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中阶段,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和具有广泛联系性的学科,内容蕴含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中学地理在高中阶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和具有广泛联系性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的科学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文明健康的情趣。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和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展现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
(1)中国地理国情。地理教学内容和手段对于我国的现实国情给予了很好的展示,她既包含优越的自然环境,又有多发性自然灾害;既具有丰富的资源,又凸显利用不尽合理,人均资源少,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
(2)中国民族团结现状。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必须大团结。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或城市,有责任帮助目前经济、文化相对后进的地区和民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共同富裕的道路还很长。要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进一步实行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与发展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我国的国际地位。
(4)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先辈们留下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值得我们很好地发扬光大,要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致力于祖国和家乡建设。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地理观。在地理教学中要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看待人地观、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保护有限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搞好国土整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科学世界观教育。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懂得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敢于抵制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
3.国际主义和全球观念教育。
(1)“和平共处”的国际主义教育。要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尤其是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要坚持我国政府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国与国之间的霸权主义,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
(2)保护地球的全球观念教育。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环境问题、污染问题、海洋资源开发、外太空利用等都是人类的共同问题,要建立环境问题的全球观念,增强关心与保护世界资源及环境的责任感,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从观念、情感、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衡量,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高中地理新教材注重深化人地关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依据新大纲的要求,其目标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其树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从自然与人文等诸多地理要素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论证的。所以,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从地理角度认识国情,即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我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状况。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反映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在国情教育中,除了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外,还要坚持以知国—爱国—报国为教学目标的正面教育,讲清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等国情劣势。既使学生明确国情优势,培养爱国情感,又使他们了解国情劣势,激发忧患意识和责任心。通过教育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责任感,铸造他们的报国志。
2.在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思想教育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认识人类、资源、环境、社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能够更好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观点的教育: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陆地环境的物质组成”、“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等;运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联系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工业、农业、交通和商业的区位选择”、“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气象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旅游等的发展”、“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画龙点睛,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以传授知识为契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获取的有关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的信息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都收看电视台的天气形势预报和天气预报,记录下本地一个月以来每天的天气预报内容,在讲天气时,就可以利用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图”,让学生说出图中反映的天气状况,并说出天气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活动的关系。在讲课时,从感性到理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以上三个内容是高中地理思想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教师还有必要将其深化细化为要素目标和课程目标,才能保证各部分知识在各级目标的控制下,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必须有正确的实施途径,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
1.端正教育思想,强化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思想教育意识。首先,教师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只教书,不教人”的传统教育观念,真正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中学地理教师时刻都不应忘记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且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责任。其次,教师要彻底转变那种将思想政治教育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搞所谓“油水分离”、“穿靴戴帽”、简单说教式的传统教育方法。要采取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方法,在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经过自身情感体验,将原有的思想认识转化为新的观念,并且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学科思政教育课堂内外融合。
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同学校德育不同,它要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中学各学科教学的基本形式,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完整的内容,也能够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既可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又可以体现学科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以及智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恰当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点,适时适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地理教师也要重视通过开展各种课外与校外地理实践活动,如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出地理板报、搞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参观访问、做地理乡土调查、开展地理宣传活动,等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些地理实践活动,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并从中受到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更加生动活泼,效果更为显著。
3.发挥现代化教学优势,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有着直观、生动、形象和感人等优点,因而它们不仅有利于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有利于智能的培养,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情况下,它可以起到“请进来”解决学生不易“走出去”的难题的作用。因此,充分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这对于加速和完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爱国主义情感的不断加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随堂进行,也可以专题进行。
当前,在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作为所谓的“副科”,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地理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加强,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和增加新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时向学生宣传国家经济改革的措施和重大决策,增强爱国意识和时代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2010.5.
[2]余利利.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基本特征浅析.基础教育论坛,2012,(8).
[3]刘晓东.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赤峰教育学院学报,1999,(1).
[4]赵荣兵.高中《地理》区域教学中的思想渗透.教育教学论坛,2012,(17).
[5]唐晓烨.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吉林教育科学,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