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2-12-31 00:00:00朱会勤
考试周刊 2012年92期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教与学

一、改变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迫切性

1.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很多学生直接称信息技术课为计算机课,甚至包括一些老师,这种观点普遍存在。其实信息技术的概念远远大于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只是当前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只重视技能掌握,忽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忽视整个学生生活社会环境的发展影响。信息技术虽然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一门课,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学技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新课标也强调学生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

3.教学过程以个体为主,缺乏小组合作。只注重教学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社会的交流。只注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对学生的个体评价,忽视学生与他人与社会合作的能力。人类生活中社会大环境中,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无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缺乏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只教学生学计算机知识,而没有或者很少教学生从计算机中学习知识或者利用计算机来学习知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随着终身学习的提出,同时计算机日益普及,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5.模仿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的创新性。知识、技能的传授,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模仿老师操作或者记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探究精神,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性就被扼杀了。现在的学生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需要他们的创新精神来更好地建设未来的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能有效克服这些弊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1.学习方式。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也将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反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这次新课程改革针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具有三个特点:主动、探究、合作,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它的提出是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基础上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实现适应时代要求和促进人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1.自主探究。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和科学研究的情境,提供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有机地把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方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自主探究,注重过程。

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时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的一点体会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持续发展,减少学生对书本对教师的依赖性。如信息技术课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理论知识、一些操作技能而又不懂得它的实际应用意义,不能将他们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那么这种学习对学生来讲只是短暂的记忆,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毫无意义。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开展能有效实现各课程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0世纪末世界科技与学术发展出现了新的综合化趋势,学科知识向综合化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课,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整合的理念。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开展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表现为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激励思考。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互动交流,师生共同构建课堂课程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一种平等、伙伴意识。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控制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