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本文探讨了文化教学的意义和内容,并指出了应通过预习铺垫、情景交际、讲解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交际方法
一、引言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并提出“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结合外语文化教学的目标等问题及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文化教学的意义
(一)文化导入是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传统考试主要考查语法知识及词汇的用法,这是造就“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随着英语高考的发展,它强调语言与文化的一体性,真正地道的英语应当在表述内容的同时体现英语的文化色彩。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考生在作答此类题时,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意思,还要联系到意思所渗透的文化背景[1]。
(二)文化导入是语言交际本身的需要。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交际是运用语言的主要手段,包括书面和口头交际两个方面。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而离开文化背景的交际英语是行不通的[2]。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
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两个方面:词汇中的文化和语篇中的文化。
(一)词汇中的文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文化负载量最大的成分。单词的发音,拼写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如何得体运用才是其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学习过程中,若不了解词汇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就容易出现chinglish的情况,进而产生交际障碍。
1.英语单词与相应中文的不同含义,也就是说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要领在词汇及语义上的呈现。如英语中的Ladies first,hot dog,sandwich等,与汉语中的春节、饺子、筷子等。
2.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如老鼠在汉语中是一种讨厌的动物,而在Disneyland一文中,它又是机敏、智慧的象征,受到全世界的少年儿童的喜爱。
(二)语篇中的文化。西方文化中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为特点,行文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东方文化中的思维模式则是直觉整体性,特别重视直觉感受到的东西,从而产生一种认识、一种悟性、一种经验。高中生若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破译,以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英语篇章结构,就往往发生歧义,引起误解。
四、文化教学的方法
教师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紧扣教材,融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一)预习铺垫法。教材每单元均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在接触每单元前,教师都应关注该单元的文化背景,扫清学习新单元的文化障碍,利用教育网站鼓励学生预先搜索新单元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学习Module 3 Unit 3 Back to the Past时,在让学生上网寻找有关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后,学生列举了大量的世界文化遗产后,学习热情高涨。本来Cultural Relics单元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遥远,生活中难以触摸的事物,但有了这种预习铺垫,使学生拥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便能顺利投入该学习板块中。
(二)情景交际法。新教材每个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和Task两个板块,是渗透交际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将每单元话题中所隐含的“交际文化”显性化。教师经常借助这些教材中所提供的日常交际用语,让学生创设新情景,进行对话或者角色表演(Role Play)。熟悉的话题,随意的对话,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切实地感受英语语言和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在日常生活交际方面,加深对“交际文化”的了解能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扫清文化障碍,因而更具有实用性。
(三)融合讲解法。新教材每单元所选课文,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外语教学与文化》一书中提到过,即在语言教学中,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3]。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灵活性,能多方面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适宜高中英语教学,因此在进行Project课文教学时,教师注意融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总之,作为导入者,教师应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及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揭示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并做出分析和解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发展解决交际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另外,文化教育还应以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加学生的体验,使之对文化具有更生动、更真实的感受,从而把自己融入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国文化,借鉴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剔除消极因素,对有冲突的中西观点,特别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予以尊重。
参考文献:
[1]江晓华.新课程标准下外语文化导入的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2):10-11.
[2]姚志平.论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4).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