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育观念现代化探析

2012-12-31 00:00:00郭文良贾麟葛广昱郭旭
考试周刊 2012年45期


  摘 要: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首先应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可分为个体教育观念和群体教育观念,教育中的诸问题特别是教育观念问题来源于个体教育观念与群体教育观念的矛盾,采用“文化型塑”、教育去功利化等方式,可以实现教育观念现代化的终极诉求——追求“完人”的教育。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教育观念 现代化
  一、观念、教育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观念既可以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感性认识,又可以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理性认识。作为感性认识,它是对具体事物的一种直觉、经验性的把握和总结,这种把握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作为理性认识,它是人在对外部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性把握,具有系统化、体系化、概括化的特点。教育观念即指不同的教育主体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问题所形成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教育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既可以被主体意识到,又可以是处于潜意识水平,不被主体所察觉,并且这种潜意识的观念形态,无论对人还是社会来说,都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
  教育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指导和调节主体行为的功能。在判断过程中,有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分。教育观念一旦形成,往往成为主体进行判断时的一种评价标准。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观念层面上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物质及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内容及手段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在这三个因素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深层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观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只有在教育观念上由传统转换到现代,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观念的结构与现阶段的问题梳理。
  (一)教育观念的结构层次。
  教育观念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处于社会心理层次的个体教育观念,一是处于社会意识层次的社会教育观念。第一层次是个体教育观念,它是一种来自自身经历经验的概括总结,也是一种精神状态。个体教育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自身的经历和周围群体的影响,也受到现实社会环境,特别是主流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教育观念的第二层次是社会教育观念,它是指某一时代总体的价值取向,不是个人的教育观念,而是群体教育观念,反映出现代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
  (二)教育观念的问题及其梳理。
  1.多元文化特别是外来文化的传入,带来了个体教育观念与社会教育观念的差异。
  文化的多元必然带来教育的多元,特别是教育观念的多元化,由于每个个体的差异,其接受文化的途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教育观念的有所差异,逐步走向个体教育观念与个体教育观念之间的差异,然而由于主流文化的影响,社会教育观念已经形成,多元文化使得个体新教育观念与社会教育e48b052ed95ab31534f4f9b38e545cf7主体教育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造成了教育的诸多问题。
  2.社会多元的价值判断标准,为教育观念的问题提供了土壤。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评判标准趋于多元化,教育行为具有多维度价值评判标准的依据,个体教育观念出现多样化格局,社会教育观念也多处于两难境地,面临着种种困惑和挑战,因而难免出现价值取向偏差。社会多元价值判断标准导致了个体教育观念和社会教育观念相背离,这种悖离又为教育观念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3.社会主流教育观念的扭曲,造成教育观念的发展举步维艰。
  在社会主流教育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片面追求升学率、学历主义等在人们的教育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有部分个体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但面临强大的社会主流教育观的压力,也只能顺从主流。
  三、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教育改革走出瓶颈的可能路径。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础——“文化型塑”。
  “文化”是指存在于行为事件的无意识模式,是主体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同时也是意义和理解的社会生产过程。“文化型塑”是指一定社会文化条件“监督”个人或群体观念产生,社会文化渗入人的身体、心灵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并且达至一种无意识状态。教育观念的革新首先应建立在文化的变革之上,通过“文化型塑”来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础。个体教育观念通过“文化型塑”逐渐摆脱自身经验的束缚,逐步走向开放的、包容的并且多元的文化氛围中,使教育观念得以更高的提升。个体教育观念的更新逐步带动社会教育观念的改变,特别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渗入到群体的思想活动中,教育观念现代化变革即在“文化型塑”中从不断的量变中发展出新的质变——新教育观。
  (二)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可能路径——教育“去功利化”。
  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当然,教育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个体自身的发展,然而把当前的教育变成一种功利主义,就会违背教育教化人的应有之义。教育的“功利化”也造成当前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不见人、学习即考试等不良教育观念的滋生。现代教育要走出困境、完善自我,首先需确立新的教育价值结构观,即教育“去功利化”。而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超越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现代化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往教育价值的功利主义取向主要基于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教育客体地位的思维观念,使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内在价值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的关系上,教育内在价值的取向、内容要取决于外在价值的要求,外在价值决定内在价值,完全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教育内在价值的取向、内容经过社会选择后外化在外在价值的维度和内容方面趋于减少。
  (三)教育观念现代化的终极诉求——追求“完人”。
  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落实在人身上的,改变教育中只见学习不见人的困境,把教育的面向对象——人凸显出来,突出人的生活,人的追求,人的理想,以至人的幸福。当前的教育目的观念是一种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忽视当前美好生活,或者是践踏现在的生活去换取一个并不一定美好的未来生活。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诉求,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本身,为现实服务,追求的是“完整的人”的发展。人的不断完满发展,促使其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变革,反过来,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又促使人向更高一级的水平发展,在此过程中,循环往复,最终达到“完人”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王铁军.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邵广侠.教育观念现代化探悉[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