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动向

2012-12-31 00:00:00
财经 2012年9期


  房产税扩围悬疑
   迄今,上海、重庆两地实行房产税试点改革已一年有余。近期,财政部所作的两地试点经验总结,已递交国务院。接下来房产税改革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有可能先落户湖南、湖北的部分城市,但向全国推开还遥遥无期。
   经过各方长久的种种猜度,2010年9月底,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明确表态,拟先在部分城市对部分个人拥有的住房进行试点,恢复征收房产税,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到全国。
   2011年1月27日,上海和重庆作为中国首批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相继宣布从1月28日起正式启动改革试点。当月,重庆便有首笔个人住房房产税申报入库,税款6154.83元。
   不过,而后两地房产税改革的动向就变得颇为神秘,相关消息鲜见报端。
   在今年1月18日举行的重庆市财税工作会议上,重庆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率先开展房产税试点,率先实现了制度突破,是对全国税制改革的方向性探索。通过科学设计办法,试点至今,底气十足,富有成效。去年征收房产税9400余套、近1亿元,应税率达99.1%,并通过土地调控、财税调控、金融调控、市场调节等手段,有效管控了建设、投资、土地供给的总体规模,平衡了市场供求,引导了理性消费,使主城房价涨幅始终保持在全国35个重点监测城市最低水平。
   而在上海,2011年全市应缴纳个人住房房产税的住房接近2万套。
   一年只有几亿元的个人住房房产税收入,与去年接近9万亿元的税收总收入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对于房产税改革收入过低的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房产税改革最重要的是先搭建制度框架,收入并非当务之急。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制度理顺之后房产税的创收能力自然会体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地方的主体税种。
   另一种则认为,即使将来全部个人住房均缴纳房产税,房产税也难以成为主体税种或替代土地出让金,因为它本身属于小税种。
   财税部门此前表示,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一是有利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二是有利于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对于沪渝两地改革在这两方面取得的进展,各方也莫衷一是,由于收入偏低,这两方面的目标目前似乎无从谈起。
   在上海、重庆推出试点方案之前,财政部相关人士曾透露,房产税改革一旦开始试点,很快就会推向全国,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但从目前情况看,似乎有违财政部的初衷。
   对此有学者认为,如果只有上海、重庆两地试点房产税改革而无全国跟进,或从试点到全国跟进的时间拖得过长,两市的试点区域便会形成税收高地。在税收竞争的因素作用下,这不仅可能对试点区域的投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会招致试点区域房产税纳税人的强烈抵触情绪,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其结果不堪设想。
   那么接下来房产税改革将何去何从?今年“两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答记者问时表示,财政部将会同上海市政府和重庆市政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进房产税改革的方案,适当扩大试点范围,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3月18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谢旭人表示,今年将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税收改革方案。同日,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将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日前表示,中国将在上海、重庆两市试点的基础上,适时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但下一步试点的城市仍未确定。不过近来有消息称,接下来的房产税改革试点将落在湖南和湖北部分地市,相关地市已经做好准备。日前又有广州、深圳进行房产税试点的消息传出。
   据《财经》记者了解,改革落户两湖,是考虑到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的“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两型”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也与房产税改革的部分目标吻合。
   另外,国税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2009年还举办过湖北、湖南“两型社会”房地产评税业务培训班。培训的重点内容是湖北、湖南两省进行物业税试点改革,而物业税的改革是通过税收杠杆达到“两型社会”目标重要的政策手段。
   接近财政部的知情人士透露,正是由于此前的基础,财政部正考虑适时将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大至湖南、湖北,且速度不会太慢。但届时是参照沪、渝的试点方案还是另起炉灶,目前并不确定。
   如果说有区别,则有可能是按照房产评估值征税,这也更符合房产税作为财产税的定位。目前,上海重庆是以房产交易价作为计税依据。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目前推行房产税的最大障碍在于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在技术层面根本不存在硬障碍。接下来的房产税改革不管如何优化,都要延续对房主“保底”的住房面积免征。
   另一位知情人士则对《财经》表示,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而房产税改革属于民众最为敏感的增税范畴,因此不太可能在“十八大”之前有大动作。
   (本刊记者 郑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