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从整体上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而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有效途径。切入点的选择不拘一格,可以从内容的理解、艺术的欣赏切入,也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入。
关键词: 高中阅读教学 整体把握 切入点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是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比如字词,修辞及基本的文学知识,都有了比较系统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再成为学习的重点。高中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质兼美的文章的过程中,获取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人文关怀,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和中华文明的感情,熏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照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领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呢?那就是要寻找学习课文的合适的切入点。
许多人都读过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书名叫“万历十五年”,其实说的并不仅仅是万历十五年的事情,作者以万历十五年几件事情为切入点,全面分析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哲学思想等,让读者了解明朝官场的整体面貌。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切入点是能够关涉全局的人物、事件或者是问题的,通过透彻解析这个人、这件事、这个问题对事物全局有一个整体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切入点和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导入课文有本质的区别,导入新课是找一个兴趣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类似于敲门砖的作用,可以和课文的正式学习没有关系。切入点则是联通全局的枢纽,通过分析解决切入点提出的问题,可以带动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和把握。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课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学习。比如有些课文内容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如果对难解的字句段落独立讲解,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让学生一头雾水,不得要领,或者只能得到一鳞半爪的印象,不能对文章的整体面貌和作者的完整思想感情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其实,这样的文章大多有一个解读的结点,解开了这个结点,整个文章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我们可以把结点作为切入点。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看起来并不十分条理,尤其是许多说法,让老师在讲课时很难自圆其说,比如先说“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似乎是否定学生因徒手请愿而流血牺牲的行为,后又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却又肯定刘和珍等人牺牲现实的意义。许多教师费尽心思弥合这两种矛盾的表述,费力又不合理。不过,如果我们把“长歌当哭”这个词语作为理解课文的切入点的时候,这些问题就容易理解了,原来鲁迅是在十分愤激的情绪下写的这篇纪念文章,而且这种愤激情绪贯穿全文,所以文中既有他作为哲人对社会黑暗的深刻剖析,又有他作为师长因中国失去优秀青年而痛心引发的情绪化的说法(这样优秀的青年去向无赖政府请愿而牺牲生命,太没有意义了)。基于此,对文中的许多说法、写法,理解起来也就水到渠成。
有一些课文,主题内容都比较明确,但是在艺术上有动人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尝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切入课文,同时把握课文内容。比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节选)这篇课文,从内容上来看,就是揭露了封建社会老百姓有冤无处申的黑暗的现实,如果从这里着力讲解课文,就必然会陷于老生常谈的泥潭,老师很难讲出什么新意,学生也没有兴趣。如果我们抓住分析《窦娥冤》的悲剧性来切入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如何表现出悲剧性这一艺术特点,学生就会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悲剧的内核,找到表现人物悲愤情绪和悲惨遭遇的唱词(如开头恨天怨地的悲鸣,中间一连四句“念窦娥”对窦娥悲苦人生的概括等内容),从而不仅体会到悲剧的感染力,而且作品的主题不讲自明,无需进行过多讲解。探讨悲剧性还可以解答课文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在刑场上窦娥罚下三桩誓愿,全都是灵异之事,从内容上说有重复之嫌,关汉卿为什么这样写?从悲剧艺术上来理解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原来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内容雷同的话,不是告诉观众(读者)悲剧的故事,而是渲染悲剧的气氛,以期达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如果有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把握,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则我们甚至可以不管它是不是课文重点应该学习掌握的内容,而先从它入手,带动重点内容的学习。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一般认为重点是人物的出场描写,其中又突出王熙凤、贾宝玉两个主要人物,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我们从林黛玉到过贾府什么地方,见过哪些人物入手,让学生以林黛玉的行踪为依据画出贾府平面示意图,就既可以重点突出人物的描写,又可以对人物的行踪和活动背景有清晰的了解,还可以从人物居住的位置了解贾府中人物的关系和地位,为学生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打下兴趣基础。
综上所述,寻找切入点是阅读教学整体把握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选择切入点的时候,不应拘泥于固定的程式,而应该根据教师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等情况来确定,只要能够带动课文整体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点就可以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