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角度谈市场经济下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2012-12-31 00:00:00徐莹
科技资讯 2012年31期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职学生应该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既要具有经济人的特点,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人和道德人是融为一体的。高职院校要将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培养并重,但道德人成长的滞后要求更要重视对道德人的塑造。

关键词:高校学生 经济人 道德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36-01

1 高职学生成为“经济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市场经济因为利益而有活力,因为活力而有动力,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中的人,必定是经济人。“所谓‘经济人’,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价值取向,按照经济法则行事的人。”[1]在我看来,经济人应当具备以下要求。

首先,经济人是追求个人利益的人。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即人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程度。奥地利经济学家密塞斯曾指出,资本主义竞争之所以具有较高效率,主要在于具有内在的经济动力,而这种动力产生于生产者或消费者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2]

其次,经济人是个性解放的人。所谓个性解放,是指强调自由、竞争、个人权利及独立性,注重主体性。马克思曾提出人类的发展需依次经历“人的依赖关系”形态,“物的依赖性”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等发展阶段。[3]

第三,经济人是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人。市场经济是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从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第一个经济体制。它不是人类理性的自觉创造,而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不以作为独立主体的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四,经济人是有较强法律意识的人。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否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是市场能否正确运行的关键。市场经济中的人只有懂得并运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来反对和制止各种违法行为,才能保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2 高职学生成为“道德人”是成为“经济人”的前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高职学生对自身经济人的身份的认识日益增强,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和创新精神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经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显现出滞后的现象。有的人见利忘义,为了利己而损人;有的人只追求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有的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奢华腐败;有的人缺乏基本的爱心、关心和同情心。种种现象都说明经济人并不是市场经济下完整的人,高职学生还必须是道德人。

“所谓道德人,是指以追求道德完美为主要价值取向,按照道德法则行事的人。”[1]作为道德人,必须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首先,道德人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其次,道德人要有协调的“个体整体观”。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整体轻个体以及西方社会中的重个人轻整体都是有失偏颇的,是不平衡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采取辩证的态度,把二者兼顾起来,使之相互平衡和统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共同的利益“绝不是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历史的独立力量而与私人利益相对抗”[3]。

第二,道德人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高职学生应该把道德关怀的对象从人本身,扩展到整个自然。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比较脆弱,中国公民生态意识淡薄,再加上各方面的制度、法律规范等还不完善,使得在一段时期内,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频频发生。这些为了个人的、暂时的利益而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的行为,以及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问题能否解决,关键在于人们生态危机意识和生态道德关怀度能否得到提高,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生态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3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塑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济和道德被看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似乎从事经济活动就必定会丧失道德,而要有道德就必须远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就意味着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经济人和道德人两种身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人们所强调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能动性来发展生产,再用法律给经济人的行为以外在的规范和制约,而道德对人们的内在约束机能却被忽略了。只是经济人或只是道德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来说,都是不完整的。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就是人在经济活动中受道德的制约,人在这种经济活动与道德活动中处于冲突和统一的过程之中,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又不断提高人的道德等全面素质。”[5]因此,要保持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必须重视对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培养和塑造。可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成长是不平衡的,人们的市场观念日益成熟,经济人身份愈加稳固的同时,道德水平的提高却显得很不充分。因此,道德人的塑造更加必要和迫切。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我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道德人的塑造。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这一体系应吸收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新的道德观念,如公平竞争观念、社会效益观念、价值观念、平等观念等等。同时必须排除诸如惟利是图、奢侈浪费、以权谋私、损人利己等消极观念。总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一个操作性强,不断丰富完善的科学体系。

其次,要调动道德主体的能动性,使之自我塑造为道德人。这种能动性主要体现为高职学生要主动进行对道德理念的选择、学习和吸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然后将形成的良好的道德观念积极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在道德行为中要坚持、控制自身的情感、意志、信念和行动方式,自觉抵御外界环境的各种干扰;最后要经常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省和评价,并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和道德人都是需要的。高职学生如果不追求个人利益,没有个性解放,不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缺乏法律意识,市场就不活,经济就难繁荣,市场经济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职学生如果缺乏对自然、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没有道德的行为,市场经济也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桑希君.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人塑造浅论[J].殷都学刊,1998(2).

[2]黄家驹,杨文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章海山.当代道德的转型和建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