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标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作文写作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的同时,流露真情实感,切忌虚假浮夸不切实际。本文从作文课教学策略的角度谈谈如何取素材于生活、个性化作文及真情实感的抒发。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课 教学策略
语文作文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生的硬伤,学生形成了一种惧怕心理,一提到写作文便痛苦不已,经常抱怨不知道该写什么,该如何下笔,更有甚者直接将作文书拿来抄,这使教师们头疼不已。一节好的作文课,要由教师来驾驭,教师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将写作融入生活,让学生首先学会关心身边事物,进而发展学生已经被固化的思维。并提倡个性化的写作风格,最后去除那些徒有其表的内容,让学生的真情实感流露在作文中。教师不应关注最终的作文成品,更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初中语文作文课脱离枯燥的束缚,走进一片自然天地。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也不例外,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素材。首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学生产生对此话题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都会痛苦不堪,不知道该写什么,这便是因为阅读量少,而阅读与写作又是相辅相成的。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学生观察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不断地对社会、对生活有所了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例如,写作《介绍家乡的风物》,这个题目可以从介绍家乡景点、特产出发来写景抒情。初中学生对于家乡的概念并不特别深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讲解“家乡”的意义,节假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介绍历史来源,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如:“当别的地区的学生到你的家乡来参观,你最想带他去哪里呢,你要怎样向他介绍你家乡的风景,怎样才能体现出你爱你的家乡呢?”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阅读的积累,以及对家乡的熟悉,就不难写出一篇好作文。
二、在个性中培养自主
在现今语文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人云亦云,缺乏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与感知。说空话、说废话、说假话等现象屡见不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固化僵化的统一命题磨去了学生本来的灵动。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固化命题的禁锢,在平时可以让学生每天写几句对于自己一天的总结,不要为学生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平时的作文练习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抒发自己的见闻,体现自己的写作风格,不受外部干扰,让学生自主写作、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质疑。
例如,以“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此“绿”可以有多种理解,如:生态环境保护、我心中的绿色世界、绿色的生命、班级里的绿色、植物、花园等。这种类型的作文,教师不要为学生规定固定的框框,让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写自己心中的“绿”,重在张扬学生的个性,突破作文写作的重重限制。
三、在实践中沉淀真情
真正的写作,就是当你满腹积蓄时,执笔就能自然写出的东西,是真正满腔情感的抒发。然而,在实际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却总是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素材的积累,再精巧雕琢的文字都敌不过真实情感的宣泄,再华美的文章不经过实践中真情的萃炼亦是枉然。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讲解时,要注重情感渲染,让学生用心感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并转化成文字,呈现在纸上。
例如,以“亲情”为中心,自主搜集材料、构思拟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亲情的文章,学生进行这类文章的写作,会受到书中文章的影响。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对于亲情的体会转移到自己家人身上,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如,小时候吃花生不小心卡到嗓子里,爸爸妈妈在寒冬深夜里背着自己到处求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受过的亲情,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主动挥笔作文。有的学生心中有材料,可真到动笔的时候,又觉得无话可写,被条条框框限制住。作文需要学生勤练笔,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写作的真谛,不能畏首畏尾,否则永远都无法写出饱含情感的精彩之作。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具有重要地位,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励学生勇敢地探索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学生在生活中也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及人生阅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端正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自主学习。将语文作文写作融于生活,将个性带入写作,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努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为转变传统写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使学生笔下一缕华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陈沛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2]周伟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研究初探[J].成才之路,2010(35).
[3]张铁锁.浅论新课改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