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四度”

2012-12-31 00:00:00周琼
科技资讯 2012年27期


  摘要:对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还需从新闻宣传工作的“四度”对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进行评价,而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对新闻宣传“四度”工作的有效把握。
  关键词:新闻宣传 舆论引导 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16-01
  新闻宣传的本质是引导受众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是有效提高新闻传播对受众的思想影响。作为广大的受众,能否准确的接纳新闻信息对自身的影响,还取决信息传播的加强和引导。必须积极的开展舆论引导,以科学、合理的宣传形式进行典型人物事件的传播,充分引领受众的主流意识和思想文化,从而促使新闻事业的良好发展。
  1 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问题
  1.1 全球化传播与国际话语权
  随着目前局势的不利影响,作为传播体系在国际上的立足,我国必须对话语权有所掌握,能够在国际上主动、有益的对自己的声音进行扩大,从而良好地树立国家和中国媒体的整体形象。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对自身的信息主权进行保护,进而有效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1.2 跨媒体传播与传播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促使了新闻个性化、多媒体化的有效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不断发展中的新媒介,要能够充分的应用到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当中,逐渐与大众相靠近,有力促使新闻工作的宣传效果。
  1.3 多样化思想与一元指导思想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革,我国社会也要经历一定的转变,人们在思想活动的开展当中,不断的促使着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性的有效增强,使得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中国媒体,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要能够通过新闻宣传来达到应求的效果,并且能够立于人民的立场和思考,对各种社会的思潮进行引领。
  1.4 商业化竞争与新闻价值的失真
  社会的发展不断促使新闻事业的迅速成长,但由于商业化带来的更多不良因素使媒体的应用成为了一种牟取“暴利”的工具,这对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以及威信力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在一些恶性循环的不良环境下,新闻本身难以和民众之间产生一种亲和力,其与实际生活的脱离使得新闻的内容不断的失真,形成文风呆板、千篇一律的新闻内容和新闻价值,而无论从受众的情感上讲,还是思想上讲,都很难得到大家的接纳。
  2 新闻宣传“四度”的有效把握
  2.1 新闻宣传的思想高度
  居高临下才能掌握全局的变革情况,审时度势的决定自己的视野和方向。而作为新闻宣传工作,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受众思想的引导和影响,意识形态的特征非常的强烈。为此,就新闻宣传的思想高度而言,必须立于对政治以及政治属性的觉悟,同时良好掌握历史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能够在及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规律,从而抓住问题的焦点和主要矛盾,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宣传进行定位,并促使新闻特长的良好发挥。另外,作为新闻宣传的另一思想高度,必须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的运用到新闻宣传的工作当中,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要导向,对不同群体的生存状况、心理感受等进行关怀,进而促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 新闻宣传的信息广度
  质变的前提是量变的积累,而全球化时代的形成和发展引领着媒介走向成熟,并深深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过媒介形成、传播的社会意识和世界价值不断的促使着人们生活、沟通、思考的转变。也正是因为人类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成了信息社会的不断壮大,这也预示着新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数量的巨大膨胀是这一变化的明显标志,由此信息得以在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肆意”播散,不仅赋予了个人的主动和选择的权利,同时又渗入了许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垃圾”,而在这种思潮当中的“明争暗斗”、“伪善浅薄”的意识形式则使得负面的非主流形态泛滥成灾。客观条件下,新闻宣传工作充当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良性传播,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足够有效的信息能够提供出来,迅速的占据新闻传播的重要阵地,并以累计的新闻宣传潜移默化的对受众的思想进行影响。
  2.3 新闻宣传的传播强度
  对于新闻宣传的效果而言,其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完全取决于新闻信息本身的吸引力,只要拥有了广大受众需要的信息需求,作为一种有效的“产品”,必定能够有力的深入人心。而这也只是做好了新闻宣传的准备工作,一种好的“产品”是否能够得到广大受众的接纳,除了产品本身具有的受众需求外,还需要通过精心的组织,借助“营销”来完成产品宣传的重要使命。而作为新闻宣传工作,传播中的“强度”问题则是宣传的主要难点,这就需要新闻的宣传能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够产生强烈的震撼。(1)策划选题:新闻的内容能够围绕国家的重大政策、阶段性的工作重点进行传播,也可包括社会的焦点问题、重大事件等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想象。之后通过对受众特点与媒体定位的有效结合,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2)典型的挖掘:典型包括事物的个性与规律的统一结合,而典型的宣传是新闻工作“实践-理论-实践”的具体升华。(3)媒体的联动:充分发挥媒体与渠道的传播优势,对某一主题进行宣传。全面的以多种形式促使新闻信息的传播,从而达成新闻内容的互补与探讨的激流。从而引导受众环境的氛围,促进受众对“热点”的参与和思考。
  2.4 新闻宣传的表达显度
  通过宣传对受众造成影响,并能够引领受众进行活动的参与。一般而言,宣传主体为了达成预期设定的效果,会对自己所宣传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编制,从而有效表达主体所要宣传的重要内容。作为新闻的宣传工作,一定要注重人民内部的团结和统一,所以新闻信息的内容必须可靠真实,同时对新闻宣传的“显度”进行增强。这有这样,新闻宣传的影响才是积极的、直接的。针对这一内容,首先要注重新闻的选题,其选题必须能够符合主流形态的要求,不仅对受众的要求进行满足,还能够保证受众知情权的有效维护。其次,作为新闻的宣传报道,其要有新颖、醒目的视角,从而有力感染并吸引受众的情感。最后,新闻宣传的表达还要注重文风的朴实和语言的生动,使得新闻信息也可作为一种艺术情趣和审美体验,在宣传和影响中与受众发生良好的关系。
  3 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掌握新闻宣传的思想高度、信息广度、传播强度、表达显度,才能促使我国新闻事业的创新改革和良好发展。而面对新闻宣传的“四度”,还需准确把握每一层次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从而做好新闻宣传的“四度”工作。
  参考文献
  [1]姜璇.论新闻宣传中的“适度原则”[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8(12).
  [2]张立军.论新闻宣传在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
  [3]任飞.试论战时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新闻宣传策略[J].东岳论丛,2004,25(1).
  [4]吕文凯.当前党报的处境与其新闻宣传战略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