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实践“生本教育”进行了探究,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自主学习的培养,开放性作业的设置,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等角度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初中思品课 以生为本 生本教育
一、教育呼唤“以生为本”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生是形形色色的,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个个都是可造之材,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而不能仅用学习成绩区分“好生”与“差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就像花瓣上的露珠,它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不能以人为本,宽容以待之,那么教育的代价就是伤害学生的自尊。没有自尊的学生谈何“健康发展”,所以教育应该以生为本,以人的尊严为指向的关爱与服务。
新一轮课改启动至今,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局面。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这些闪光的观点,昭示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坚决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生本教育”践行“以生为本”
“生本教育”是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一种方式和诠释。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强调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可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创造最大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学习。
三、“生本教育”在初中思品课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非常认同郭教授的观点,因此在他的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中对生本教育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自我间的对话与交流达成理解,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学科。所以我认为,思品教师更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既要把学生当成学生,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教师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要求教师们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曾经遭受伤害的学生,用自己的真爱将“问题学生”从悬崖边上拉回来,还他们以快乐和自信。对自暴自弃的学生,应该赏识、鼓励、严格要求,改写他们的命运。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因此在本学科的教学中更适合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过分注重接受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抑制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发现学习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满激情,通过情感的感染,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的教与学的较高境界。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的教学情境。如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漫画、典故、名言、歌曲,小故事、热点材料等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在初一思品课《青少年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用智慧成功脱险的学生毛毛”,又如“盲目反抗不幸遇难的花季少女”,再如“犹如沉默的羔羊的懦弱学生”,等等,让其他同学对这些角色的言行作出判断。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同学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情景表演”活动,可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作业总是局限于书本,局限于抄抄写写,既体现不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和人文性,更适应不了知识技能、方法、情意多方面整合的教育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对作业进行改革,实现全面开放。
1.注重思想的交流,使作业成为交流思想的殿堂。如设计一些感想体会型作业,看法、建议型作业。我经常让学生就学校的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学校的环境问题,学生的文明礼貌状况,中学生形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学生有话可说,有感想产生,最重要的是拥有独立的思考空间,能够形成独立的见解。
2.注重实践导行。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环境保护法后,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写出调查报告。组织学生对目前的学校周边社区的外来民工子弟入学状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撰写小论文。
以上的作业设计,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四)在评价学生的方式上采取知行结合的形成性评价等综合评价机制,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应试为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变为知能并重,智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让位于考试、考核、考查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等全方位多形式并举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变分数制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变重视答案的一致性为重视结论的创造性;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让位于师生民主式评价,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观念变同步为异步评价、形成评价观念,内容、主体、方法、标准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开放评价机制。
总而言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我们不应无视学生的个性,粗暴地压抑其个性发展,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每个人的教育,对每个人负责。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为其设置适应的学习环境,让其各自通过努力获得相应的发展。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我们应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