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采斐然、鲜活靓丽的作文语言

2012-12-31 00:00:00孙树华
考试周刊 2012年92期

摘 要: 作文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通俗、简洁和明快。要加强语言学习和训练,提高文章的语言修养,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品味名作佳句,勤于动笔,反复推敲,锤炼作文语言,使语言更富感染力,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美起来,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 作文语言 语言修养 语言训练

作文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然而许多同学却经常谈“写”色变,一篇作文好不容易凑够字数,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这就要求作文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通俗、简洁和明快。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学习和训练,提高文章的语言修养,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语言要通俗含蓄,清新明快

所写的文章能让人看得明白,这是写文章的最起码要求。试想,你写的文章别人如同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读天书一般,那无疑失去了作文的意义。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得好:“古往今来的好文字没有不是靠白描取胜的。”其中的白描就是指不用刻意修饰,也就是说语言纯朴自然。其实,我们学过的课文,哪一篇不是这方面的典范呢?像老舍先生的明白如话,朱自清的清新明快,鲁迅的简洁不失深刻。不仅这些文学大家的文章如此,选入课本的文章大多如此。当然这里的通俗不是平淡无味,不耐咀嚼,否则肯定是没有读者的。通俗是必要的,但是还要含蓄,就是要你的文章让人读了之后,回味无穷,颇多启发。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一句,既易懂,又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可爱。“我爱我的母亲,她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从中可体味出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同时也饱含对广大人民的无限深情。“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生活化的语言透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意。

二、语言要准确生动,表现力强

语言准确,就是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准确无误地描述自然事物,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要做到语言准确生动,不仅要在观察上下一番工夫,还要注意对词语的恰当选用与推敲。“僧敲月下门”中的“敲”远胜于“推”,原因就在于既符合常人情理,又达到了以动写静的效果。“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春到江南,绿色初盛的景色。此诗用一“绿”字统领全篇,从而凸显了全诗意境,自成高格,成为千古名言。要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就要注意学习名篇课文中的词语运用。《背影》一文中“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描述:“我看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用“蹒跚、探身、穿、爬、攀、缩、微倾”等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了“父亲”动作的艰难,深刻诠释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之情,怎不令人感动?

三、语言要新鲜时尚,耳目一新

文章是时代的反映,语言也须具有时代色彩,如此才能做到文道统一。因此,对于流行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新兴语言,要兼收并蓄,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反映生活。如体育方面流行的“前卫”,本是足球行业的述语,现在用来指代“时髦”。“到位”原指满足要求,或达到目标,现指某方面内容让人满意,如资金到位、认识到位等。“擦边球”指略偏中心但还没达到违规程度。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出现了“网点、网民、网虫、网上购物、网上冲浪”等与网络有关的新词语。经济改革,不仅改革了经济,而且改革了人们的思想,并随之涌现了一大批相关词语:拉动经济增长、提升企业素质、打造知名品牌、市场疲软等。如把这些方面写进你的作文,则会让人耳目一新。

四、打造文采斐然、鲜活靓丽的语言

从古至今,那些语言苍白、呆板枯燥的文章是不能流传下来的,而那些意蕴深刻,形象生动、文质兼美、造语精工的文章却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因此,要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鲜活靓丽,提高作文语言的艺术性。

1.引用古诗词句

作文时引用古典诗词,是增加文采的便捷途径之一。我国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其中蕴含着精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特别是我们课本中所选的那些作品,都是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精华。我们要吸取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

2.巧用修辞格式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如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的美景……文段用排比的手法,给人以美的感受。

3.描写生动画面

描绘画面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也是有文采的标志之一。像朱自清的《春》,即是此方面的代表。再看下面一例: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衫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其中“落满彩霞的河水、花格子衬衫、黄黄的书包”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图画,给人美的享受,极具感染力。

4.变换长短句式

运用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搭配,使语言摇曳多姿,参差错落,从而产生美感。像《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些都是长短骈散结合的典范之作,使人读之如饮甘霖,如沐春雨。

5.化用名言警句

把传颂于世的名言警句,通过巧妙变换,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由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来。很显然,化用后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无论从意境上,还是气势上,都远胜于原句,真正做到“点铁成金”。

总之,作文语言美,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品味名作佳句,勤于动笔,反复推敲,锤炼作文语言,使语言更富感染力,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美起来,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