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过渡阶段的七年级新生刚刚从小学的升学考试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受应试的影响还没有摆脱背范文、套用旧题材、说假话、编作文以吸引阅卷教师眼球的旧有思维,中学语文教师具有解放学生思想,改变原有作文教学无物无序进行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十二三岁的少男少女刚刚从考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中学生活存好奇和向往之情,在写作空间的挖掘上具有写作思维重塑的可能性。
如何打破学生写作的僵化、题材的老化、语言的套话、素材的俗化的局面,指引他们结合初中的生活,投入到新鲜而富有活力的中学时代中来,对他们进行写作兴趣的引导、作文素材的积累、语言运用的娴熟、真话作文的重塑与训练,将是一件富有挑战性与建设性的工作,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借助教材,突出课堂作文训练的针对性。
起始年级应重视基础,从课本出发,充分发挥教材作用,结合教师课堂的传授与同主题文章的阅读开展系列主题写作教学,关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训练的针对性。
教材以主题为单元,打破了旧教材按体裁组织内容的僵化格局,从追寻生命意义、坚定理想信念、感受自然风光、探索科学奥秘、领悟温馨亲情、激发想象思维六个单元模块入手,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天地。在这里,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虽然“她”依然没有提供写作的系统指导与评价的统一标准,只是从一个单元教学主题出发,进行主题式写作,只有六篇作文训练的量,远远达不到对学生读写文字训练的量化标准,但是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文本的摘选密切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从敢说、能说开始入门。
说是写的基础,学生只有敢于说话、说得流利、准确、有条理,才有可能比较好地写作,因为说口随心走,笔随口走,因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作文训练的基础功课之一。如课堂上的口头小作文、课文朗读、班级及学习小组间的辩论会等,教师要及给学生以善意的提醒,告诉他们注意把每一次发言都当成一次语言表达的训练,尤其是在发言前先理清思路,删繁就简,比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描述出自己想说的事物或情景。
3.指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从仿写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
作文如习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高水平的“范文”,学生是很难体会到优秀作文的优点和魅力的。在农村中学中,这些“范文”来自于语文教材、同学的优秀作品和教师的“下水文”等。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找出有特色的词、句,领会涵义,并摘录下来,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学生在研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4.划出作文中有关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
在引导学生掌握记叙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让七年级学生掌握并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是提高七年级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往往在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做得不够好。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分辨课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其次在写作文时要渐渐学会运用它们,并在作文中把这些表达方式各自标示出来,这样可使七年级学生从不会运用多种综合表达方式到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明白了写作文如果只用记叙文这种单一的表达方式,作文就会像寒风中光秃秃的大树,缺少生命力和美感;有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作文才能像夏日的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5.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生活,用心思考,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中学生的作文,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这种感受和体验都来源于生活,而观察是学生体验、了解生活的重要方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来说,材料是木之本、水之源。为了获取材料,必须学会观察,无论是写景还是写物,都离不开观察,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写出景物的个性来。伟大的革命先驱者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好下笔。”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他的学生莫泊桑写作时强调指出:“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所以说,观察是写作前的必要准备,是摄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写作来说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对需要了解的事物或对象从各种角度、各个侧面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积累,捕捉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形成有关事物的感性认识,把生活中的美妙感受细细地写下来,这就为进一步的语言表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从这点来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生理情况,结合本校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体验自身经历的事情,并及时地记录下来,占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使得学生在写作中有“米”下锅,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6.作文形式要多样,以写读书笔记为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把读书笔记作为学作文的主要内容。在7—9年级作文中,读书笔记占61%。这类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化的分析和评价,另一类是对课文中的格言或谚语开展议论。无独有偶,日本语文教育界也强调作文和阅读的联结。要求学生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活动。例如:(1)读后的感想和意见(评价、鉴赏);(2)读后的联想和想象;(3)续写,把课文中的故事接续下去;(4)扩写,就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展开想象;(5)仿写;(6)以主人公或作者为对象写信;(7)对课文说明、评论的事情质疑。此外,还有直接反映课文内容的练习,如摘要、写提要、改写