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对大麦芽发酵物中蛋白质的提取条件探索;结果 用水溶液提取蛋白质的方法是可用的。
关键词:大麦芽发酵物 蛋白质 分离工艺
中图分类号:Q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073-01
大麦营养丰富,有一定的医用价值及医疗作用。《本草纲目》说,大麦性味甘咸凉,有热利水,和胃宽肠之功效。《别录》中说,“大麦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现代生物化学理学、临床学对大麦营养成分、提取物及其药理的研究成果,向人类揭示和证明了大麦籽粒大麦芽、大麦嫩苗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大麦制成大麦芽后,其各种营养成分均大大提高,其中总能量提高0.06倍;蛋白质提高2倍:脂肪提高5倍;维生素提高4倍;矿物质提高3~4倍。大麦芽具有调制食品营养成分的作用[1]。
大麦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具有特殊的食疗功效和药理作用,因此,应深入研究开发用高蛋白、高赖氨酸大麦或大麦芽面粉代替部分小麦面粉烘烤面包,精制挂面、通心粉、饼干等食品;或用大麦代替部分燕麦、混合制成各种即食或速溶食品,对于改善国人食物结构,强化营养互补,提高营养水平,促进身体健康,具有深远意义[2]。
前人关于大麦芽的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十分有限,且均发表于60~70年代。
己发现的化学成分包括酶类及生物碱类[3]。
酶类:α-及β-淀粉酶,转化糖酶,催化酶,过氧化异构酶等。
生物碱类:大麦芽碱,腺嘌呤,胆碱,大麦芽胍碱A、B,麦芽毒素即白栝楼碱,甜菜碱。
其它类:α-科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D、E,细胞色素C,α-生育三烯酚等。
此外,应用HPLC法建立了麦芽中麦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稳定性、重现性、精密度等条件;测定并比较了麦芽的不同炮制品中麦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麦经发芽制成生麦芽后麦黄酮含量上升至原来的1.8倍左右:同时,生麦芽经炮制后,麦黄酮含量也显著上升,炒麦芽中麦黄酮含量为生麦芽的1.2倍[4]。
此文的选题思想和主要研究意义。20世纪70年代,我所科研人员以大麦芽发酵物(简称发酵物)为主要原料,研制成功一种高原抗缺氧生物发酵剂—麦霉片经多年实验及高原部队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其对由缺氧导致急、慢性高原病均有较显著的防治作用”,但它却存在着药物有效成分未知制备工艺原始,剂型粗糙,剂量过大,服用和携带不方便等不足为此,我们采用现代化中药研发技术,对发酵物的成分组成行定性鉴别与分离,并对其抗缺氧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建立抗缺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工艺、提高药效、降低服药剂量和药物新剂型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提取分离过程讨论
从大麦芽发酵物中提取大分子物质蛋白质,首先要保证将得到的蛋白质必须高度纯化并且具有生物活性,从大麦芽发酵物的提取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有蛋白质的存在,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大多数蛋白质都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基于蛋白质溶于水的特性,采用水溶液提取法,在提取分离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提取温度的控制:为了防止蛋白质和酶的失活、变性和降解,提取时温度一般控制在30 ℃以下进行。
盐浓度的选择:盐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蛋白质和酶的溶解度,本实验采用的是中性盐硫酸胺,因为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的影响,当盐浓度升高时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先后析出,高浓度的盐离子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便沉淀析出。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解,称为盐溶作用。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的磷酸盐和碳酸盐的等渗盐溶液。
pH值的选择:蛋白质是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应选择在偏离在等电点两侧的pH为6~7的范围内。在盐析时,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所以盐析时,溶液pH值在蛋白质等电点效果最好。
温度的选择:温度的控制是蛋白质提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应为高温会使蛋白质和酶的失活,变性,所以在提取时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在盐析时应把蛋白质溶Hs4gBonhm+1BkTmglJYSF7SEEzYeL8tMvdm4kbU+pBs=液放在冰水浴中放置,有些对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应在低温下操作,以保证蛋白质活性的稳定。
2 探讨蛋白质提取时最适宜的提取温度及其条件
实验中采用水溶液提取法,提取时温度控制在30℃以下,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高有利于溶解,缩短提取时间。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实验中从大麦芽发酵物中提取蛋白质的过程中,提取条件及温度的选择是尤为重要的。还可以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丁醇提取,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脂蛋白的提取液。丁醇在其溶解度范围内,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而且丁醇提取法的pH及温度选择的范围广。
3 探讨盐析时采用硫酸铵的利与弊
蛋白质盐析时常采用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镁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硫酸铵,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5 ℃时饱和溶液为4.1 M,即767 g/L;0 ℃时饱和溶解度为3.9 M即676 g/L),在这个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可以盐析出来,最主要的是硫酸铵不易引起蛋白质的变性。但是用硫酸铵盐析时缓冲能力差,而且铵离子会干扰蛋白质的测定。
4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因大麦在我国的栽种面积广,其产量丰富,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大麦芽发酵物在我国就有着稳定物质的来源。目前,对大麦芽发酵物的研究发现大麦芽发酵物有着抗缺氧作用,但其具体的抗缺氧有效成分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通过大麦芽发酵物中蛋白质的提取和鉴别(提取得到蛋白质今后可对提取出的蛋白质做药理实验),可以确定其是否为抗缺氧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建立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工艺及减少服药剂量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白照熙,蒋明珠,谢红,等.延胡索酸产生菌的筛选[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8(04):32-40.
[2] 李雁勤.大麦的利用价值及其开发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1997(4):17-20.
[3] 王志超,安玉会.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00(4):135-156.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