舍卫生、文明礼貌、品德修养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

3.3 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1)精心的管理态度。“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就是质量”,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对待学生工作要有精心的态度,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必须考虑到,应经常深入学生课堂,了解学生学习、上课情况,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心谈心,既要让学生感到温暖,又要体现出一个师长的关爱,不忽视微小的管理漏洞,经常查找制度上、方法上的缺陷,做事公平公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工作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如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和引导,尤其需要细致、到位。

(2)精细的科学管理手段。辅导员和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可利用人人网、贴吧、QQ、飞信、微博、微信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正确引导,拉近与学生交流的距离。开设“院长信箱”、“书记信箱”、“辅导员(班主任)信箱”、“学生会信箱”,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同时,建立学生管理系统,将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在校期间奖惩情况、学生的贷款情况、党建信息、学习成绩以及各项检查评比结果等建立电子档案并及时更新,使其比纸质档案能够更加方便快捷查询、帮助老师随时掌握学生动态。

(3)精品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精品的活动为依托,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将学生榜样的发挥、品德的教育以活动的形式展现,以年级为单位,将精品的活动资料汇编成册,同时经常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研讨,观摩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李强.关于地方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

[2]赵长勇.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实施策略[J].科技教育创新,2008.

[3]孙丽君,徐建国.谈学生管理中的精细化操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9.

[4]孟彦乔.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实效[J].科技信息职教与成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