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2012-12-31 00:00:00刘亚静
考试周刊 2012年92期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角色、观念,更要加强课前、课中等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 教师作用 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无动于衷,事不关己。相反,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这里,我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注重直观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乏味的学科,很多学生不太感兴趣。为此,我喜欢运用学生看得见或熟知的事物来教学。如: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带来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刺激,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通过课上做摸球、摸牌等游戏的刺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平时在讲授新课时,只要条件允许,我就尽量使用微机教学,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这一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只要肯动脑筋,营造好的课堂环境及氛围,学生就会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快乐地学习数学。

二、充满爱心,把微笑送给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必须通过有艺术的表达,才能真正实现。师爱,不是母爱,不是溺爱,不是感情用事,不是对学生错误的纵容,师爱的本意是耐心和理解。那是基本母爱,超于父爱的教育之爱,那是融理解、理智、真理、希望于一体的爱,是尊重、关怀和理解。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我相信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班有个男生叫王靖,作业不完成,上课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我是看着发愁,很想训一顿。但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班会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求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在课上也取于发言,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三、为人师表,鼓励评价,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树立公心,以自身的高素质影响学生,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建设一支主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教师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应代表在社会上占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要用这种观念引导新一代。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有高尚的灵魂。唯有如此,教师的教育才会真正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并感染学生。

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评价,而且评价必须公正、全面。对于学生来说,评价还需要着眼于发展,从鼓励出发。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的老师是爱批评学生的老师。学生正处于可塑期,在教育中,我们的鼓励往往会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重新获得动力,创造出教育奇迹,然而我们更多的却是给学生无情的定位,让学生无奈地付出努力。小学生特别需要从成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同情、支持、赞赏,从中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确信感。这就是教师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力量源泉的主要原因。

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课内课外通过为课文添枝加叶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开展诗歌朗诵会、发表演讲、排练课本剧,等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实践证明,“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当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已经苏醒,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能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只有不懈努力探索,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舒展双翅在知识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但是教育的挑战不仅针对学生,更针对老师,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具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四、构建小组学习,共同进步。

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可以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