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型服务模式Living Library

2012-12-31 00:00:00张艳杨晶波
科技资讯 2012年31期

摘 要:本文对Living Library的起源、特点、及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就运行当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肯定.可见开展“Living Library”的服务是具有可行性的。

关键词:Living Library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54-01

Living Library兴起于21世纪初,它是把人作为一种信息源,通过有效的途径提供给读者,促进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2008年经上海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的图情专家介绍传入我国,在高校开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打破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职能,帮助图书馆实现了隐性的知识存储,丰富了服务内容。实践者在长期的动作过程中发现,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Living Library有着很多探索的空间和细节,等待图书馆人去深度挖掘。

1 Living Library的起源

“Living Library”最早起源于1993年,丹麦名叫罗尼·勃格的年青人在罗斯基勒音乐节上遇刺受伤后,与他的朋友共同建立的以 “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为名的一个非营利组织。2000年,在歌本哈根举行的罗斯勒音乐节上该组织首次采“对话”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Living Library”就此诞生。当时该组织向外借出“Living Book或Human Book(活人图书)”75本,采取彼此交流,以便更好的相互理解,伴随理解而来的是容忍的对话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2 Living Library的特点

Living Library具有互动性、不可复制性、开放性、互荐性等特征,主要是以人为书,减少了书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状态中,阅读的内容不拘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思维方式跳跃性的索取喜欢的内容时行阅读,读者在阅读“书”的同时,“书”也在阅读读者,“书”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也同样在获取信息。

主题广泛。Living library初期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后来经过实践逐步丰富了“书”的内容,如同性恋、心理疏导、单亲母亲、家庭等等,使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即时交流,信息互动。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信息可以即时的互相传递,使之在“书”与读者之间不断的互动。

3 Living Library的发展及运行情况

目前已20多个国家开展了此项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4月25日由美籍华裔图书馆学家曾蕾教授在以“远洋过客”为名的图书馆2.0中文论坛博客平台中,以 “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living books”为题的博文,向国内同行介绍了“Living library”这个新名称蕴含的服务理念[2]。

Living Library项目的初次尝试源于2008年12月16日由上海交大图书馆承办的第五届“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共有15名图书馆界的精英参与本次活动,活动中图情专家们在现场以提供“借阅”专家答疑、探讨交流的形式展开,这对Living Library理念在国内的宣传和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活动中,通过与会者在系统中做出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得到了一致的认可[4]。

2009年3月开始至2010年6月,Living Library的项目作为“特色板块”被纳入交大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IC2创新支持计划二期系列活动当中,并在全校开展“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交大薪火、传承你我”为主动的校园活动,“馆藏量”为4本,每期不固定的从考研、实习(工作)、英语、科研、留学中选择相应的主题,对全校师生开放。为了使这个新项目能够更好的运行,交大图书馆系统部还开发了Living Library网上预约功能.2009年3月起石家庄学院图书馆也在读者协会内部举办了Living Library的活动,共有“Living Book”17本,只在协会内部进行交流,5月开始将面向全院读者开放,2010年3月11月11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组织了Human Library日语学习的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活动双方的认可.由此可见,Human library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

4 Living Library的前景

Living library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逐渐的被图书馆界所应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空间和细节未被发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服务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的更新,图书馆的服务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变得更加虚拟化,只要读者经过有效的身份的认证就可以尽享图书馆的无限资源,随时与网络在线图书馆员虚拟交流。 Living Library的方式还是传统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受到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之所以喜爱这种沟通方式,缘于真实的、有人情味的分享。如果未来的技术发展,使虚拟化交流逼真于面对面的交流, “Living Library”会走向网络化的虚拟服务模式,但是人类面对面的交流模式永远不会消失,这也是“Living Library”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也许未来的“Living Library” 会像Google一样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让人与之自由的交流。

5 结语

“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是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五定律中提了的.一直指引着图书馆的服务发展的方向。“Living Library”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服务读者的同时,也给提供服务的主体图书馆人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及高效的管理机制更好的服务读者,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深度挖掘,一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这种全新的服务理念是具有可行性的,同时它也为图书馆新型服务开辟了另一条路径。

参考文献

[1]苏海燕.Living Library——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另一扇窗[J].图书馆建设,2009(1):59-61.

[2]张蕾.Living Library在高校图书馆运行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12):73-74.

[3]北京青年报.瑞典出借“活人图书”,2005-8-25.

[4]王昕,徐璟,李杨,等.长尾理论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Living Library案例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0(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