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12-31 00:00:00邹国庆
考试周刊 2012年45期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是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畅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加强措施
  近几年,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科学的就业指导,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手段之一。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意义
  1.高职学生就业现状。201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00万,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目前估计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超过1100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 万,每年都会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2.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现实意义。开设此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树立成才观、择业观,帮助他们明确择业意向,强化他们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在求职技巧、就业资源、就业协议签订等方面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做好就业准备,为他们顺利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是“应试指导”,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知识方法上的应急性指导,帮助学生应付求职的过程。实际情况表明这种指导只能应付一时,对帮助学生长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作用不大,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的缺乏限制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1.职业指导的时效性不够。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仍停留在毕业前夕的“临时抱佛脚”状态,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匆忙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这种指导课程,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帮助不大。把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简单化的做法,不利于解决高职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
  2.职业指导的内涵不丰富。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应当是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指导。据调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方式及内容单调,带有一定的共性,也是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动员,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简单介绍理论上的面试技巧等,缺少细节上的考虑和总体安排。
  3.就业指导效果不突出。目前最普遍的现象是理论知识讲得多,实际运用得较少,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开会来“灌输”思想,比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就业指导工作。缺少针对学生自身特点的单独咨询和有效沟通指导,同时由于缺少对当前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和调研,不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1.加快培养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素质高的就业指导队伍,积极开展就业咨询和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掌握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掌握就业相关能力,等等。聘请校外专家作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重要补充,邀请专家走上讲坛和课堂为同学们作就业指导方面的报告,介绍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就业形势,介绍社会不同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参与竞争的实力。
  2.创新就业指导实施形式。高职院校除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外,还应开展丰富的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各种活动,如进行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职业规划大赛、求职面试模拟大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求职技巧,并不定期地向学生宣传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克服各种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视社会现实、积极进取、顽强务实、敢于竞争、正确对待挫折的就业心态。
  3.强化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构筑就业桥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就业人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出击,走出校门,主动寻找“客户”,逐步实现毕业生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