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许多同学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甚至惧怕作文,形成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其实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并把它运用到习作当中,就能使作文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写作水平 提高方法
每逢作文课,学生面对作文题总是“望文兴叹”,甚至到“谈文色变”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注意观察,缺少体验,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素材。
叶圣陶说:“我们还记得,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学……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寻找习作的素材,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调动自己的情感叙事写人,描景状物,表情达意。
一、引导观察,积累材料。
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言之有物”。老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搜集。
1.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家庭、校园、社会生活,充分地感受生活过程,体验生活的乐趣。比如学生在家弹琴、下棋、种花、养鸟等,可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帮村委会义务劳动,上街进行文明督导,与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手拉手”等。可以培养责任感、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参加各种科技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施展才能,发展个性,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会处事的本领。
2.观察人,感受人的心灵美。让学生当好小记者,学习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采访人物的先进事迹,在观察、采访人物的过程中感悟人的真善美。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会浮现在他们的脑海,提笔时,就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了。
3.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意境美。广阔无垠的大自然如诗如画,蕴藏着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让学生到大自然中熬药,观日月星辰的变化,闻鸟鸣虫吟的声音,看芳草萋萋,听流水潺潺……当学生看到碧波荡漾的大海,看到鲜花盛开的家园,看到雄奇险峻的山峰,看到秀美挺拔的翠竹……他们的胸中涌动着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情,此时作文也就应景而生了。
二、指导方法,学会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积累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后,还要教学生学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做到言之有序。
1.培养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想清楚然后写,这是个好习惯。养成这个好习惯,写出东西来,人家能充分了解我的意思,自己也满意。”这就要求作文前要有列提纲、打腹稿的好习惯。
怎样列提纲呢?首先,罗列材料,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材料,如写《难忘的一个星期天》,就要把这一个星期天中难忘的事用简洁的文字列出来;其次,根据文章中心筛选材料。如选择上面最能突出“难忘”这一中心的材料,剔除多余的部分;最后,排列材料,即根据文题需要排列文章中段落次序。
怎样打腹稿呢?首先,开好头,只要文章的头能吸引读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腹稿;其次,重详写,就是在打腹稿时把那些跟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重点理清,仔细琢磨;再次,轻略写,就是对那些跟中心关系不大,但又必须交代的材料进行适度理顺,简略思索;最后,考虑结尾。
2.指导掌握常用的构段方式。文章的大体结构想好之后,应着手花大量笔墨在重点内容,重点段落上。因此,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构段方式十分重要。(1)总分式:要让学生认识其构段方式有三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属于先总后分;《爱迪生》第五自然段属于先分后总;《周总理的睡衣》第一自然段属于总分总。(2)因果式:要让学生认识其构段方式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两种句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和《惊弓之鸟》最后一段都体现了这一构段方式。(3)空间式:指导学生写某一静物,可以按方位顺序写下来,如教《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可引导学生仿写《我的卧室》、《我的客厅》或《教室》。(4)连续式:是一句接一句地写出连续动作或连续事情的经过。如教《画杨桃》一课,可引导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出自己学做某件事的一个片段。此外,还有递进、转折、并列、点面等构段方式,都可以根据需要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练习写片段。同时,可以让学生填写片段,训练“写具体”的能力;续写片段,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好的片段是好文章的精华所在,提高习作水平,应从提高片段习作水平练起。
三、鼓励自改,保证质量。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家写文章尚且要精耕细作,千锤百炼,更何况是刚起步的小学生呢?所以不能满足于写成初稿,而要反复诵读修改,才能抄正誊写。
1.粗读——对照提纲,回顾反思。列提纲可以让学生定下作文的中心、材料等框架,写起来不至于离题千里。但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顾此失彼,有时开头尚能扣题,不久就忘乎所以,任意发挥,越写离题越远。因此首先让他们对照提纲,如果发现材料不合中心,详略不当等情况马上纠正。
2.细读——参照比较,取长补短。鲁迅先生说:“若把同一体裁,同一形式的作品拿来比较,简直就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讲授,这确实是极有益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比较是学习写作文的好办法,也是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好措施。事实证明通过比较,学生有所借鉴,有所启发,不仅懂得怎样改,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改。教师多用自己的下水文或同学的范文,开展集体评议活动,分析这些作文的优缺点,再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吸收他人文章的长处,学习他人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等。
3.品读——改字词句,修饰润色。专家研究认为:小学生在默读中难以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错误或不足,要借助于声音的刺激,凭借语感的帮助才能发现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所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习作、自我鉴听中,反复推敲是否有错别字、漏字、添字,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修辞是否合理,标点符号是否准确。通过修改,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总之,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学习习作方法,认真自改自评文章,习作水平一定会得到逐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