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着力于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负担起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民办院校图书馆须探索馆藏文献建设、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模式转变的新思路。
关键词:民办院校图书 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56-01
1 特色馆藏文献建设策略
对于任何高校图书馆而言,是否拥有大量的前沿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科研与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学校展开教育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因此,馆藏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建设的首要前提,但是,民办院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首先从绝对量上看无法与公办院校抗衡,公办院校经过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日积月累的藏书量绝非短期可以追赶;其次,由于经费的限制性,在学科及专业领域的采购方面,全面性难与公办院校相比;再次,由于民办院校图书馆在人员数量与素质方面的先天不足,专业图书的采购上也可能存在质量欠缺。民办院校图书馆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首先要解决馆藏文献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1.1 确立民办院校馆藏的合理定位
民办院校的图书馆是民办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馆藏文献的定位是由民办院校定位所决定的,民办院校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是对公办院校教育的一种补充,目标定位于为各行业培养高级应用人才,兼具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并偏重于职业教育,属于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有介于民办院校的学生培养方向,虽然要求其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更强调其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应突出内容的实用性,使读者能够学习到较多的与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实用知识,合理的馆藏定位应该是注重以职业教育文献为主的高等教育文献收集。
1.2 彰显馆藏结构的策略性与应变性
馆藏的总规模的扩大受限于馆藏建设的经费预算,但是在民办院校图书馆的独特的馆藏定位下,可以在有限的总规模下突显其局部规模,在馆藏已经初具可以接受的规模之后,应以广普性的高等教育基础文献收集为辅,以职业教育特色文献收集为主,并充分考虑院校科研发展的文献需求,形成职教为主三分天下的策略性馆藏结构,如可考虑每次文献充实对职教类文献、广普高教类与科研需求类实行5∶3∶2的比例进行搭配,从而实现有限的文献满足最大的需求。另外,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为了使其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其专业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及时地调整,不断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来更新和教育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以对口的文献来保证教学需求,从而实现馆藏资源的应变性[1]。
2 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2.1 完善需求调查
仅仅确立民办图书馆的藏书策略与藏书结构,还不足以完成院校教育科研的文献需求,在既定策略与结构指导下,充分了解学科教育需求、科研需求、师生个性化需求,是民办院校图书馆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渠道。目前,一些较大的高校图书馆正在尝试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但是民办院校的图书馆,由于人员利用率要远高于公办院校,所以其馆员要掌握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民办院校应该尝试建立学校内部图书馆服务网络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与各个系科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各个系科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对图书馆的辅教需求;也利用这个平台了解广大师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与沟通,结合图书馆的馆藏策略,可以确定图书采购的结构与层次;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与沟通,可以确定读者的服务需求和图书馆的服务不足;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与沟通,即可以提高读者满意度,又可以拓宽馆员的知识面。
2.2 建立知识导航
利用网络平台,实行图书馆知识导航,是民办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转变职能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员的知识导航职能就是帮助人们选择信息,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产品。具体提供新的知识产品。具体而言应该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馆藏文献中的新内容进行推介,充分利用文献资源,针对不同对象做好导读和参考咨询工作,使读者了解目前图书馆有什么新的馆藏文献是适合自身需求的;二是负责收集各个科学领域的网上资源,组织开发学科文献资源,并介绍各个领域的科技知识发展的前沿理论,引导并激发读者的潜在需求[2]。
2.3 实施用户培训
民办院校的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还体现在用户培训方面,院校用户培训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用户的培训,让学生迅速掌握听的歌的利用技能,熟悉纸质文献的查阅和电子资源的查阅方法与技巧,可以提高广大用户的图书馆利用效率。图书馆员定期举办图书馆利用知识讲座是用户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形式可以实现面对面地沟通;网络讲座是用户培训的又一种形式,其优势是使得用户的学习不受时间的限制,从而把用户培训与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使得服务更加具有柔性。
3 馆员素质提升策略
3.1 提升服务意识、转化服务观念
图书馆馆员观念创新要实现一个转变—— 有“守株待兔”向主动服务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图书馆的服务观念是我有什么你就看什么,民办院校的图书馆尤其不可以有这样的观念,有限的资源不能承受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明确服务宗旨、服务目标、服务对象、服务手段,实现“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的观念转变,是民办院校图书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树立图书馆形象,为民办教育提供坚强后盾的思想准备。
3.2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业务水平
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模式创新,不仅依赖与服务意识与服务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馆员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图书馆馆员首先要掌握有关图书馆管理运作方面的知识,掌握图书馆相关的专业技能,还要了解图书馆管理、服务、技术等前沿理论,紧跟学科潮流;其次,图书馆馆员要掌握图书馆专业以外的知识,最起码要了解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进展,并且要了解本院校学科教育与科研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只有对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进展有所了解,才能很好的与各个学科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在馆藏文献建设的层次和结构上更好地满足教育科研的需求.民办院校的图书馆应该注重馆员的业务水平与知识面的拓宽学习,可以组织一些内部交流活动,也可以请外面的专家来馆进行一些前沿理论的讲座。
3.3 健全图书馆绩效考核制度
全面提升民办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和理论的层面,图书馆和任何的组织一样不能依赖于个人主动性与积极性,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以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指引馆员转变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以科学合理的绩效奖惩机制来激励馆员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强化个人学习、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行为。制度是管理理念现实化的载体,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接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对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春阳.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浅谈[J].图书馆论丛,2004(3):48-50.
[2]王汉桥.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J].财经政法资讯,2006(6):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