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基层新兴领域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2012-12-31 00:00:00杨淼安益强
科技资讯 2012年27期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再加上新时期基层青年团员个体以及青年群体组织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模式、方式、平台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共青团要适应新时期需求迎接挑战,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手段建设新型团组织。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团委利用辖区特点,即辖区青年团员多为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大学生、多为有医药专业背景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等特点,探索出一系列新兴的团建模式,为其他共青团基层团组织建设提供了经验,但由于一些客观、主观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这些新兴的团组织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需要不断调整思路、开拓视野、解放思想、面对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青年。
  关键词:共青团 基层 新兴领域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D2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74-03
  1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1.1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历史背景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7年,以接轨国际医药产业为己任,以推动科技创新为动力,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医与药为一体的专业园区。2009年5月27日,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成为当今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总体规划面积30km2,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制造区、会展交易区、教育教学区、康健医疗区、综合配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正在打造成为中国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医药产业基地,朝着“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城的目标努力奋斗。
  1.2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3 新兴团建模式特点
  3.1 基本特点
  (1)QQ群团支部[1]:QQ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社会性软件,也叫腾讯即时聊天工具,是一款由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IM)软件,该软件支持在线聊天,即时视频、音频、文件传输等。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QQ也已经和移动通讯终端相连,使之成为一种方便、实用、高效的即时通讯工具。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交流服务平台,为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群主在创建群以后,选择相应的成员加入到群里。此外,QQ群还提供了群社区、群共享、群相册、群邮件、群直播、休闲小游戏、群讨论组、多人语音会话等服务。目前,QQ群已经不仅仅是聊天游戏的工具,也已成为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笔者的调研显示,所选定的调研对象都加入了不同的QQ群,由此可看出,QQ群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网络交流平台。近些年来,基层团组织也开始利用QQ群建立了不同级别的团支部,如笔者所在园区就有“CMC团工委”QQ群、“CMC篮球俱乐部团支部”QQ群、“中国医药城青年联谊会团支部”QQ群、“中国医药城医院分团委”QQ群、“中国医药城管委会第一分团委”QQ群、“中国医药城管委会第二分团委”QQ群、大致框架如图2。
  (2)飞信团支部[2]:飞信(fetion)是中国移动提供的可同时在电脑和手机上使用,能实现消息、短信、语音等多种沟通方式的综合通讯服务,有两个客户端:电脑客户端(PC),通过官方网站下载后,安装在电脑上,安装运行后,注册飞信号码;手机客户端,将飞信软件安装在手机上。其电脑客户端发送短信免费,若使用手机客户端,会产生无线数据传输流量费用。飞信具有以下特点:①适时性:即摒除了面对面交流的低频率、电话沟通的不隐蔽、QQ和邮箱交流的非实时等缺点;②便捷性:任何一个客户端都可以迅速的将信息快速传达到多个成员;③经济性:飞信是移动推出的免费软件,基本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笔者在调研的四种新兴建团模式中,飞信的满意度是最高的,由此可知,飞信在基层团建中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建团模式。
  (3)微博团支部:2010年是微博年,微博是以200字以内的文字,有选择性、针对性的附以图片、音视频等,丰富的方式让受众进行交流互动以及感知等。2012年2月9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陆昊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团组织都要开通官方微博,广大团干部也要积极开通微博,团的宣传战线的专职团干部都要开通微博,还要鼓励各级团组织树立和联系青年典型开通微博。按照这一要求,笔者所在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团委积极相应上级团委的号召,在开通中国医药城团委新浪博客的基础上(http://blog.sina.com.cn/u/2756419360),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
  (4)微信团支部:微信是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产品,比较有名的有移动飞聊、联通沃友、电信翼聊、米聊等,笔者在调研中,使用微信的用户据大部分使用的是腾讯微信,园区部分企业、以及翰林学院2011级各班级团支部也已建立了腾讯微信团支部。腾讯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在信息碎片时代的所有需求,打通从QQ、邮箱到微博等各个环节,构成跨平台的信息枢纽,并具有社交属性,具有语音对讲、查看附近的人和摇一摇三大功能,其设计理念参考了佛教中的“贪、嗔、痴”三毒,比如说其中的摇一摇功能,是很多用户都非常上瘾,此对应了“贪”,而没有摇到异性的用户,又会激发“嗔”。另外,相对手机QQ来说,微信更小巧,占用资源少,用语音对讲,省区了短信的繁琐。2011年是微信年,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高达56%的调查对象加入了微信平台,而且其满意度要高于QQ群模式,仅低于飞信团建模式。
  3.2 使用感受
  (1)QQ群团支部:QQ群中的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新,以及“一点发信、多点感知、交互传递、滚动发展”等特点[1],QQ群日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获取信息的最通常途径。利用QQ群建立起来的网络团支部,对于信息的即时发布、网络会议、话题讨论都有很好的便利之处。笔者在此次调研中也发现,有24%的成员认为这种团建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大致原因如下:①出差期间不方便上QQ,很多信息无法第一时间获知;②发布的一些消息被群成员迅速跟加,后面登录QQ群的用户很难寻找发布的重要信息;③消息记录只能在同一个终端进行查询,换一个登录终端无法获知以前的消息记录;④有一些成员由于电脑中病毒等原因,会自动在群里发布“不当”连接等信息;⑤会有一部分发布小广告、拉票等信息,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如果屏蔽群聊信息,又怕错过重要的事情;⑥团支部成员之间面对面接触变少,不利于增进友谊等。
  (2)飞信团支部[2]:飞信传输的特点使得它广受用户的好评,其群发功能,能让信息迅速得到有效传播,注册飞信账户的用户不需要专门下载飞信软件,也能以短信的形式收到飞信,但仍有27%的调查对象认为飞信建团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具体如下:①目前仅有中国移动的用户才能使用飞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用户无法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消息传播;②每条飞信内容不能超过180个字,字数超出,接受者接受的短信有可能由于系统的延后,造成多条短信交错混杂;③群发短信的时候,每次最多只能选择50个对象;④群发的频率太高系统会显示发送失败,甚至就是发送成功,也有部分用户收不到短信;⑤有人借助飞信平台发小广告,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3)微博团支部:微博团支部在笔者所调研的四种新兴团建模式中所占比例最小(31%),主要原因是2010年微博迅速发展的一年,而2010年时,园区的青年人数、团支部数量还都很少,但调研中也发现,有部分年轻人还是非常追捧这种团建模式的,原因主要有:①看重微博的门槛降低,使得微博的原创性内容大量增加,使每个人都成为了“自由媒体人”;②微博的表现形式是“碎片化”的,其承载的信息多数都是个人生活片段、生活的感悟或者某个新闻事件的阶段性进展;③避免了在发布内容的“事前审查”环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即时发布”。
  (4)微信团支部: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多数用户认为仅仅花费少量流量费就可以进行语音、视频、图片等各种交流,而且目前微信也引入了二维码身份识别、动感表情、小游戏等功能,这是飞信所不具备的,此外,微信还可以进行语音的记事。但用户中46%的调查对象认为微信团建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具体原因如下:①微信适用的移动终端是智能手机,且部分智能手机也无法使用微信软件,目前仅有iOS、Android以及Symbian系统的手机能够使用,部分用户无法加入微信群;②微信团支部覆盖面还不全,且用户需要开通无线数据传输功能。
  4 新兴团建模式面临的挑战
  高校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基层团组织建设带来了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信息多元化下的环境造就了青年团员个性化突出的特点
  新时期的青年团员思想独立、追求民主、权利意识强;崇尚自由、平等,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追求个性和自我张扬,具有反叛精神,不习惯于传统的灌输说教、口号宣传。他们乐于接受网络等信息传播快的新型媒体资源,但往往沉迷于网络,容易
  受网络言论的影响,造成冲动和盲目。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加大了人们之间的感情隔阂,致使部分青年团员主体意识淡薄,团员责任意识淡化。
  4.2 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团员更趋功利化
  受市场经济影响,他们渴望自由、崇尚竞争,但是一定程度上具有拜金思想、功利化思维,追求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金融危机的影响强化了青年团员的功利化思维:由于金融危机,青年团员找工作的难度较之以前有所增加,不少学生因此更加趋利,凡是与日后找工作无关的活动一概不参加,这一现象使得共青团活动的吸引力降低。再者,中国的高房价压力迫使青年人不愿意拿出多年的积蓄创业,而是使得多青年团员被迫成为“房奴”、“车奴”,甚至还有青年以能成为“房奴”、“车奴”为荣,这就抹杀了青年的创业激情。
  4.3 交流平台的虚拟化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
  新兴的团建模式,包括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团支部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团支部中青年团员相对分散,不容易集中等召开会议或活动等弊端,但网络的虚拟平台使得彼此之间虽然在网络上很熟悉,却面对面互不认识的尴尬,于是有了“宅男”、“宅女”的称谓,这种虚拟的交流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冷漠。
  5 具体对策和措施
  5.1 以青年团员为本,创新改革基层共青团工作模式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多元化给基层共青团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将原来以企业、单位为主体的建团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广大青年团员的需求,提高他们对团组织的兴趣。笔者所在的团委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利用兴趣爱好组建团支部:如利用篮球联赛的形式举办篮球赛,再次基础上成立“中国医药城篮球协会”,然后成立“中国医药城篮球协会团支部”,并建立对应的QQ群团支部平台、微信平台、飞信平台、微博平台等网络建团形式;(2)利用所处婚姻情况成立团支部:如今年4月份利用举办“迎五四—— 中国医药城单身青年联谊会”的活动,成立了“中国医药城青年联谊会”QQ群;下一步笔者所在基层团委也将根据园区人员的特点,成立以专业、兴趣爱好为划分点的网络团支部,包括“药物分析”团支部、“药物化学”团支部、“分子生物学”团支部、“羽毛球”团支部、“乒乓球”团支部等。
  5.2 在服务中求发展,了解园区青年团员需求,即时调整团的工作
  虚拟网络团支部的形式造成了青年之间直接的接触交流变少,在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园区青年多为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多数为单身青年,现代城市工作的快节奏,造成了他们无暇解决自身问题。下一步园区团工委计划安排以月为周期的循环小活动模式,每次安排10人的单身男女,初步方案如下:每周二晚上7:00一期小活动,(1)第一周:安排一期“杀人游戏”(《天黑请闭眼》、《三国杀》、《三国斩》三选一);原因:此款游戏是一类智力和心力游戏,概括地将,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较量口才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游戏,能将陌生的人很快熟络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专有的时间表现自己,是一个快速了解他人,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游戏;(2)第二周:“007”游戏,该游戏能够锻炼大家的反应能力,迅速活跃气氛,也是大家快速记住对方名字的好方法;(3)“合力吹气球”游戏,每组5人,主要培养组员的合作团队精神,让大家在互相合作中寻求认同;(4)“交换名字,互认识”游戏,该游戏能让大家迅速相互认识熟悉,同时也能锻炼各自的反应能力。
  5.3 创新新兴团建模式,充分利用不同模式团支部的互补性
  美国管理学家品彼得·德鲁克(Drucker)曾提出:“知识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最根本的源泉”[3],唯有运用科学的知识管理的方法,有效利用共青团内部力量进行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的创造,不断更新工作方法,才能与时俱进,永葆共青团活力。在调研的四种新兴团建模式中,QQ群团支部只能彼此都在线时才能进行交流,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即时对方不在线,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将信息传输到对方手机上,而且也支持群发功能,因此利用QQ群和飞信功能的互补性,组建“QQ群+飞信”团支部模式,使得原有的网络建团方式得以空间延伸,使资源具有交互性,得以迅速共享。下一步,园区团工委也将探索其他模式的团建方式以及组合模式,以更好的服务好园区青年团员。
  5.4 加强网络团支部监管,提倡实名制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原来不敢说的想法、观点可以随意在网络上表述,甚至一些具有盈利性质的广告也在网络团支部上发布,这就引起了部分加入网络团支部成员的反感,有些不厌其烦就直接退出了基层团组织建立起的网络团支部,给团支部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这也是笔者在调研中无数调研对象反应最多的问题。结合园区实际,园区团工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1)严守出入口,强化专职、兼职团干部。从入口方面而言,要确认加入网络团支部的每个人的真实身份后才能准许加入,提倡实名制;加强专职、兼职团干部、各级网络团支部干部的培训,对网络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引导,保证舆情既有畅通的途径,又在合理的控制范围;(2)通过不同范围内的活动,发现、培养新的团干部,让每一个青年团员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归属感;(3)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对不小心犯了错误的团员好耐心引导,做足思想工作;对积极表现,做出突出贡献的要即时表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奖惩氛围。
  参考文献
  [1]田振华.试论高效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激励和应对策略—— 以QQ群信息传播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99-102.
  [2]李明亮,王义梅.飞信(fetion)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大众文艺,2011:123-124.
  [3]王斌.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以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青年与共青团工作),201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